APP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作用

2021-07-26西艾力·拜克江

婚育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

西艾力·拜克江

【关键词】急救中心;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相关调查显示,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急救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医疗救护任务。与其他科室相比,该科室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危重且发展速度较快的特征,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往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基于此,近年来,在医疗改革工作的引导下,急救中心工作人员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旨在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作模式的及时调整,以便为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合理保障与生命安全的有效维系提供助力[2]。在这一问题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通过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引入与应用,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患者健康情况的合理评估,以便及时实现充分预警,继而为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本文针对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所取得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整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中选取5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0例,女200例;年龄27岁~78岁,平均年龄(55.74±2.17)岁。

1.2方法

本文针对医院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的抢救成功情况进行了分析。相关评分涉及内容包括患者体温、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以及精神反应等5项,每项指标评分标准为0~3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潜在病情越严重。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依据相关预警评分对患者进行合理抢救,以便有效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充分保障。在此过程中,针对总分低于4分的患者,应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总分在4~7分之间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提高观察频率并给予合理指导。针对总分大于7分的患者,提示其病情较为危重,应立即给予抢救干预。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抢救成功率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抢救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抢救失败者默认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抢救成功率

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9.66%,数据,见表1。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患者对于抢救工作的满意度为98.97%,数据,见表2。

3讨論

在急救中心日常工作中,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充分维系,对于我国医疗工作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3]。基于此,近年来,大批医护工作人员结合临床护理经验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反思,旨在进一步推动护理方法的合理调整,以便为患者护理需求的进一步满足奠定基础[4]。在这一问题上,大量数据显示,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合理应用,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其病情危重情况进行精确评估,继而为后续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相关资料表示,通过该评分模式的合理引入,医护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5]。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指出,基于这一模式下,医护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患者情况的精准分析,对于患者相关护理诉求的合理满足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患者紧张情况的合理改善,对于其在抢救过程中配合度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急救中心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患者对于抢救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了大幅优化。

综上,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抢救综合水平的提升,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引入与应用。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