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兼论甘肃白银黄河石林越野赛事件的赛事组织

2021-07-26李佳琪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越野跑越野赛赛事

晏 鸿,杨 明,李佳琪,王 磊

(1.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1121;2.中国越野跑平台,天津300000)

越野跑是从欧美山野徒步运动发展而来,主要在高山、沙漠、森林、沿海地区、丛林、草甸等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一种跑步比赛。路线必须有正确标记,赛事主办方须检查选手强制装备,并提供健康、安全、救援等赛事具体计划[1]。随着人类休闲与亲近自然观念的日益深入,越野跑赛事在全球日益壮大,成为非奥运动项目中引人注目和参与率较高的项目。例如,美国参与越野跑人数就从2009年的约480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910万人[2]。1997年越野跑引入中国,其后在我国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推进赛事社会化发展、扶持赛事经济的政策支持下,赛事场次从2013年约16场增加到2019年接近500场[3]。赛事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但在举办过程中仍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本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并梳理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的历史脉络,审视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新时代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方略。

1 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阶段梳理

1.1 溯源——越野跑赛事引入中国(1997—2000年)

山地越野和户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其凭借户外运动所带来的刺激体验以及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4]。20世纪末,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不断追赶着西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体育活动。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更是进一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攀岩、漂流、登山、滑雪、山地自行车、越野跑等户外运动项目逐渐引入中国[4]。1997年在日本七星财团的赞助下,首届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在中国西昌举办,当时国内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属于体制内,这是最早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性越野挑战赛[5]。此后,短短几年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就成为了世界三大越野挑战赛之一,比赛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直接将国外成熟赛事进行整体引入,并结合我国绮丽的自然景观进行赛道设计,给参赛选手留下了难忘的比赛经历。

1.2 探索——越野跑赛事在我国逐渐兴起(2000—2008年)

2000年8月22日~24日在吉林长白山举办的“‘长白参’杯全国大学生登山越野挑战赛”,比赛持续3天,有12支队伍参加,全长约22 km[6]。这是由我国登山协会设计筹办的第一场全国性越野比赛。此外,在浙江安吉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国际山地极限运动挑战赛,也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发展。这类赛事中越野跑都作为团体比赛项目而存在。在民间层面,2002年杭州西湖跑山赛的创办,选手们围绕西湖群山“标毅线”进行20 km左右的跑山路比赛。西湖跑山赛是单项越野跑步比赛,更加适合普通跑步爱好者的参与,它被民间的越野跑爱好者称为中国越野跑的起点[7]。如今,杭州西湖跑山赛已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越野跑赛事之一。

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第一、越野跑赛事开始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主办以及探索创新,使得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兴起。第二、西湖跑山赛的创办并作为单项越野跑步比赛每年定期举办,让更多的普通跑步爱好者有机会接触越野跑这项运动,奠定了越野跑在中国发展的群众基础。

1.3 发展——越野跑赛事商业化的正式起步(2009—2014年)

早年,我国山地极限运动挑战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时,背后的商业模式还比较单一。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体育赞助营销是提高品牌认知度的重要工具[8]。TNF100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在2009年进入中国时,选择了八方环球(Octagon)公司作为赛事推广方,聘请国际化的赛事管理公司进行推广。TNF100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充分借鉴了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赛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设置不同级别的赞助商,设有冠名赞助商(title sponsor)、官方赞助商(official sponsor)和官方供应商(official suppliers)[9]。“The North Face”作为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的冠名赞助商,通过商业化的运营,使TNF100北京国际越野跑挑战赛成为我国大陆知名度最高的百公里越野跑赛事之一。赛事商业化运营对品牌方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广作用。“The North Face”在赛事冠名运作期间的营业额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其公司CEO表示中国市场在过去10年销售额增长了10倍,成为公司最盈利的市场[10]。

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活力,开始向中国体育市场进行商业化赞助。(2)在此阶段我国越野跑赛事商业化进行了有益探索,赛事资源得到开发,越野跑赛事在中国的商业发展潜质被认可。

1.4 高潮——我国越野跑赛事数量暴发增长(2014—2019年)

随着TNF100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的举办,国内有一批跑者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几年,他们又陆续出国参加了诸如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或意大利的“巨人之旅”等国际顶尖超长距离赛事。完赛回国以后,他们以越野跑爱好者或运动员的身份开始成立体育公司,积极推动国内越野跑赛事落地。2014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2014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促进体育赛事批准制度的改革》文件,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至此,我国越野跑赛事数量开始暴发增长。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越野跑举办场数是71场,2015年持续增加到171场,一直到2019年我国越野跑比赛举办接近500场(见图1)。计算2014—2015年或2015—2016年我国越野跑赛事增速可知,增长率分别为140.85%和109.94%,这组数值毋庸置疑是让人欣喜的。同时根据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计算出2014—2019年我国越野跑赛事复合增速为37.55%。此数值与单一的2014—2015年或2015—2016年我国越野跑赛事增速相比较,更为理性和正常,更加具有参考意义。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相关体育政策文件颁发,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跑步赛事逐年递增。另外,在此阶段我国一批精英跑者出国参赛,并将国外先进成熟的办赛经验和ITRA积分+表现分引入中国。再有,国内跑者消费升级,开始从马拉松赛事选手向越野跑选手转化。

图1 2014—2019年中国越野跑赛事数量增长Figure 1 The number of trail running events in China increases from 2014 to 2019

1.5 间断——越野跑赛事曲折发展(2020—2021年)

2020年1 月底,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体育赛事等大型聚集活动紧急中止举办,越野跑赛事的发展遭遇急刹车。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部分越野赛从2020年5月份起开始恢复办赛。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23日期间,出现过举办赛事小高峰(图2)。其中,2021年2月26日,浙江台州的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开启报名,某些组别短短几分钟就被报满,整场比赛仅报名费就高达300多万元人民币,出现了体育赛事复燃的迹象。但在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市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共有21名参赛者遇难,越野跑安全问题引起全国热议。国家体育总局连夜召开全国体育系统加强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会议,随后全国各地紧急暂停了中长跑和越野跑有关赛事。越野跑赛事的发展又一次按下了暂停键。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应对突发的新冠疫情,越野跑赛事第一次紧急叫停;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各地积极恢复办赛,精品越野跑赛事从同质化赛事中崭露头角,体育赛事复燃迹象明显;黄河石林越野赛事件发生后,越野跑安全和监管问题暴露。行业开始整顿,我国越野跑赛事的发展又一次被迫中断。

图2 2020—2021年5月我国越野跑赛事举办数量Figure 2 The number of trail running events in China from 2020 to may 2021

2 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越野跑伤亡问题引发深思

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市举办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比赛当天遭遇极端天气,因失温等原因,共计21名参赛选手遇难,8人受轻伤,属于重大伤亡事故。越野跑安全问题引起了全国舆论关注。有学者在研究越野跑安全问题时,将赛事风险主要归因于选手自身以及赛事组委会[11],并未对自然界中的气象类风险因素深入分析。越野跑是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中长距离跑步比赛,受自然气象类因素影响较大。笔者在依据我国学者研究灾害分类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发生的越野跑伤亡事故进行梳理(见表1)。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时间自定义为2014年1月1日~2021年5月23日,检索“越野跑身亡”关键词,并剔除“马拉松猝死”“戈壁赛猝死”等不符合本研究内容的新闻报导。通过学理分析后,有两点发现,一点质疑。发现一:2014—2015年我国并未发生越野跑赛事伤亡事故。可能是因为国内越野赛的难度是逆生长的,先有百公里越野赛,为精英跑者服务。精英跑者相对来说有实力应付赛道的难度及突发情况。发现二:2016—2020年随着我国越野跑赛事逐渐推向市场,下沉到50 km、30 km、10 km。这个时候大众跑者参与进来,越野跑伤亡事故偶发,从伤亡死因分析归于气象类和参赛选手自身原因的偏多。质疑:黄河石林越野赛21人遇难,按灾害分类[12],其原因属于自然灾害型中的气象类风险因素。但遇难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跑者为了完赛奖金过于盲目自信?还是主办方没有及时叫停比赛,加上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均显不足导致悲剧发生?或是有关部门对越野跑赛事管理上存在严重缺失?

表1 2014—2021我国越野跑死亡事故Table 1 2014—2021 casualties of trail running in China

2.2 越野跑相关赛事标准混淆

由于越野跑进入中国仅二十余年,过短的发展周期和国内仅有几十万用户的越野跑市场,没有太多的商业化赞助,导致整个产业标准化困难。黄河石林越野赛事件发生后,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搜索“马拉松”关键词的百度指数从1 876上涨到65 304,铺天盖地的主流媒体把甘肃白银黄河石林越野赛叫做甘肃马拉松。实则马拉松和越野跑有天壤之别。赛道标准方面,马拉松是公路跑(road)。越野跑是在非正常路面(off-road)进行的跑步比赛,对于爬升高度等关键指标都有量化规定。在安全保障标准方面,大型马拉松赛事跑道上会配备多名急救跑者,通常3 min左右救护车就能开到。越野赛是每隔10 km左右设置一个CP(check point)点配备急救人员,如果出现严重的急救事故,CP点的急救人员赶到山上通常需要1 h以上。在管理标准方面,中国田径协会根据章程,对马拉松赛事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可是对于越野跑赛事运动的归口管理不明确。概念划分标准方面,越野跑、田径越野跑、定向越野、障碍赛(见图3)等赛事的描述性术语经常互换使用,导致体育赛事公司办赛同质化,设立相同的参赛门槛。对于选手而言,概念的混淆会使选手难以区别赛事的真实内涵及难度,导致盲目报名参赛。此外,国内学者在对越野跑进行研究时,对于越野跑的英文翻译,依旧是混淆使用Off-road race、Cross-country race、Trail running等,难以接轨国际化研究。

图3 跑步项目类别Figure 3 Running categories

2.3 越野跑赛事缺少主管部门

由于越野跑具有非奥运动项目、历史短、观赏性小、商业价值低等特征,我国还未出现具体文件说明越野跑赛事是由哪一个部门负责管理,赛事监管处于真空状态。赛事缺少主管部门,导致行业入门门槛变低、赛事方案审核不严谨、赛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纵观国际上的越野跑赛事都有明确的主管机构(见图4),例如越野跑赛事主管机构中最负盛名的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创立于2013年,创立宗旨是为所有越野跑爱好者发声、宣传核心价值观及确保赛事的安全和跑者的健康、促进越野跑健康发展,是一个致力于推广越野跑运动的国际协会。在笔者看来,国际越野跑协会最大的贡献在于设计出评分系统及赛道分类标准,评分系统又与跑者表现指数(ITRA Performance Index)挂钩。跑者表现指数类似于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的积分,它对于精英级越野者很有帮助,赛事组织者在设置参赛人数时可以提前利用跑者表现指数来为精英级跑者预留出足够的名额。赛道分类则是根据标准将越野跑赛道分为7个等级,有利于参赛选手预估赛道难度,挑选适合自身实力的距离组别。

图4 国际上越野跑赛事各自管理机构Figure 4 International trail running events and their resp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2.4 赛事商业价值体系开发状况尚不完善

越野跑引入我国已二十余年,但多数赛事创办于2014年以后。部分赛事公司对赛事市场化运营完全没有概念,举办越野跑就是为了从“大环境”中盈利。而地方政府是想通过办赛来带动旅游,宣传城市,拉动经济。彼此的想法并不在一个点上,造成了困局。据了解,中小型越野跑赛事公司创办初期,因公司人数较少、缺少办赛经验、赛事影响力不够大等原因,举办赛事的商业模式普遍很简单,主要依靠比赛报名费和品牌赞助商赞助,少许赛事会得到当地政府以及景区的财政补贴。营收单一,十分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越野跑在国内属于相对小众的运动,参赛人数也有限,大多数赛事在自然环境中举行,赛事的路况又决定了很难获得电视台的实时转播,因此品牌曝光度有限,对举办地联动宣传作用也较弱,难以得到品牌方、当地政府或景区的认可和支持。此外,部分中小型越野跑赛事公司成立时间短,公司只以经济效益为目标,降低办赛成本和办赛要求,赛事没有过多的安全保障等举措,导致难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整个行业的口碑与发展。最终也会抑制越野跑赛事商业化的发展,形成越野跑赛事商业体系开发状况远非完善的局面(见图5)。

图5 越野跑商业化发展困境Figure 5 Commercial development dilemma of trail running

2.5 越野赛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近年来,体育旅游业被认为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13]。越野跑是在自然环境中,包括高山、沙漠、森林、丛林、草甸等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一种跑步比赛。选手为了体验不同的比赛环境,不远万里去各地参加比赛。部分地方政府及景区为了迎合这一需求,会同意赛事公司在景区举办比赛,认为这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以及进一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但是随着参赛选手集聚到景区,加上景区自身的吸引力,容易造成比赛日当天景区人满为患等现象,严重超出景区环境的承受能力。此外,部分赛事公司会使用油漆做路标,部分选手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手乱摘乱踩等问题,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跑哪儿云赛事管理系统统计出2014—2018年我国越野赛城市分布(见表2)。其中,2018年共计20个城市会在同一地开展5场以上的越野赛。国外学者研究了频繁的户外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数据显示:在下坡的路面上经过500次徒步后,植被覆盖率从最初的95%下降到84%。在上坡路面通过500次徒步后,覆盖率从95%降低到77.5%。尽管在上坡和下坡跑步较徒步相比对植被影响程度较轻,但其影响程度也不容忽视。通过500次跑步后,上坡植被覆盖率从93%下降到88%,下坡植被覆盖率从91%下降到86%[14]。由此可见,比赛数量越是密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程度就越大。

表2 2014—2018年我国越野赛举办数量前十城市Table 2 Top 10 cities of trail running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18

3 我国越野跑赛事发展对策

3.1 建立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我国越野跑行业赛事风险管理仍停留在经验认识阶段,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15]。黄河石林越野赛事故发生后,亟须深度反思、建立越野跑赛事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避免悲剧再一次发生。笔者依据大型体育赛事项目安全防控体系模型[16],并在知名赛事总监申桐撰写的《如何办一场安全的越野跑比赛》基础上[17],结合近期国家体育总局及各地方体育局召开的赛事安全工作会议指示,提出越野跑赛事安全保障模型(见图6),从3个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在顶层设计方面,亟须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相关红头文件、确立越野跑赛事主管部门,加强多部门协同赛事“放管服”工作。在中层管理方面,主管部门要强化履职担当、强化安全研判、强化方案审定、强化规程把关、强化舆论引导、强化跟踪监管、强化服务支持、强化安全培训、强化典型宣传等职责,推进办赛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在基层执行方面,赛事公司应切实做好参赛选手的资格认定、强制装备检查、赛中轨迹监控、赛道的评估、补给和运输、路标和指引、特殊路段的处理、准备备用赛道、召开赛道技术说明会、及时通报比赛天气、进行风险告知等事宜,并配备运动损伤康复人员、山地救援队、执业医师、赛道收尾人员、收容车等。最后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熔断机制”。

图6 越野跑赛事安全保障体系Figure 6 Trail running security system

3.2 厘清越野跑赛事分类标准

目前,国际上已有公认的越野跑赛事分类标准(见表3)。一是,希冀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协会能够早日引入或结合我国山地越野自身地形条件等情况推出我国的越野跑运动赛事分类标准,以便科学化认识和管理。二是,需要我国赛事主办方及参赛者深刻领会越野跑分类标准的实质——越野跑是从欧美山野徒步运动发展而来,对于地形、爬升、长度、救援等的要求都很高,极具极限运动的特征。赛事主办方在组织马拉松和越野跑赛事时,应区别对待,提高越野赛办赛要求。参赛者在选择比赛时,能事先厘清越野跑和马拉松的差异,根据自身能力报名参赛。三是,需要媒体和学者们厘清越野跑(Trail running)、田径越野跑(Cross-country race)、马拉松(Marathon)之间的差异。对于非跑步人群来说,媒体和学者们的语言就代表了专业性,因此,媒体和学者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够进行正确的知识传播,也有利于这项运动与国际接轨。

表3 越野跑步分类标准Table 3 Trail running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3.3 确立主管部门及其权责

我国越野跑的科学、有序发展首先取决于顶层设计,最核心的问题便是谁来管。确立主管部门时应认清管理越野跑的实质。一方面,越野跑比赛涉及景区、山野、滩涂等路段,属地管理应该由当地体育、旅游、文化等多部门共同监管。另一方面,越野跑具有极限运动的特征,对于有长距离组别的比赛,垂直主管部门在赛事审批权上应有一票否决权。此外,在确定主管部门权责时,顶层主管部门应先将越野跑赛事运动的发展进行一个定性,决定它未来在我国发展的产业规模、是否需要中国官媒推动越野跑的宣传。地方主管部门应考虑是否通过整合资源推动赛事与旅游文化宣传。主管部门还须强化履职担当(见图6)等权责,同时还需推出更多条例和标准,如《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以此推进赛事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3.4 构建形成越野跑赛事价值体系

越野跑商业体系开发粗浅,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营收方式单一,造成路径依赖。打破路径依赖的最好办法就是路径创新。体育赛事公司应纵向延伸完善赛事上下游资源。上游方面,赛事公司须加强公司自身文化建设并有效挖掘举办地的文化特征,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品牌打造为目标,构建形成体育赛事IP。下游方面,设立赛事官方微信群,维护和培育参赛者的赛事忠诚度,进而形成庞大的粉丝群体。横向拓展服务面,增加营收手段。体育赛事公司因为与品牌赞助商、景区管理部门、举办地住宿、餐饮等企业有直接联系,可以从体育旅游的角度出发,满足选手“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设计“参赛名额+X”的产品,整体打包销售。此外,体育赛事公司应和当地政府或景区达成深度共识。在当地政府或企业无法支撑举办马拉松的情况下,举办越野跑是一种很好的拉动当地旅游与经济、扩大城市知名度的方式。

3.5 提倡绿色、零废弃、低污染办赛理念

“十四五”时期将进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破坏恶化的胶着期,从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说,则是生态户外运动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生态化发展加深[18]。赛事主办方须树立底线思维,提倡绿色、零废弃、低污染办赛理念。比赛前,主办方应该多渠道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媒体、赛前说明会等形式告知选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将绿色办赛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在比赛中渗透3R的零废弃概念(reduce源头减量、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比如全程使用可回收的桶装水替代瓶装水、不提供纸杯服务,改由运动员自带水杯、路标指示牌全部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过塑A4纸、利用移动客户端小程序取代传统纸质版手册、通过电子证书替代传统纸质证书,等等。在比赛结束后的一周内,开展“清肺”工作,邀约部分参赛者,以志愿者的身份重返赛道拾垃圾,或与当地高校社团合作,开展“净山”活动。此外,作为这项运动的参与者,选手更因遵循LNT(leave not trace)原则,尊重自然,绿色参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19]。

4 结语

越野跑因在户外自然环境中举办而深受跑者的喜爱,又因黄河石林越野赛事件一度令人谈之色变。悲剧是警钟,亦是革新的力量。马拉松也曾因猝死、爆炸案等事件让人望而却步,但经历了赛制改革、标准完善之后,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马拉松带来的乐趣。只要深刻理解这项运动的本质,深入了解国际成熟赛事运作规则,加快赛事标准的完善和落实,跑者会将以更加健康、快乐的方式回归山野、亲近自然。

猜你喜欢

越野跑越野赛赛事
本月赛事
基于MOMS的中国越野跑选手参赛动机研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户外“撒野”指南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海峡两岸汽车场地越野赛逐鹿永定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2016Xtrail阿勒泰世界探险越野赛圆满落幕
越野跑专项训练动作解析
自己的挑战 2014锐势D级越野赛首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