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合唱耳朵” 提升学生音乐实践力的有效尝试

2021-07-25张曼丽

教育界·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张曼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以改编教材作品为抓手,提出了卡农、分解和弦、旋律交替进行等几种有效的改编、创编方法,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提高其音乐实践力。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实践力;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笔者认为,这是对合唱教学的积极倡导,也是对学生演唱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由此,笔者尝试改编、整合教学内容,使其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歌唱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学生的合唱素养。

一、中学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练习少,合唱素养形成缓慢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除了要掌握视唱、节奏、音准等音乐基础素养,还需具备一定的合作演唱、多声部倾听、和声知识、音乐表达等合唱素养,而合唱素养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性的训练。合唱教学尽管重要,但在整体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加上音乐学科本身学时不多,学生学习合唱的机会很少,可以开口练习的次数自然而然少之又少,合唱素养难以培养。

(二)作品少,合唱教学有障碍

目前,中小学合唱教学内容基本来自教材,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合唱素养不高,学生难以完成音乐教材中的合唱作品。虽然有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想给学生拓展些合唱作品,但大量的中外合唱作品基本是成人演唱的多声部作品,适合青少年演唱特别是适合童声合唱的作品很少,因此,中小学的合唱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是有着作品障碍的。

(三)教法单一,合唱学习没兴趣

综观中小学合唱教学,多数情况下,合唱教学是让学生先唱熟一个声部的旋律歌词,再学唱另一个声部的旋律歌词,反复进行,直到可以合在一起唱,能唱就说明合唱学习目标达成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合唱学习兴趣,还制约了学生合唱素养的形成。实践证明,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学生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和声听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合唱耳朵”进行培养和训练[1]。

二、“合唱耳朵”的培养途径

合唱是通過声音来表现的艺术形式,表达作品内涵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倾听旋律、力度、速度、音色、音高等,这些合唱中的音乐要素都需要以“合唱耳朵”为基础。面对学生合唱素养普遍不高,合唱教学难以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能用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和训练呢?

(一)营造氛围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合唱耳朵”的培养更需要聆听。课间音乐的播放在我国各中小学已经很普及,利用课间播放合唱作品,是营造学校良好合唱氛围及提升学生合唱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2]。合唱歌曲可以配合一年四季的各种节日或者学校的活动进行选择,如艺术节可以选择艺术性较强的合唱作品,国庆节选择爱国体裁的合唱作品等,除了从月份分类,还可以从作品风格、作品创作时代、演唱风格等来进行分类。相信通过良好的合唱环境渲染、大量作品的欣赏,一定会让学生的合唱素养、倾听能力有所提升。

(二)巧用比赛

音乐学科没有分数的约束,没有考试的压力,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自我要求,相对而言要弱于考试学科。面对这样的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合唱是集体性项目这一特性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次班际合唱比赛,以提高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合唱实践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合唱比赛的开展可以结合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迎新会演、元旦联欢会、五月艺术节等契机进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音乐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班级的合唱能力也直接反映了整个学校的合唱实力,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少的情况下,利用好音乐课和比赛,是“合唱耳朵”形成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音乐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改编创编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改编、创编教学作品,降低合唱学习难度,增强学习趣味性,让学生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合唱耳朵”,提升合唱素养,实现音乐审美体验价值。

1.卡农改编

卡农是合唱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也是学生最易掌握的合唱形式。

【案例1】在人音版歌唱作品《桑塔·露琪亚》的教学中,对于A段的齐唱,学生学习得比较顺利,可是进行到B段二声部合唱时,二声部旋律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所有学生不约而同地唱起了主旋律声部。

究其原因,在于作品的低音声部旋律性不强,且旋律中变化音、半音进行较多。此时,教师如果将难度较大的二声部旋律改编成卡农的二声部,指导学生演唱时相互聆听,就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生可以进行二声部的轮唱时,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品,让学生进行三声部甚至四声部轮唱练习。

2.分解和弦创编

对于教材中学唱难度不高的齐唱作品,教师可用分解和弦创编方法将其变成一首合唱作品,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和声听觉,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2】在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中,由于歌曲曲调简单、节奏轻快,学生能够很快地学会歌曲,但由于歌曲时代久远,学生学唱的兴趣不高。

当歌唱内容简单易掌握时,教师可以为培养“合唱耳朵”增加训练机会,根据作品的旋律和弦特点分解和弦创编的低音声部旋律,歌唱以衬词为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对低音声部的掌握和对高音声部的倾听。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相信学生的“合唱耳朵”很快就能形成。

3.旋律交替进行

合唱作品的主旋律由两个声部交替进行,是初级合唱作品中常见的作曲技法,特别适合基础薄弱的合唱初学者。

【案例3】“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噢嗨央,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噢嗨央,哎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噢”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歌曲《杵歌》的歌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多次因歌词拗口而在演唱过程中错唱、漏唱,但歌曲节奏感强、旋律优美,深受学生喜欢。

学生喜欢的歌曲,歌词演唱却成了难点。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旋律交替进行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龙唱,将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演唱形式,还能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提升“合唱耳朵”的灵敏度。

4.旋律重复进行

重复是学唱歌曲的重要方法,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运用熟悉的旋律进行二声部的创编,也是培养学生和声听觉的有效方法之一。

【案例4】 在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彩云追月》教学中,教师分别将一声部和二声部的旋律教给学生,在学生在多次演唱二声部的旋律后,教师让其尝试将两个声部一起唱。但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弹二声部旋律时,一声部唱不了;弹一声部旋律时,二声部也唱不了。

一节课中,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熟悉两个声部的旋律,但合唱还是很难进行。究其原因,在于二声部的旋律学生还不够熟练,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如果学生学唱目标难以达成,教师可借助歌曲中的旋律进行创编。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将作品的第一部分主旋律作为二声部的声部旋律对原作品进行改编,对于改编后的作品,学生很快就能进行二声部演唱实践。

5.B-BOX的运用

B-BOX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种人声技巧,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B-BOX,不失为培养学生和声听觉较为有效的方式。

【案例5】在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教师让一组学生唱主旋律歌曲,一组学生拍打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切分节奏,一组学生进行B-BOX的二声部“bong ci bong bong”的伴奏,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巧妙运用新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这首简单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编配了二声部B-BOX,其特有的音乐魅力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对中学生的合唱教学具有一定影响力,其简单、重复、易掌握的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深入学习。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五种创编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作品的具体情况“化简为繁”“化繁为简”,进行合理运用。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单声部作品,教师可以进行“化简为繁”的和弦分解创编、B-BOX创编;对于难度较大的合唱作品,可以进行“化繁为简”的卡农创编、旋律交替创编、旋律重复创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讓学生合唱成为现实。

拥有“合唱的耳朵”是学生合唱实践、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和声听觉进行刻意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依据学情对合唱作品进行简单的创编,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合唱实践的欲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力。只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合唱方面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合唱学习提供有效辅导,相信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合唱也会成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石一冰.潮起潮落 谁主沉浮:我国合唱创作、合唱团体、合唱教育的百年发展[J].合唱艺术,2013,12(45):55.

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