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来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研究

2021-07-23郭旭王静娴徐志昆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郭旭 王静娴 徐志昆

摘 要:近三十年来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研究,受到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逐步确立,但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科优化布局给贸易经济专业带来了生存焦虑。进入21世纪以来,对贸易经济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超过了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关心,在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建设等方面产生了较多成果。本文回溯近三十年来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贸易经济学科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历程,把握研究现状,推进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进展。

关键词: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贸易经济专业;贸易经济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3-0062-11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3.009

贸易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教育的基础学科和骨干专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借鉴苏联模式,在国内建立了商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但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商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相关研究和学科发展停滞。改革开放后引入市场营销和流通变革领域的相关课程,对贸易经济研究和商业经济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20世纪90年代陆续进行的学科调整,商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不断受到挤压,学科发展颓势已经十分明显。同时,中央机构改革给部门经济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1993年,国务院撤销物资部和商业部组建国内贸易部。1998年,将国内贸易部降格为国家经贸委管辖的国家国内贸易局。2001年,国家机构进一步改革,撤销国家国内贸易局。贸易经济学科发展与国内贸易主管部门的裁并,给贸易经济理论研究和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经济学科改造和贸易经济专业建设问题,既是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专业布局优化的内在需求[2],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回溯近三十年来关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贸易经济学科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历程,把握研究现状,推进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进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一定时期内未能跟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发展,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都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贸易经济学科建设探讨

1996年10月16日到19日,在南京经济学院召开了“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由当时的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发起组织。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研讨会上呈现的成果,与当时“贸易经济学”是否作为单独学科和专业存在焦虑有着密切关联。如山西财经学院吴有为教授题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中的症结与思路》一文,讨论的是“商业经济学”,将贸易经济学与商业经济学视为完全相同的学科[4]。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林文益教授认为:“贸易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至今尚未彻底分开,商业经济学的结构、体系至今仍存在原有苏维埃贸易经济学的阴影,旧的、落后的甚至错误的观点不少还未去掉。”[5]为了加速贸易经济学科建设,林文益建议加强贸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商品期货交易、流通政策、中外贸易史、消费经济学等教科书和课程建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贸易理论和西方贸易理论融为一炉,推进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发展。

事实上,trade和commerce的含义是相通的,既可以翻译为“贸易”,又可翻译为“商业”,故在讨论中究竟称之为贸易经济学还是商业经济学,是无关学科实质的。无论内贸还是外贸,其基础理论和原理都是相通的,主要区别在于外贸具有政策上的特殊性,受到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6]。当然,也有学者反对搞成“内外贸合一的所谓大商业经济学或大贸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关注的是商业产业发展和商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显然不是研究产业发展问题”[7]。在同一时期,商业经济学究竟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都还存在着争论。如南京经济学院经贸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曹宝明认为,“迄今为止的商业经济学还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经济学”[8]。现有商业经济学没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缺乏为学界普遍接受的概念、定理、模型、逻辑结构和分析方法,未能为理论经济学做出贡献。

在对1949年到1996年四十余年间商业经济学发展历程进行反思时,有学者认识到,研究内容空心化,加上忽略了对西方经济学相关知识理论的吸取,制约了商业经济学的发展。商业经济学取得一定程度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研究对象不明、研究思路单向化、研究方法简单化的问题。无论是对传统商业经济学进行改造,还是在商业经济学之外再重构一门研究流通产业组织结构、运行和发展的贸易经济学,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改革开放的总要求。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中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及其运行机制”[9]。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贸易基本范畴、贸易活动中的供给与需求、主体与客体、运行机制、贸易管理。此外,还需处理贸易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商业经济学、销售学(市场营销学)、商业政策学、国际贸易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工商管理教育和应用经济学科建設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学者的讨论。中南财经大学谷克鉴教授认为:“贸易经济学科改革的深化适应了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应用经济学模式重组学科体系,设计学科内容,是经济转轨时期商科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10]有鉴于此,他建议在贸易经济学科建设时,加强贸易经济学及辅助课程体系建设,将学生科研活动纳入到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形成本科、贸易经济与管理方向硕士、流通理论方向博士有层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序列,在教学上注重实践环节。

如何规范和加强贸易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是讨论较为热烈的一个话题。徐从才教授认为,贸易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商业理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流通理论和商业经济理论[11]。贸易经济学“以整个社会的流通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实践,为贸易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总结和概括工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所取得的经验,从产权交易和商品经营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不断更新和充实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2]。流通领域资源配置问题,实质是要研究资源在生产和流通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资源在流通行业内的优化组合、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有效竞争对流通企业优胜劣汰等方面的问题[13]。此外,有专家意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流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传统的贸易经济学理论需要增加市场发展及其管理的相关内容[14]。

1996年召开的“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汇聚了当时贸易经济学领域顶级的专家学者,参与单位之广泛前所未有。与会专家来自国内贸易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商学院(1999年与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为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商学院(2007年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杭州商学院(2004年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黑龙江商学院(2000年与黑龙江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哈尔滨商业大学)、重庆商学院(2002年与渝州大学合并组建重庆工商大学)、兰州商学院(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安徽财贸学院(2004年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学院(1997年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为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总体上看,以国内贸易部所属高校为主,这些高校在当时是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几经变迁后,至今仍是国内财经商贸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研讨会上,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理论基础、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课程体系、研究方法、贸易经济学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但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尤其是针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由国内贸易部牵头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制定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规划;在国内贸易部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贸易经济优秀教材;建立学科建设交流组织和平台,定期召集学科建设研讨会,编辑出版交流刊物;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材审查、培养能力认定等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状况和一线教学信息,建立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体系,推动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动态化发展[15]。这次研讨会的成果综述,同时刊发在《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年第1期、《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2期上,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商业经济、物资经济》全文转载,进一步扩大了会议的影响。

2.贸易经济学科属性的不断弱化

由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基础薄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用经济学其他学科建设的发展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挤压效应明显,加上贸易经济学本身涉及的相关领域较为复杂,国家机构改革和专业调整改革给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贸易经济学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16]。2001年8月20日到21日,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全国高校商业经济学教学研究会、河北经贸大学组织召开了“全国商业结构调整及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以“贸易经济学科建设问题”为题作了主题报告。纪宝成认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将国内贸易部降格为贸易局,随后又被完全取消,贸易经济这一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未能跟上形势的变化;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贸易经济成为目录外专业,制约了专业建设的发展;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革中照搬国外经验,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面临窘境;学科中“重理工轻人文”思潮抬头,贸易经济及其所在的大文科面临的建设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交替影响,导致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上,人为地将内外贸分离,缺乏与新学科、新专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出现了专业交叉和重复建设的情况,贸易经济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7]。这次关于商业结构调整和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研讨会,是在中国商贸流通领域面临极大变化、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召开的,体现了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持续关注。纪宝成教授提及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给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2003年4月6日,由全国高校商业经济研究会发起,在南京召开了流通创新和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与会学者对贸易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贸易经济学体系结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有专家学者提出,应该以商学学科取代原有的贸易经济/商业经济学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贸易经济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在这次研讨会上仍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展开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贸易经济学的存在是必要的,但需要对贸易经济学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进行改革与再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贸易经济研究对象的流通领域,其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贸易经济仍有必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18]。其后,较大规模的研讨,主要由全国高校贸易经济研究会主办,其每年的年会均设定一个主題,对贸易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例如,2007年年会以“信息化、大众化背景下贸易经济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2017年年会聚焦“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2019年主题为“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与一流专业建设”,2020年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流通前沿论坛,都聚焦于贸易经济理论与实践、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沿问题。

在贸易经济学科是否有单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普遍焦虑下,对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思考,逐渐不是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仍不时出现相关的讨论。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实现论”、贸易产业理论、贸易服务价值论、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商业交易信任基础理论等贸易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入世后中国商业贸易对策、城市商业规划与商业经营问题、现代物流理论、现代流通方式理论、传统贸易思想和贸易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19]。正如学界所意识到的,贸易经济学科必须经过相应的“改造”,才有可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商贸流通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学科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贸易经济理论体系构建、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更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是贸易经济学科改造的行进方向[20]。尤其是全球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材、教学环境等方面,无不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南京财经大学开展的以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的探索,获得2005年度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标志着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仍能得到相应的认可[21]。

此外,有学者建议进一步明确贸易经济学科定位,打造学科特色;将贸易经济与国际贸易合并为贸易学专业,改变一直以来将内、外贸分离的局面;打造全新的贸易学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发展[22]。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要在专业面临取消、内外部形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取得进展,还需要实现科学化、经济学化、中国化。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同西方主流经济学展开对话,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體制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进展[23]。学界对贸易经济学科发展的探讨逐渐减少,但仍然有部分成果对贸易经济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24]、学科内容体系建设[25]、学科特色[26]、学制视角下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27]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3.贸易经济学框架体系的确立和延续

20世纪90年代,贸易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围绕市场这一核心要素展开,在市场化经营、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培育、市场竞争与市场秩序规范、市场化价格体系建立、市场供求状态综合分析、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队伍扩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贸流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应用研究方面则与经济改革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实践紧密结合,针对市场培育、商贸资源优化配置、内外贸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城乡贸易一体化、工商企业运营、市场交易法制化和规范化、市场竞争和流通产业政策等方面开展[2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导致国内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整体影响,新的贸易政策、贸易法规、贸易制度、贸易理论呼之欲出。时代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要实现由理论研究向应用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29]。原来的商业经济学“不仅涉及的范围狭窄”,而且“理论上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商业经济学外建立贸易经济学,以“系统地阐明商品市场、商品流通和这个领域内的活动主体”,即“流通产业组织的结构、运行和发展的领域经济学”[30]。

贸易经济学是“在使生产与消费统一起来的过程中,通过对经济当事人的商品交换活动的研究,探寻如何降低商品交换成本和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经济学”[31]。“贸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2]。从这个意义上言,贸易经济学与商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徐从才和丁宁认为,贸易经济学又可以称之为商业经济学或流通经济学,是研究“贸易领域的各种经济关系和运行规律的学科”,其整个知识体系包括贸易的成因与发展、贸易实现理论、贸易活动的人格化和专业化三大块内容[33]。表1所列不同时期出版的《贸易经济学》著作,反映了贸易经济学研究框架体系的确立和发展。

二、专业目录变迁背景下的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研究

1.贸易经济本科专业目录变迁

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受前苏联影响较深。1954年11月,原高教部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参照苏联模式制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按照11个行业部门划分为40个专业类257种专业。1963年9月,国务院发布《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采用学科与行业部门相结合的专业划分方法,加上《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共设置专业510种[34]。

1987年12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87〕教高一字022号文发布《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在“经济、管理类”下,设置“商业经济(贸易经济)”专业,编号1016。“商业经济(贸易经济)”专业整合了原商业经济、贸易经济、商业企业管理。在同批目录中,国际贸易专业则涵括了原目录中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经济学、进出口业务、贸易经济进出口等6个专业。1993年7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放弃此前按学科与行业相结合的专业划分方法,以学科为划分标准,设置71个专业类504种专业。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下,设置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贸易经济与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税务、审计学、保险、投资经济、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并列经济学类,编号020109。就经济学类专业的划分来讲,仍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部门特征。

1998年7月,教育部以教高〔1998〕8号文件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共设置11个学科门类71个专业类249种专业,专业数量大幅度减少。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下,设置经济学类专业,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4个专业。1998年版专业目录中的经济学专业,包括了上一版本中的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部分)、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部分)。同时,将贸易经济专业列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为020106W。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中,设置了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和贸易经济(020402)两个专业。贸易经济由原来的目录外专业进入专业目录之中,同时整合了原来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国际文化贸易专业(020117S)。《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贸易经济专业得以继续保留。截至2020年,有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985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两所211高校、34所普通本科高校和7所独立学院开设贸易经济专业(见表2)。

2.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

正如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对贸易经济学科定位与发展的集中探讨,贸易经济专业定位和发展也面临着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贸易经济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引起了部分高校的焦虑。北京商学院(今北京工商大学)经济贸易系洪涛博士,就曾撰有《商贸学院应保留贸易经济专业》一文,专门回应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引发的焦虑[35]。1998年,贸易经济成为目录外专业,但专业名称仍然得以保留。其后,对于贸易经济专业的探讨,逐渐摆脱了专业是否有存在必要的焦虑,转到了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和发展相关问题上来。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36]、贸易经济专业增设[37]、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新方向[38]、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绩效评价[39]、贸易经济专业市场需求[40]、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41-42]、全国贸易经济专业特色比较[43]、贸易流通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发展[44]、人工智能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挑战[45]等问题,成为學界关注的焦点。

3.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研究中,较早涉及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文章是《适应市场需求 探索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新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年第2期)一文,提出了教学、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6]。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剧烈变革,贸易经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在现有研究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在“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信息化、大众化背景下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进行了为期4天的探讨[47]。“产、学、研、政”合作培养模式[48],贸易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49-50],以应用为导向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51],“互联网+”视角下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2],以“学生论坛”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53],具有国际视野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54],“应用型、职业式、个性化”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5],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两网融合”趋势下的贸易经济人才培养模式[56],互联网经济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7],贸易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58]等问题,大多都是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4.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改革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讨论,且将其纳入贸易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改革的视野下进行探讨,而不是孤立地探讨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2]。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贸易经济学科和专业的独立性问题,针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又逐渐涌现。具体说来,主要聚焦于如下几个侧面:

一是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有研究者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讨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59-60]。也有研究者探讨了“新商业革命”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设计[61]、贸易经济专业复合型商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62]。高职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对贸易经济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程度的启发[63]。

二是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结果为基础)导向下的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64],“学科”→“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构建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65],“新财经”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66],都是现有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是贸易经济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有研究者注意到具有贸易经济专业特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67]。《贸易经济学》是贸易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现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涉及较多。“互联网+”背景下的《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68],以学生为中心的“贸易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69],贸易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与科研平台发展互动[70],贸易经济学课程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71],贸易经济精品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72],贸易经济课程教学中如何诱发思考[73],贸易经济课程教学创新探讨[74],贸易经济学“兴趣链、知识链、实践链、能力链”的“四链合一”教学模型[75],都是对相关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5.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建设

有研究者对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贸易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置的原则及教学方法[76]。有研究者提出了从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块设计、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改革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77]。另外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围绕核心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78]。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体系重构[79],独立学院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80],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81],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82],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改革[83],本科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84],实践教学平台建设[85],双创教育融入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86],基于金字塔理论的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87]等问题,也有研究者涉及。

三、结论

近三十年来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研究,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加上国家贸易管理体制的变迁,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人为区分的学科研究方法受到质疑,贸易经济学科研究对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二,贸易经济学科发展具有其内在逻辑。贸易经济学和商业经济学曾经被视为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但随着环境的变迁和贸易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区别逐渐显现并受到学者們的重视。到目前为止,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基本确立。其三,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曾面临着是否还有必要存在的质疑。1998年,贸易经济成为目录外本科专业,这样的境遇让专业举办学校和学界充满了疑惑。专业是否能够继续得以存续,曾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专业举办的现实困难,导致某一特定时期内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较为低迷。其四,从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进入新世纪后逐步转移到具体的专业发展问题上来。在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建设等方面,产生了较多成果。

贸易经济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革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贸易经济专业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的中心。在推进贸易经济专业改革发展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对专业改革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贸易经济专业改革发展,必须立足于国情和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不断总结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又要着眼于新时代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所需的综合能力。要推进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和改革,必须全面评估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现状,把握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现状特征,为贸易经济专业建设指明方向;必须全面总结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理论上阐述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全面重构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使其更加适应于学科专业特征和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定位,将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融于一体,以培养切合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荆林波.中国贸易经济研究1999—2016:知识图谱分析[J].财贸经济,2018(12):5-17.

[2]谷克鉴.主动适应当代市场经济要求 积极推进贸易经济学科改革[J].财贸研究,1993(6):70-73.

[3]周文,刘少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与高水平构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9.

[4]吴有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中的症结与思路[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7-8.

[5]林文益.肯定成就,总结历史,积极进取,开拓未来,为建设新型的贸易经济学科而奋斗[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4-5.

[6]汪诚毅.以高校教学为出发点改造商业经济学[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3-14.

[7]易铁林.重构商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4-15.

[8]曹宝明.商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缺陷与重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5-16.

[9]姜德波.商业经济学:回顾、反思与重构[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7-21.

[10]谷克鉴.面向21世纪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6-7.

[11]徐从才.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9-10.

[12]李明义.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应不断充实更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0-11.

[13]李骏阳.贸易经济学要研究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2-13.

[14]王德章.在《贸易经济学》中增设市场发展与管理内容[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11-12.

[15]石奇,印文郁.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7(2):22-25.

[16]柳思维.关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5):54-58.

[17]洪涛,杜世峰.加快商业结构调整迎接经济全球化——《商业结构调整及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J].商业时代,2001(10A):4-7.

[18]韩耀.加强商贸理论研究推进流通方式创新——“流通创新和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J].财贸经济,2003(6):93-95.

[19]吕庆华.贸易经济学科发展动态浅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4):49-52.

[20]武云亮,陈阿兴.关于贸易经济学科改造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4(4):11-12.

[21]徐从才,晏维龙,高觉民,等.用信息化改造贸易经济学科,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1):93-98.

[22]张淑梅,纪良纲,李建平.高校贸易经济学科改革思路[J].商业时代,2007(13):54-55.

[23]王晓东.关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0):3-8.

[24]郑淑蓉.浅论贸易经济学科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J].北方经贸,2003(11):101-102.

[25]杨富堂.贸易经济学新内容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7):379.

[26]洪涛.论贸易经济学特色科学的创新和发展[J].商业时代,2010(6):12-15.

[27]汪洋.学制视角下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发展再思考[J].亚太教育,2015(19):84.

[28]宋则.贸易经济学的学科发展述评[J].财贸经济,1995(7):60-61+46.

[29]孫健升.改革开放与贸易经济学的发展[J].成人高教学刊,1996(3):4-7.

[30]林文益.按照市场经济需要 改造和发展商业经济学 创建贸易经济学[J].商业经济研究,1995(1):62-64.

[31]童年成.论贸易的产生与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商业研究,1996(12):23-26.

[32]王德民,陆成勋.贸易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6.

[33]徐从才,丁宁.贸易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与知识体系——基于科学研究纲领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6):15-21+28.

[34]郭雷振.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演变——兼论目录对高校专业设置数量的调节[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2):44-49+54.

[35]洪涛.商贸学院应保留贸易经济专业[J].商业时代,1999(2):9-10.

[36]宋瑛,陈淑祥.刍议我国高校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J].商业时代,2008(26):77-78.

[37]沈忠明,张成君.综合性大学分校区增设特色贸易经济专业调研论证[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206-207.

[38]刘芳,张庆亮.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新探[J].皖西学院学报,2009(3):41-43.

[39]张廷海,张庆亮.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及其绩效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4):24-27.

[40]胡双发.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校开办贸易经济专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1):104-105.

[41]郝爱民.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69-171.

[42]忻红,唐洁.基于SWOT分析的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4):118-122.

[43]朱丽萍,杨倩,杨兴夏.全国贸易经济专业特色比较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2):35-38.

[44]谭启英.贸易流通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21):23-24.

[45]杨海丽.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研究[J].科技资讯,2020(16):28-29.

[46]王俊恒,赵德海,孙先民,等.适应市场需求探索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2):34-35.

[47]高觉民.信息化、大众化背景下贸易经济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会议纪要[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5):107-108.

[48]弓志刚,任荣.学产研政合作:贸易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42-45.

[49]郭晓勋,刘钊赫.试论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贸易经济专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4):112-116.

[50]黄文义,钟卫华.关于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及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1):89-91.

[51]王路云.基于应用导向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J].品牌研究,2018(3):176-177.

[52]罗二芳,刘志杰.“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18(2):210-211.

[53]陈金伟.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尝试——记2017首届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论坛[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6):106-108.

[54]迟宇超,崔磊.“龙江丝路带”背景下复合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47):172-173.

[55]王芳,刘淑华,巩乾雯.贸易经济专业“应用型、职业式、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齐鲁理工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8(35):319+321.

[56]王永培.“两网融合”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2020(3):129-130.

[57]朱丽萍,程荣燕,杨兴夏.新形势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S1):28-29.

[58]阎星宇.贸易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3):92-96.

[59]谢真珍.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259.

[60]张廷海,张庆亮.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43-145.

[61]任广见.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与设计——“新商业革命”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4(7):133-134.

[62]苏小玲,周裕全,杨晓滨.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6(1):76-78.

[63]胡鸿志,刘君拴.高职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62-163.

[64]张林云.OBE导向下贸易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初探[J].大学教育,2020(5):23-25+36.

[65]司增绰,黄景章,洪涛.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时代,2013(1):114-116.

[66]王法涛,丁立会.“新财经”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20(10):188-191.

[67]黄丽霞.关于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230-231.

[68]王丽芳,付明.“互联网+”背景下的《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144-145.

[69]丁宁.以学生为中心的“贸易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6):114-117.

[70]唐红涛,黄毅.精品课程建设与科研平台发展互动探索——以贸易经济学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7-110.

[71]尹元元,刘导波.课程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以“贸易经济学”课程为例[J].中国市场,2016(47):41-43.

[72]唐红涛.打造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共生机制——贸易经济学教学团队建设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11):69-70.

[73]杨水根.诱发思考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核心标准——以国家精品课程《贸易经济学》教学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2):103-106.

[74]唐红涛.《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0-92.

[75]杨水根.“四链合一”教学设计探讨——以国家精品课程《贸易经济学》教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78-179.

[76]王丹,魏彩慧.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78-80.

[77]蒋云龙,武云亮.关于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市场论坛,2008(12):78-79.

[78]忻红.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104-108.

[79]李扬杰.贸易经济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体系重构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J].品牌研究,2019(1):117+133.

[80]梅姝怡.独立学院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9(S1):96-97.

[81]徐涛.贸易经济专业实训教学中的行为引导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7(7):18-21.

[82]宗颖.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1):34-37.

[83]任荣,弓志刚.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2):32-35.

[84]杨耀丽,赵天娥.关于贸易经济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163-165.

[85]李扬杰.职业能力导向的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探索——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106-107.

[86]成谢军.“双创”教育融入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对外经贸,2020(7):157-160.

[87]杨兴夏,樊爱荣,王兴.基于金字塔理论的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2):114-116.

Research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Major Development of Trade Economics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GUO Xu, WANG Jingxian, XU Zhik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14)

Abstract: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trade economics in the past 30 years has been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by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objects, and content of trade economics gradually establishes,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discipline optimization layout brings survival anxiety to the major of trade economic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lst century,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e economics major has surpassed that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 economics. There have been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aspects of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 economics major,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the trade economics professional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 economics major,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 economics major. This paper traces back to the trade econom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major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the past 30 years,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trade economics discipline and the trade economics major, grasp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trade economic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trade econom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rade economics major; trade economics; major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蒲应秋)

收稿日期:2021-01-28

基金项目:

贵州商学院2020年度教改项目“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yjk2020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贸易经济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验室建设方案”(20190119902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贸易经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902077013)。

作者简介:

郭 旭,男,贵州遵义人,博士,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高等教育。

王静娴,女,河南平顶山人,博士,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徐志昆,男,河北涿鹿人,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统计学。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