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25高蓉蓉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蓉蓉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快的吸收知识。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是教育领域的创新,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学工具。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含义与作用进行分析,并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加以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21-02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GAO Rongrong  (Zifang Junior Middle School,Huach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As a learning tool,mind map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Integrating mind map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able students to absorb knowledge faster.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 is an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a teaching tool for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In this regard,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in actual teaching.Apply mind mapping.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mind maps,and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aim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teaching program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ors.

【Keywords】 Mind map;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Teaching application

思维导图最初应用于心理学领域,而后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充分认可,思维导图以模拟人脑思维的方式将知识体系再现,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其原理是借助图形的方式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各级的内容规划出层次性的隶属关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完整,各部分知识点之间形成联系。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能够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构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时间轴,或是以其他主题为中心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史学观和历史时间概念。

1.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内涵

所谓思维导图,就是对人脑记忆知识过程的一次有效记录,它通过一套基本且简单的方法,利用符号及关键词等内容,通过图像及线条等方式组成一幅发散状态的树状图。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对直观的事物记忆较为深刻,若信息量较大且知识较为复杂,那么人类的记忆就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甚至可能发生记忆错乱,难以理清思路,并且学习的情绪也会十分焦躁。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是因为思维导图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第一,思维导图能够将大量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并且通过色彩鲜明的方式将其表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更清楚的掌握知识;第二,思维导图的组织性与系统性较强,适用于学生的大脑记忆知识;第三,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进行逻辑性的关联,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兴趣的实践,便于学生对复杂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记忆。历史知识的体系化非常明显,其知识构造如同海洋一般,要想将海洋中的每一滴水都表现出来,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展示出一幅全景图,而思维导图就类似于这种全景图。就教师而言,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达到总体梳理教学知识框架的作用,还能够将细节的知识兼顾讲解,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学习感受,也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性记忆,维持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学习兴趣,所以说,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合理且创新的应用方法。

2.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推广之后,我国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全新的转变,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会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条件,不断调整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而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对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水平进行把控,未能准确的切入学生的学科学习之中,所以思维导图以其外显性的优势为这一教学难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可以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难题。初中历史教材中展示知识的方法通常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而且各部分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教师对于历史知识点的教学可以用单元的形式串联起来进行分块教学,但要是想要系统的梳理知识,则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问题,并且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多数以陈述性知识为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客观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就是利用树状结构图来构建和展现历史知识体系的,并以某一个中心点为基础,向四周逐渐扩散历史知识的各层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大脑思维相对活跃,对图文兼顾类型的内容较为敏感,而且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歷史学科中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记忆,那么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不同的颜色及图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发散行为,并将知识点清晰梳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扩散与发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也会逐渐深入思考,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也有所不同,那么如果学生之间存在学习层次上的良性竞争,则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效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也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制作出更加全面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梳理历史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是构建思维导图的前提条件,思维导图是框架,知识内容是填充框架的材料,教师首先要准备好填充的材料,才能依照材料的属性、特点等构建出相应的框架,并依照某种逻辑将材料填补于框架之中,以提升思维导图的严谨性和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讲明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知识之内的关联性剖析清楚,然而保证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拥有流畅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严谨,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五四运动的背景,探究五四运动为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在翻阅教材的过程中思考五四运动的本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割线,五四运动的革命群体是学生和文化知识分子,是近代中国有知识、有文化的一批人,在民国政府签订《凡尔赛条约》以后,近代中国的这些知识分子与学生对民国政府的腐朽无能感到不满,所以发起了这场文化运动,本质在于推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的文化来救亡图存,即“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这些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学生得到这些基本的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从当今时代看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在教材中难以直接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所以这一问题需要学生重新梳理这些基本知识后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于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书中获取的基本信息依照层次填充于思维导图中,通过对人物、事件、过程的分析以后,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这一历史意义,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式开始,是革命群体的性质变化才决定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思维导图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相关历史问题,并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而学生在查找教材中各部分知识点时,自身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说,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便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日后的历史学习中。

(2)提炼学科问题凝练思维导图

在最初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尝试让学生总结思维导图的内容,学生所总结的语言必然有所问题,既不够精炼。思维导图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学习参考,所以不宜篇幅过长,其中填充的语言形式要精巧,而内涵性要深,这是思维导图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在思维导图中的某一个词就能够让学生学习着联想到一句话,那么思维导图的凝练作用就显示出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并不能原封不动的将所有的知识背诵下来,即使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会被书本中的固定语句所限制,所以最好的历史教学方法应是将书中的语言凝练,然后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再通过思维导图的记录,形成有效的记忆轮廓,当学生需要提取知识时,只需提取导图中的某一词汇或关键点就可以引申出具体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历史认知度和历史学习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教师尝试用比对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度,或是采用内容联系法,将所有的知识串联到一起,总之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采用何种方法需要依照实际课堂的教学需求,让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增强。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知识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进行比对和联系,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范围扩大,从我国的南海海域一直打到北方的海域,第二次鸦片战争让原本羸弱的清政府更加雪上加霜,所赔付的白银数量更多,而且条约中也存在了划分租界的条例,代表着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之后教师可以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何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其他国家参与,如英法联军侵略北京并且火烧圆明园,掠夺财物,其他国家给予支持,为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铺垫了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更加恶劣,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程度截然不同,在比对两次战争时,教师要注重细节上的标注,如参战国、军事路线等等,在思维导图中都应提炼要点概括说明,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明显,思维导图充分的展示了学生学习方面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可以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留有一定的部分让学生自主思考,毕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身需要具备对知识的总结能力与归纳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非常关键。而且让学生思考制作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尝试填写内容,能够促成学生的探究意识,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

[1]屈杨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9):137+139.

[2]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2):71-73.

[3]罗贵秀.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5(13):217-218.

[4]陈丽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华夏教师,2019(08):50-51.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