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检测对胃腺癌生存期的临床意义

2021-07-26张晓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生存期腺癌

张晓艳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456300

胃腺癌是我国消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研究表明术后肿瘤的残余状态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患者术后生存周期的预测价值并不高[1-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现具有特异性,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介导肿瘤细胞免疫、增殖、转移[3-5]。因此推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检测可能与胃腺癌预后和生存有关。鉴于此,笔者选取既往研究中表现突出的CD68、CD163等巨噬细胞因子作为观测对象,观察在原发性胃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特点,以及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旨在为建立早期术后生存周期预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12月经我院行手术根治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时年龄≥18岁;(2)术前未接受辅助治疗;(3)术后经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4)有完整的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排除标准:(1)肿瘤转移;(2)预计生存期<6个月;(3)术后接受他院治疗方案或中医药治疗者;(4)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者;(5)中断随访者。本次研究共收入符合上述纳排标准患者85例,其中男66例,女19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61.81±11.96)岁。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根治术,食管癌行食管切除术,远端胃癌行全腹胃切除术,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在进行胃切除术后进行淋巴结清扫,必要时再行脾切除术和(或)结肠切除术。术后6例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其中4例接受氟嘧啶放化疗,1例仅接受放疗,1例仅接受化疗。

1.2.2 研究方法:术后对患者原发肿瘤组织肿瘤分期、分化等级进行检验,并取核心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巨噬细胞因子CD68、CD163阳性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检验所需单克隆抗体均由沃卡威(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CD163检验以400倍视野下50个视野范围下计算阳性细胞数,阳性等级标准:(1)阳性细胞占比>50%为3分,阳性细胞数占比>10%,≤50%为2分,阳性细胞数占比>1%,≤10%为1分,阳性细胞数占比≤1%为0分。(2)染色强度:强阳性为3分,中等阳性为2分,弱阳性为1分,阴性为0分。CD68检验以400倍视野下50个视野范围下计算阳性细胞数,阳性等级标准:(1)阳性细胞占比>50%为3分,阳性细胞数占比>25%,≤50%为2分,阳性细胞数占比≤25%为1分,无阳性细胞数为0分。(2)染色强度:强阳性为3分,中等阳性为2分,弱阳性为1分,阴性为0分。根据CD68和CD163阳性等级和染色强度评分之和评价其阳性表达水平,3分为低表达,4~5分为中等表达,6分为高表达。

1.2.3 分组:根据患者5年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62例)和生存组(23例)。以术后次日作为起始日,末次随访时间或死亡时间为终止计算生存期。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图,采用Mantel-Cox分析法比较不同阳性表达水平对生存期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分期、分化等级、残留肿瘤状态以及CD68、CD163表达水平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2.2 巨噬细胞因子与生存期的关系 85例患者术后生存期最短6个月,最长66个月,平均生存期34.6个月,中位生存期31个月。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8+、CD163+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均呈负相关(r=-0.399/-0.350,P<0.05)。

2.3 巨噬细胞因子不同表达水平下生存率分析 CD68+、CD163+不同表达水平下患者5年内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及图1、2。

表2 CD68+、CD163+不同表达水平下患者5年内生存情况

图1 不同CD68表达下生存曲线

图2 不同CD163表达下生存曲线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残留肿瘤状态依旧是影响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这与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6-7]。同时在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的检验中也显示,CD68+、CD163+高表达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8-9]。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存在于实体肿瘤中的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因子,近年的研究认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细胞浸润、增殖、转移等过程中均有直接的作用[10-11]。其中CD68是来自于肿瘤微环境中细菌产物及TNF-γ等刺激物介导产生的巨噬细胞,而CD163则来自白细胞介素加速因子介导的巨噬细胞,两者由于来源的不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前者可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后者可防止细胞遭受氧化损伤。既往的研究以胃癌、乳腺癌等患者进行研究,并证实切除肿瘤组织中CD68+、CD163+的浓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与病变程度呈相关性[12-13]。虽然大量的研究证实CD68+、CD163+与肿瘤进展有关,但其检测技术基于核心肿瘤组织病理检测,因此并不能作为常规筛查或活体检验的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生存期的随访资料,并与原发病灶肿瘤组织CD68+、CD163+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表达水平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明显,其中高表达下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这在既往的临床研究少有报道。近年国内学者同类研究结果均认为,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转移等密切相关,也证实阳性表达相比阴性表达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均有所降低,其中则包括CD68和CD163[14-15]。而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阳性表达下,高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率更低,这为评估患者术后生存期提供了新的依据。除此之外,与上述同类研究不同,本次研究以胃腺癌为研究对象,作为胃癌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其发生率可占95%以上。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腺癌的唯一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时肿瘤已呈弥散性或转移,即使是切除大部分或全部胃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结,其预后效果也不尽人意,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评估术后生存期对于是否选择手术或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本次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肿瘤组织CD68+、CD163+水平与生存期密切相关,通过比较术前活检CD68+、CD163+水平与术后病理检验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可能为术前预判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CD163+高水平表达是降低胃腺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可以此为基础针对术前病理检查及其预后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生存期腺癌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 的表达变化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在胰腺腺泡细胞导管组织转化中的作用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