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游

2021-07-25

莫愁·小作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司空见惯进店腌菜

倘若要论及这条街的妙处,最明显的感受是自在。任何时间来,都不会出现脚跟打脚跟的人潮如涌,尽可以在条状的麻石铺就的丈把宽的深巷里走得从容,背上不会因为燥热而出汗,边上没有导游举着小旗子插科打诨说着千篇一律的套话。当真是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的自然自在的状态。沿街的人家门前栽着一两株花苞粗放的植株,月季或者玫瑰,芍药也有。花朵绽放得豪横,显出结实、能扛事的感觉。这些寻常的花朵,在记忆中的陶器上出现过,小时候家里的腌菜坛子上有三两朵的牡丹花,花红叶绿,硕大圆满,那种隆重的喜庆像坛子里面装着的倒不是腌菜,而应当是话梅汁泡着的糖排骨。

街上基本都是小门小户,没有高头大章样的建筑,门槛的高度恰到好处,是迈进迈出抬高两寸脚踝即可的那种。可想而知,从前的这里也是亲和的,少有权贵。虽然店铺隔个几步便有一家,但晚风中只有米饭香味,没有猎猎作响的店招,无论看中看不中,店家都会招呼进店的人稍坐片刻,喝口当地的茶,买不买不是事,进店看看都是有缘。遇到有心的,还能聊上几句,总之不让人厌嫌。这就使得整条街添增了一分文气。所谓文气,是那种守住一盏灯火捧着一本古书读至深夜的凝神聚气。

几乎每扇门里都有不一样的烟火,偶尔朝一间半掩的门内张望,里面是处变不惊的日子,锅碗瓢盆井然有序,总有一两个老人于桌边闲闲坐着,从老式屋顶上的玻璃天窗处落下的光,让他们的脸半明半暗,明亮的是平静,暗处的也是平静。做手工的人,即使老了也是一副有分寸的神情,无喜无恼。看多了浮皮潦草的表演,确实深感平静就是最好看的表情。即使只瞄一眼,也有静气泊然传递过来。正因为有这种闲适淡泊的气息,无论什么样的人处于这样的场景里,都是好看的,自带平静的气息本身就是江南水墨画。这样的老街,可以成为任意一部电影的背景。背景里的任意一个人,也都可以成为任意一部剧里的主角。他们的精彩,在于司空见惯的平凡里那份不平凡。平凡的是时间,不平凡的是在日常里找到安顿生活和心灵的追求。沉浸其中的他们扮演的都是自己的主角,所以脸上才有那种笃定的安之若素。

这是中国南方一条普通的老街。像这样的街,江苏有很多,泰兴的黄桥镇、无锡的周铁镇、苏州的光福镇、常州的竹箦镇都有数条这种貌不惊人、并非热门的老街,但灰扑扑的青瓦筑成的屋顶下,生活是热气腾腾的,其中的人也有着类似于白鸽子一心要朝着亮处飞的梦想。如果带着探究、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他们当中的每一个日常都嚼之有味、回味无穷。

之所以突然想起这条老街,是因为编辑部当期在做一个关于暑假的议题,嘱我写一篇与研学相关的稿子。无论是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重要的都是要有研究、探索的求知心态,风景不全在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眼光有多远,足下的路便有多长,看到的美有多丰富,对生活的热爱便有多热烈。同事曾转发一条新闻给我,说云南蒙自一所中学的高三老师,在晚自习间隙让同学们走出教室欣赏晚霞。很为这位老师的行为点赞。学会欣赏身边平凡的风景,尽可能见识更多的美好和爱,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虽然说这些与考分相比显得有些无用,但心中有过美好經历的人,哪怕今后的人生遇到再大的挫折,这些曾被美好紧紧拥抱过的心灵,起码不会走向孤寒和绝望,起码不会轻言放弃,因为舍不得那抹美好。所以,这个暑期,不妨给自己留点悠游的时间,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别人司空见惯的日常里看春风裁柳,于千万人的嘈杂中见真我。

《莫愁》总编 丽晴

猜你喜欢

司空见惯进店腌菜
面包店免费让学生打电话
吃腌菜会致癌?未必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的创变
最想吃妈妈的烂腌菜
会“走”的腌菜烧肉
司空见惯
你叫什么
家乡的味道
取消进店费的真正价值:转变盈利模式!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