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对怼
2021-07-23吴智育
吴智育
周六晚上8点整,我抖擞精神上线,开始了心理援助热线的值班工作。没有想到,我刚上线就接到一个来访电话。如此“踩点”打进电话,还真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一场引发我无数思考的“怼战”拉开了序幕。
奇怪的来电者
我例行开场语:“喂,您好,这里是XX心理援助热线平台,非常高兴您……”没等我说完,来电者开口就问:“心理学的流派很多,什么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的,你是哪个流派的?”
我心想,莫非是同行体验来电者,想与我交流业务。想来不是严重的危机事件,我放下心来。我笑着说:“我偏向认知行为学派,你喜欢什么流派,咱们可以交流一下。”也许我交流的心态使他感到意外,感到被尊重,他说:“我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可我什么流派都不是。”不是同行,难道是心理学爱好者?我试探地问了一句:“您是怎么知道这些心理学流派的?经常看心理学书籍吗?”他说:“你说错了,我不看书,是你们几个心理咨询师告诉我的。”
我隐隐感到他否定我时的开心和得意。而当听到几个心理咨询师告诉他时,我警觉起来。他肯定不是同行。难道是来捣乱的?我试探着问:“你拨打过我们的热线?”他很快回答:“我知道,你们热线要求30分钟解决问题,我打过十几次你们的热线,你们咨询师给我讲了很多,但是一点儿也没有用。”
真是一个奇怪的来电者,打过十几次热线,没有解决问题,还坚持打,而且来电者的每一句话都有怼和否定,我猜想他可能是一个骚扰者,并且是来“虐”心理咨询师的。
他真的是骚扰者吗?
尽管接听他的电话很不舒服,尽管在学习手册中学习了应对骚扰者的程序,但我没有启动它。因为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想探究他为什么不断地打入电话,他真的是无聊才来骚扰心理咨询师的吗?
我决定不结束通话,陪他聊聊,于是笑着说:“十几个咨询师都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恐怕我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我真诚地说。他说:“30分钟内,我的确不相信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的示弱竟然让他产生了共鸣,我接着试探地说:“那是什么让你依然坚持不懈地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呢?”
“我对咨询师是有选择的,你无法解决我的问题,你的普通话不好。”他不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接着怼。我心想,这个来电者有求助动机,但是却没有带着求助成功的希望。
这时我判断他不是真正的骚扰者,不是为怼心理师而搞恶作剧的,应该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可是,他有什么问题,我无从知晓。于是,我想怎么被怼,我都不生气,看他怎么办。我笑着说:“是的,我的普通话是不好,我是农村长大的,从小说的是方言,您能听懂我的话吗?”我希望我的坦诚能打动他。
怼人型行为倾向
不知道哪个点触动了他的神经,也许我说是农村长大的,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说:“你不知道一个从农村出来打工的人多么不容易!我从农村一个人来这个城市打工,没有朋友,难道不孤单吗?难道农村人就该被瞧不起吗?别以为是城市人就了不起。”
他边抱怨边指责,我开始清楚他的问题了。他用怼人来对抗自己内心的自卑,久而久之,形成怼人型行为倾向,即由于内心的自卑而常用否定对方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从而达到维护自尊心的目的。
拥有怼人型行为倾向的人内心脆弱,胆小懦弱,不会干出太出格的事情。他们关注的、坚持的不是观点,而是一味地反对他人。确切地说,他们对事物少有自己的固定看法,總是坚持与他人的观点相反,热衷于与他人争论,总是挑他人的毛病,对他人比较苛刻,而且有时还能辩证地分析问题,表现得富有哲理性,常常感到怀才不遇,没有知己,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他们与反社会人格和敌对人格不同,他们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只是和他交往的人会感到无缘无故地被怼而觉得不愉快。因此,怼人型行为倾向的人一般没有朋友,但有一定的自知力。
他有点真诚地说:“你放心,我不是精神病,我去医院看过,大夫让我填了一大堆表格,最后他说我没有病,我也知道我没有病,我就是想选择适合我的心理咨询师,想谈谈自己的问题。”“我不一定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可以选择挂断电话或者继续,反正我没事。”我继续微笑地应对,并把主动权给了他。
“你没事,我有事!我可没有闲工夫陪你聊天!”他继续怼我。我轻声笑了笑就不说话了,果不出所料,只要我说一句,他就怼一句。我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令我内心极其不爽的来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