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控制了糖,还是糖控制了你?
2021-07-23宋敏捷
宋敏捷
“今天是我打卡控糖的第537天,但是我好像已经不再是‘控糖,而是‘恐糖”。
小m是一名公司白领,像很多爱美的年轻女孩一样,钟爱各种化妆品和漂亮衣服,经常通过一些视频或社交平台学习美妆护肤和时尚穿搭,希望为自己的颜值和气质加分。
大约两年前,有明星公开了保持年轻的秘诀—抗糖化,直言自己戒糖多年,随后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坦言在戒糖。“糖分会令肌肤老化、失去弹性”“吃糖会长皱纹、长痘痘,身材也会走样”……仿佛一夜间,网络让“糖”成了女生公敌,宛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小m也不例外,开始疯狂浏览各式“控糖攻略”,进而踏上了控糖之路。
最开始,小m精心为自己制定饮食清单,什么食物可以吃,什么食物含糖分过多不能吃,并用很多励志鸡汤图文做成手机及电脑桌面:“要么美要么死!”“连嘴都管不住,还能干好什么?”“吃一口糖,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小m足够了解自己,这样的计划和激励确实让她坚持了下来,到今天是第537天,然而控糖带来的喜悦日渐减少,自己对饮食越来越苛刻、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糖而产生的痛苦越来越多,一切仿佛都在背离初衷。
“恐糖症”?
你被“控糖”绑架了吗?
“控糖”与“恐糖”,一个科学合理,一个有害极端。大多数“控糖者”其实并非极端的戒糖主义者,他们只是想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改善皮肤、管理身材和提升健康状况。
那么,为何有些人的“控糖”会逐渐极端化呢?
首先 糖类作为人体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是不可能被“完全控制”的。
网络上对“糖”进行片面解读,让不明所以的网友们将“糖”想得过于可怕,希望通过控糖帮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带来的感受更好,那么控糖的行为就被逐步巩固下来。
其次 当今社会的外貌焦虑普遍过高,一旦我们发现皮肤、身材等外在形象变差的痕迹,就会开始想办法补救。
有的人会通过医美、健身等方式,而控糖者由于将“糖”的作用看得较重,更容易通过执行极严格的控糖方案来调整,逐渐“谈糖色变”,由“控糖”走向“恐糖”。在这样的模式下,他们的饮食规则越来越多,想吃的欲望不断被压制。长期的压抑下,他们很难做到一直坚持自己的严苛规划,一旦破戒,负罪感和焦虑感会随之而来。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已经被“糖”控制,我们想要掌控“糖”,却反过来被“糖”掌控了。
合理“控糖”,切断心里的“糖焦虑”
“科学控糖”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前提是不被控糖绑架。那么如何避开“恐糖”漩涡呢?切断“糖焦虑”很重要。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事会引发焦虑感?往往是结果可能比较糟糕,且发生这种糟糕结果的概率比较高时我们会比较焦虑。如果恰巧我们又没什么能力去改变这一结局,那就会更焦虑。
对“糖”的焦虑也是如此,控糖时,我们常会掉入下面几个思维陷阱:
1灾难化—不能科学看待自己摄入的糖分含量,夸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吃糖会让皮肤暗黄、长皱纹和痘痘、身材走样……其实在一般情况下,多吃一点糖或含糖量高的食物导致皮肤老化的情况很少,而且糖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合理摄入是必要的。
2归因偏差—夸大负性作用占比:“今天长痘就是因为我昨天没忍住吃了一口蛋糕!”
在控糖过程中,势必会更关注糖的作用,将皮肤等状态的细微变化均归因于糖分的控制或摄入,夸大糖分所起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影响皮肤或身材状态的因素,如作息、情绪、环境等。
3“非黑即白”—如果不能严格限制,还不如不做:其实“戒糖”和“任性吃糖”之间才是健康的“灰色地带”,过量有害,不吃更无益,科学、适当地控制才是最佳选择。
4低估应对能力—认为皮肤、身材的变差一旦发生,自己无力调整。变化是一点点产生的,我们完全可以察觉出变化的趋向,并及时通过运动、调整作息、健康饮食等科学的方式来应对,变化并非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
当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某种思维陷阱时,要意识到这样的歪曲想法仅仅是想法,而并非客观现实,应当注意识别自身的歪曲想法,并寻找更客观、合理的想法来替代,比如:“吃糖我会变老的!”可以替换为“吃过量的糖才会加速衰老,正常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我今天没忍住,就意味着前面失败了”可以替换为“一周可以允许正常吃糖几次,不以牺牲情绪为代价的控糖才有可能长期坚持,而长期坚持带来的益处比短期大得多”……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更好地享受当下
没有人永远年轻貌美,衰老是正常且自然的。我们看到的光鮮靓丽的明星,也需要化妆、服饰和后期的加持。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美,人的魅力也不是仅有外在构成,独特的气质、真诚的笑容、幽默的言谈、丰富的阅历等,都会为个人形象不断加分,且这些都是不随青春流逝而消失的。如果我们能接纳外在正常的衰老,接纳自己眼角可能会出现细纹、皮肤可能会不那么紧致,不去苛求不现实的完美状态,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当下的快乐,拥有充实美好的生活。
相信读这篇文章的你,也正奔跑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只是奔跑的时候,别忘记,你已经是很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