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
2021-07-23ИдрисоваБегимайЖээнбековна
Идрисова Бегимай Жээнбековна(贝玛)
摘 要:智库是人类智慧与思想的载体,在各国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参与公共决策、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高校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政府面对的问题领域日益增多,决策环境相当复杂,高校智库建设显得重要而紧迫,亟需从组织领导、人才队伍、经费筹集、体制机制、协同资政、品牌打造等诸多路径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校智库;建设路径;咨政建言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3-0125-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3.017
智库是人类智慧与思想的载体,在各国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参与公共决策、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高校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是指隶属于高等院校且以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为主要职责的研究组织,是高校与智库的结合体[1]。当前,中国政府面对的问题领域日益增多,决策环境相当复杂,需要包括高校智库在内的各种智库提供智力支持。因此,高校智库建设显得重要而紧迫,亟需从组织领导、人才队伍、经费筹集、体制机制、协同资政、品牌打造等诸多路径加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顶层设计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3]等重要文件的出台,已为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做了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贯彻总体规划,落实顶层设计。可以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的具体办法,层层抓好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规划的落实;可以根据需要,适时成立各级各类高校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校智库建设工作组织领导机构、高校智库研究管理中心等,根据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高校智库现有研究力量,积极进行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明晰定位、合理布局,争取建设一大批服务力强、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美誉度强的高校智库,促使中国特色高校智库体系逐渐朝着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趋势发展。其次,创新组织形式,推动服务提升。可以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促使高校智库管理机制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加协调、更加高效,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导向,促使高校智库具有合理的结构、明确的导向、鲜明的特色、先进的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极力整合优质资源,竭力发挥高校优势,逐步推动高校智库提供政策咨询、决策服务能力实现整体提升,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提升高校智库的服务力、贡献力和影响力[4]。再次,开展行业监督,加强行业规范。加强高校智库建设行业规范,同时认真开展行业监督。通过立法,以法律法规保障高校智库的建设,促使各类高校智库建设有法可依,确保其行为在法制轨道内进行;综合考虑各级各类高校智库的服务对象、研究内容,制定一套切合实际、促进高校智库建设的发展标准,对各级各类高校智库进行分类指导,确保各种层次的高校智库健康有序、快速有效运行;对高校智库从业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高校智库发展监督机构,对高校智库开展行业监督,及时查处数据造假、观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为高校智库发展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建设一流队伍,提供人才支撑
当今社会,人才是各行各业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自然成为高校智库建设的核心力量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建设:首先,多方引进、培养一流人才。坚持以博大的爱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卓越的学术能力、开阔的世界眼光作为智库人才标准,在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人才积极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努力打造各种渠道以引进校外一流人才,科学选用、精心培养一大批知名的智库专家,努力打造大量的一流高校智库研究团队[5]。其次,跨学科配置研究人员。当前,各种问题的研究复杂多样,各种决策常常涉及多学科领域。因此,高校智库应跨学科配置研究人员,做到研究人员学术背景多元、思想多维、方法多样,实现优势互补[1],为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人才支撑。再次,建立“旋转门”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積极鼓励、支持高校智库研究人员走出学校,通过挂职等形式到政府部门工作,促使他们实实在在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督等过程,进一步把握政策运行过程的特征、规律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资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党政机关干部或离退休干部,也可以鼓励、支持他们到高校智库开展研究工作,他们的丰富实践经验、社会资源必将为智库的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旋转门”人才交流机制的顺利实施,能促进高校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实现高效交流、相互沟通、密切联络、协调合作,从而促进高校智库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6]。最后,实现人才共享。高校智库由于受编制因素等的制约,不可能无限扩张引进人才。高校可以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以多种方式积极引社会之智为高校智库所用,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实现共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牵头筹建咨询行业人才库,积极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共享机制,汇集各方面各层次多领域多学科的人才以供各类智库择优录用。
三、科学考核评价,激发内生动力
高校智库建设及研究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定位的确立、研究方向的选择、研究能力的发挥、研究成果的产出等。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智库考核评价体系显得重要而紧迫[7]。首先,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考核机制。在中国高校,传统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通常重理论、轻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人员进行应用研究、对策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可以专门对应用研究和高校智库的特点、规律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将之与传统的学术评价指标挂钩,将应用研究、对策研究成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实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策研究相关标准的互通互融,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考核机制[8],根据成果质量、采纳情况、学术价值、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其次,建立多方评价考核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可以逐步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考核机制,在完善智库业同行评价机制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媒体等智库产品用户在高校智库评估中的积极作用,就高校智库专家职业素养、成果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考核。再次,建立研究成果评价反馈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参照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处理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的反馈机制,以便高校智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确保高校智库资政服务功能的实现。
四、筹资渠道多元,政府资助为主
高校智库建设,充足的经费是重要保障之一。在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的同时,可以努力开拓多元的筹资渠道,积极拓展智库市场,竭尽所能为高校智库提供经费支持,并规范经费使用管理。首先,提高政府拨款力度。要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智库,政府加大科研经费和日常管理的支持力度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当高校智库的经费支撑主要来自政府的资助,高校智库才不会因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提供经费支持而受其支配,才不会因为这些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在研究中丧失客观性、公正性,反而会促使高校智库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坚持智库正确的价值立场、科学的研究定位,确保智库资政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有效实现,热诚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流的政策咨询与决策服务[9]。因此,政府在加大科研经费和日常管理经费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可以出台并完善一系列关于科研激励、支持的配套政策[1],多方调动高校智库及其从业人员主动、积极地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其次,建立智库研究成果的市场定价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积极组织专家对智库研究成果这种特殊的产品及其这种产品作为商品的特征、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迅速制定出中国智库成果的定价参考标准,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探索建立健全健康有序的智库成果交易机制,积极引导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向智库购买研究成果。此外,高校智库也可经营和出售包括杂志、报告、人员培训等智库产品,以适当的市场拓展来促进智库本身的建设发展。再次,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高校智库可以积极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如通过寻求校友、企业、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的捐款和赞助,探索以社会公益捐助基金的形式弥补政府经费的不足[1]。
五、实行开放合作,推进协同资政
高校智库建设,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不断创新开放合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协同资政。首先,吸纳校内外人员共同研究。高校智库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及范围,积极吸纳所在高校的师生参与研究,同时面向社会极力吸纳具有丰富实践与理论研究经验的研究人员共同攻关,促使研究团队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达到最优配置,以最大限度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但是,不能要求高校中所有科研人员都向智库看齐,都争相成为智库的一员。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专长、研究基础、研究阶段,自由选择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高校智库建设。其次,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将政府有关政策的问题、信息、需求、选题等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向各智库通报,促使高校智库及研究人员及时掌握,并迅速组建研究团队,调整研究方向,聚焦研究问题,采取适合的研究路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时开展针对性研究,及时提供高效且对口的研究成果[10]。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智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各高校智库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趋势走向、案例集成等方面的数据整合,积极推动高校智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实现各级各类数据的有效组合和扩展使用,为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及各类决策咨询方面提供较为强大的数据分析[11]。再次,开展多方联合攻关。可以积极探索高校智库与官方智库、民间智库等各级各类智库联合攻关的新模式,不断增强开放、集成、整合、协调、创新、高效的新理念,通过筹建“智库联盟”、举办“咨询业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智库的各自优势,持续推进这些智库实现协同创新、做到资源共享、达到优化组合,进而调动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学者联合研究分析各种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化解之策。
六、着力成果发布,打造智库品牌
高校智库建设,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拓展高校智库成果发布渠道,推进交流合作,打造高校智库知名品牌。首先,高校智库与决策部门保持长效沟通。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探索成立高校智库建设領导工作小组、高校智库管理中心等组织领导机构,在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智库之间建立一套长效沟通机制,并通过各种途径在双方之间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结成沟通联络的纽带,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以促进高校智库参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及决策服务、舆论引导等;另一方面,高校智库需要摒弃“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报送最新的、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为破解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相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一流的服务力、贡献力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其次,多渠道、多平台发布成果。在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服务的同时,高校智库需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进一步拓展各级各类宣传渠道,进一步打造各级各类展示平台,通过社会决策参考、学术报告、科普活动、报刊杂志、网络、报告会、讲座、研讨会、培训会(班)、发布会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向外发布、推广高校智库的特色研究成果,有力打造智库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强势话语权,不断提升高校智库影响力[12-13]。再次,推进中外高校智库交流。中国政府和高校需要大力推进中外高校智库的交流合作,大量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智库建设尤其是高校智库建设的科学理论、先进经验、失败教训等,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推动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此外,中国高校智库与国外高校智库甚至是国外其他智库之间也可以加强合作,围绕人类共同关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合作研究,通过互派人员交流学习、举办高层智库论坛、共同发布高校智库成果等方式,极力发挥中国高校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
参考文献:
[1]阎亚军,杨波.学科逻辑视域下的中国高校智库建设[J].教育研究,2018(5):42-49.
[2]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20-02-03].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EB/OL].(2014-02-12)[2020-02-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2/t20140212_164598.html.
[4]曹继军,颜维琦,王斯敏.中国大学智库论坛2015年会聚焦“四个全面”[N].光明日报,2015-12-6(3).
[5]新华社.刘奇葆:发挥高校独特优势 大力推进智库建设[EB/OL].(2015-05-08)[2020-02-03].http://education.news.cn/2015-05/08/c_1115227522.htm.
[6]聂立清,李涵.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31-33.
[7]孙永河,王麒翔,段万春.提升新时代高校智库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践策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 75-82.
[8]邹巍,郭辰.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2014(3):66-70.
[9]朱有志.五着力点:助推中国智库发展[N].光明日报,2010-10-22.
[10] 涂成林,魏伟新.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与对策——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46.
[11] 王海艳,曹丽英,邵喜武.大数据时代下的地方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5(6):76-80 .
[12] 杨波,曹玉婷,王震.论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01-107.
[13] 杨波.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20(1):82-88.
The Path to Construct Think Tank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Идрисова Бегимай Жээнбековна
(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25)
Abstract:Think Tank, as the carrier of human wisdom and thoughts, has been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t is gradual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force in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decision-making and to exert influence on public policies.In China,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important for the Think Tank as the whole.With the increasing problems in different areas fac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 complex decision-making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ears to be important and urgent.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talent team, fundrais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brand building etc.,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nstruction path; advice and suggestions on policies
(責任编辑:杨 波)
收稿日期:2021-03-10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18XJA880005)。
作者简介:
Идрисова Бегимай Жээнбековна(贝玛),女,吉尔吉斯斯坦人,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