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参芍汤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2021-07-24马晓燕
马晓燕
(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100)
帕金森病为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大脑黑质致密部减少,路易小体形成。随着我国老年化现象加重,帕金森病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帕金森病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无法彻底阻止疾病进展。西医治疗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等,虽可改善患者少动、震颤等症状,但常伴有口干、排尿困难、神志模糊、心率失常等副作用,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1]。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属于震颤证,常见情志不畅、多汗流涎、大便干结等症状,其病因肝肾阴虚,需行温肾阳、补肝气和疏经通络治疗。地黄参芍汤含熟地黄、党参、白芍和甘草等中药成分,具有温补肾阳、补益肝气、疏经通络功效[2-3]。鉴此,本文探讨地黄参芍汤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4];(2)符合中医学帕金森病的辨证标准,主症:头或肢体震颤,少动,肢体拘痉;兼证: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涎等;(3)年龄<85岁且H-Y不大于3级;(4)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应用的治疗药物不能耐受者;(2)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或继发性帕金森病者;(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颈背僵直病者;(4)合并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或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维持入组前服用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与剂量,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维持既往服药种类与剂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地黄参芍汤进行治疗,药方组成:熟地黄、肉苁蓉、丹参各15 g,芍药18 g,山萸肉、石菖蒲各10 g,巴戟天、肉桂各9 g,麦冬、远志、薄荷各6 g,甘草12 g。日1剂,水煎服,200 mL/次,患者早晚各服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 疗效标准采用Webster 10项计分法对患者手部动作、肢体震颤、运动姿势上肢协调动作等十项内容进行评分[5-6],总分为3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帕金森病严重程度越高。采用Webster 10项计分法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进步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进步率为100%;显效:进步率为60%~99%;好转:进步率为30%~59%;有效:进步率为10%~29%;无效:进步率<1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有效。
1.5 观察指标(1)于治疗前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SOD、MDA和Cys-C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同一时间点差异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7%),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忧郁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与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与IL-6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SOD、MDA与Cys-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与Cys-C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与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OD、MDA与Cys-C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n(%)]
3 讨论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认为帕金森病与氧化应激、神经炎症与异常蛋白聚集等相关。当抗氧化与氧化失衡时,活性氧将对蛋白质、脂质与细胞结构DNA等造成损伤,进而对脑细胞功能产生损害。活化状态下的小胶质细胞可促进促炎因子释放,导致神经炎症,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坏死。帕金森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小体形成,其最主要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存在显著相关性[7-8]。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上属于震颤、颤证范畴,基本病因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与髓海不足,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虚,风火痰瘀为标实,常以宜气养血、息风通络与滋补肝肾为主要治疗原则[9-10]。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地黄参芍汤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地黄参芍汤以地黄、丹参与白芍为君药,辅以山萸肉、肉苁蓉、石菖蒲与巴戟天等多味药材,可发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与熄风止颤之效,其中熟地黄可清热生津与滋阴养血,联合山萸肉可补肾填精;白芍可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与柔肝舒筋;丹参可活血化瘀与活血养血;山萸肉可补益肝肾;肉苁蓉、巴戟天与肉桂可补肾温阳、补益气血;远志与石菖蒲可交通心肾、化痰开窍;麦冬可敛肺滋阴,壮水以济火;薄荷可疏肝解郁,轻清上行;甘草具有缓急止痛、补脾益气之效,可调和肝脾与酸甘化阴,调和诸药。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地黄参芍汤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地黄参芍汤药效温和,治疗期间仅出现几例恶心与头晕等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
TNF-α与IL-6均为促炎细胞因子,在过量释放时可诱导炎性反应进而导致神经元受到损伤。帕金森病人由于脑内炎症因子增高,部分炎症因子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循环进而导致血清炎症因子升高。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地黄参芍汤增效可降低帕金森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有关。田新红[11]研究中显示丹参酮ⅡA可能抑制炎症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避免脑黑质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进而保护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SOD作为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物质,可对自由基损伤细胞进行及时修复。MDA作为脂质氧化最终产物,其降低常表明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可反映神经元损伤程度降低。Cys-C可保护神经元,降低外源性刺激所致细胞毒性伤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与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地黄参芍汤可有效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有效减少自由基损伤并促进神经元修复。戈盾[12]等研究显示,芍药苷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与抑制PC12细胞凋亡进而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同时白芍总苷可对脑缺血性损伤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李运恒[13]研究显示熟地黄中地黄多糖可使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性得到提高,可对体内过量的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并降低过氧化脂水平。可见地黄参芍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调节机体SOD与MDA水平、抗氧化应激反应与保护神经细胞而实现。
综上,地黄参芍汤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状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