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急腹症影像中的临床效果

2021-07-26徐丽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符合率胆囊螺旋

徐丽丽

(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阜宁 224400)

急腹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症状,且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的急性腹部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道感染等,患者发病后不仅腹腔、腹膜后组织等脏器会发生异常病理变化,而且病情进展至一定程度会引起腹腔出血、肠梗阻,直接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2]。目前,急腹症患者主要是通过问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诊断病情,虽然以上手段能够明确患者病因,但无法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是广泛用于诊断各科疾病的新手段,其相对于常规CT而言具有更精准、更周密等特点[3]。鉴此情况,本文就急腹症诊断中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腹症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明确为急腹症;(2)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肝、肾功能衰竭者;(2)碘对比剂过敏者;(3)合并重症甲状腺疾病者;(4)对X射线高度敏感者;(5)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者;(6)合并局部或全身感染者;(7)心律不齐、心率>80次/min者。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23~67岁,平均年龄为(45.24±3.28)岁;入院原因:腹泻13例,恶心呕吐28例,发热19例;腹部剧痛情况:剧痛19例,隐痛11例,绞痛30例。

1.2 方法

患者诊断时均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仪器使用多排螺旋CT机(型号: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厂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具体方法:首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扫描方式,如疑似结石、炎症者,为其平扫;主动脉瘤、腹部肿瘤与血管栓塞者,增强CT扫描;消化道占位者,予以造影剂后扫描。其次,患者摆放仰卧位,平扫或增强扫描其全腹部,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50~300 mA,重建层厚1.25 mm,层距、层厚均为5 mm。针对需要增强扫描的患者,非离子对比剂选用碘海醇(碘含量300 mg/mL),使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肝静脉注入1.5 mL/kg对比剂,注射速度为3~4 mL/s,对比剂注入后25 s为动脉期,而对比剂注入后50~60 s为门静脉期。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由2名以上影像学医生根据扫描数据与影像分析患者病变部位情况,再通过常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P)技术摄片,详细记录所有检查图像与数据。

1.3 观察指标

记录60例患者疾病类型,对比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与参考诊断方法的符合率,不同疾病类型的参考诊断方法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类型的参考诊断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研究,60例患者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胆囊炎、胰腺炎与血管病变等,CT检查符合率达到95.00%,对比参考诊断方法,发现差异不显著(χ2=3.077,P>0.05),见表2。

表2 对比CT检查结果、参考诊断方法符合率

3 讨论

急腹症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与感染、炎症及穿孔等因素相关,且患者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甚至会因为疾病类型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此外,急腹症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等特点,患者发病时会有头晕、呕吐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导致休克,直接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尽快明确急腹症患者病情,并为其进行治疗是保障预后良好的关键[4]。

针对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医护人员以往是询问症状,并通过体格、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分析与明确病情,虽然以上措施可达到诊断病情的目标,但无法提供患者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信息,再加上急腹症临床症状复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诊断时需要考虑是否合并疾病,可增添诊断难度,不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是目前广泛用于心血管、头颈部等疾病的手段,其原理是通过数学理论的逐次近似法呈现与解释相关影像学情况,如现已存在初始图像,该技术可通过借代送迭法进一步比较理论、实际投影值,最后提供最佳投影值,并呈现出清晰度高且无伪影的图像,指导医护人员诊断与鉴别患者病情[5]。此次研究中,我院在急腹症患者病情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结果显示:60例患者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胆囊炎、胰腺炎与血管病变等,CT检查符合率达到95.00%,对比参考诊断方法,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应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于急腹症患者病情诊断中,有助于医护人员分析与鉴别患者疾病类型,并且诊断符合率高,可保证患者病情尽快得到确诊与治疗。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具备薄层后处理功能,其优势为图像清晰度高、扫描速度快,短时间内即可扫描患者全腹部情况,在此基础上做薄层后处理,有助于避免腹部微小病灶被遗漏,确保患者病情得到准确的诊断。在增强扫描后,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立体地呈现出患者病变组织、周围血流情况,以便医护人员直观地进行观察,进而判断其疾病类型与病变性质。此次研究,60例急腹症患者的疾病类型并不相同,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影像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如急性胆囊炎患者的CT征象以浆膜下水肿、胆囊壁增厚、胆汁密度增高、胆囊扩张等征象为主,同时可见患者胆囊四周脂肪炎性、胆囊窝积液渗出,部分患者有胆囊结石存在,或是胆囊四周肝实质一过性强化;胰腺炎包括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根据胰腺损伤程度划分为A~E级,并表现出不同的CT征象;慢性胰腺炎患者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胰腺与胰管钙化、胰管扩张、胰腺萎缩变小、胰腺弥漫等;血管病变患者局部管腔狭窄、肠壁增厚,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后强度降低[6];胆管结石患者结石存在于胆总管末端,且结石近端、远端之间的胆管呈扩张状态,胆管结石在肝内胆管中表现为多发颗粒样致密影;消化道穿孔患者不仅继发腹膜炎,而且检查中可见气腹现象存在,同时胃小弯侧腹腔内有腹腔积液存在;肠梗阻患者扩张程度较为显著,内部呈现出气液平面,根据肠管扩张程度及范围的差异性,以此对比正常、萎缩的管径肠管间移行带,即可明确梗阻发生原因;泌尿系结石患者有高密度结石影呈现于肾脏与输尿管走行区域,联合曲面重建、MPR技术对其肾、输尿管结石部位进行观察,即可掌握相关情况,如结石大小与形态等,有利于评估病情;急性炎症患者以胆囊体积增大与胆囊壁显著增厚为主要表现,且胆囊轮廓模糊不清,横径超过4.5 cm。研究认为,以上征象有助于医护人员分析与判断急腹症患者的病情,再加上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具有MPR、MIP功能,医护人员检查时可对病变组织、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通过检查影像进一步判断患者病情,避免漏诊或误诊[7]。

综上,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急腹症患者病情,有利于医护人员根据检查影像分析与判断患者疾病类型,从而提升诊断符合率,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符合率胆囊螺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旋风“螺旋丸”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