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与预后影响分析

2021-07-26董万亮贾延劼张塬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神经功能

董万亮 贾延劼 李 楠 张塬坤

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 郑州人民医院

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其可根据症状不同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类型[1]。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指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该病患者会有突发眩晕、复视、侧肢麻木等临床症状[2]。临床常使用静脉溶栓治疗该病,但该方法对提升动脉血管再通率效果并不理想,而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可利用机械将更高浓度药物送至血栓处,既能降低患者全身药物接触率,避免药效减退,又能提高血管再通率[3]。本文旨在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影响,笔者对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30)与B组(n=30)。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50±4.01)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9例。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03±4.13)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2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并高血压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所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急性脑缺血脑卒中诊疗指南》[4]的诊断标准,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且在发病6h内送至院内救治,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10mmHg,并有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已排除近2个月内有手术史,非血管性脑部病变及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刻采取控制血压、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治疗。A组(静脉溶栓治疗):予以患者100万U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100ml氯化钠注射液(0.9%)静脉泵入(在30min内),并给予其清除自由基与脑保护剂治疗,待病情稳定,24h后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B组(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麻醉后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从右侧动脉刺入,将6F导管置入并使用5F导管选双侧颈动脉、颈内及椎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脑动脉血管部位、范围等。之后利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前端插入血栓,用滴注泵滴注30~50万U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50ml生理盐水液体(流速1ml/min),于动脉内接触溶栓,在溶栓中每注射15~20万U尿激酶则行造影1次,以观察闭塞处血栓溶解情况。复查造影,如病变动脉未开通,则采取支架取栓术,再次将微导丝穿过闭塞动脉,将4mm×20mm Solitaire AB支架经微导管置入病变血管中,在血管内暂停并使其与血栓充分接触黏附后撤出支架与微导管,反复取栓,再行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复查后经造影显示血管壁光滑,且主要动脉血流畅通,则撤出引导管与引导鞘,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治疗后3d及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评分、90d预后良好率。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进行评估,其包含有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功等共15个项目,总分42分,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5]。术后90d预后良好情况: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以0~5分计分,0分:无症状;1分: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可独立活动;2分:轻度残疾,但不需要帮助;3分:中度残疾,需要帮助,可单独行走;4分:重度残疾,需要他人帮助;5分:严重残疾,卧床,需要持续护理。良好率=0~2分的总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再通率对比 经CT检查,A组血管再通22例(73.33%),B血管再通28例(93.33%);经比较,B组血管再通率高于A组(χ2=4.32,P<0.05)。

2.2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3d、3周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B组评分较A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术后90d预后良好率对比 B组90d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90d预后良好率对比[ n(%)]

3 讨论

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当前,血管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在恢复期间所需的护理、医疗费用较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临床应选择对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且更经济实惠的方法[6]。

本文结果显示,B组血管再通率高于A组(P<0.05)。究其原因,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利用微导管将药物置入动脉血栓处溶栓、利用支架黏附血栓后将其取出,这能有效疏通堵塞的血管,所以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治疗[7]。本文结果还显示,B组治疗后3d、3周的NIHSS评分较A组更低(P<0.05),表明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虽然静脉溶栓治疗该疾病患者,能够使闭塞的血管得到疏通,但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进行静脉溶栓效果才最明显[8]。同时血管内治疗该疾病,可能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而动脉内机械取栓经过血管内取栓治疗,其短时间的操作,不仅延长了有效治疗的时间窗,还能降低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神经损伤较少。患者血管再通率提升、疏通时间加快,因此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有益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治疗90d后随访发现,B组90d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P<0.05),这是因为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及时疏通患者堵塞的血管,既减少了神经损伤,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所以,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9-10]。

综上所述,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神经功能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