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青少年成长从守护心灵健康做起

2021-07-23吴可嘉

心理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吴可嘉

2021年1月3日,安徽安庆的一名13岁女生月考全校第一,却被班主任质疑提前买试卷,并安排补考,补考第二天,这名女孩被发现在池塘中溺亡。临死前,她在QQ空间里发了一条状态:“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这让人不禁联想起前不久那个在学校楼道里被母亲打了一耳光后跳楼的男孩。在惋惜一个个年轻生命逝去的同时,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会接连不断地发生这样的悲剧?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真的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吗?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青春期(10~19岁)是发展和维持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社交和情感习惯的关键时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衛生组织联合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青少年(10~19岁)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最令人震惊的是,70%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没有在早期得到适当的干预。

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约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有10%左右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比成人更复杂,多达100多种,常见的比如厌学、学习压力大、情绪障碍、青少年品行障碍、过度依赖网络、手机成瘾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对青少年成长过程造成不可逆的身心伤害,不同程度地影响青少年性格、人格和价值观形成,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自杀。WHO数据显示,自杀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遗传基因和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是决定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遗传基因的影响

2020年6月,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围产期母亲抑郁症与其后代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患抑郁症的长期风险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产前抑郁症母亲的后代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了78%,有产后抑郁症的母亲的后代发生抑郁的风险会增加66%。母亲孕期和围产期的抑郁状态会明显增加后代的心理健康风险。这提醒我们: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基因“天生”造成的。

 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都感受到了很大压力。

当前各种考试仍主宰着多数学生的命运,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社会交流活动少,与身边的同学、伙伴沟通少,自身的情绪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加之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隐蔽性,老师及家长更关注学习成绩也使得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

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日渐增强,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关注。主要表现就是内心极度敏感脆弱,外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会引发心理的巨大波动。

对于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些思考

 社会应倾注更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应该受到同样的关注,实际上这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现在很多学校开设有心肺复苏急救课,这使得孩子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该如何处理。可心理健康急救呢?如果那些选择自杀的孩子知道该如何去寻求帮助,也许就能顺利安全地度过危机。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6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全社会树立青少年是全民健康的重点群体、青少年健康政策措施是健康政策措施的重点方面和重点领域的发展理念。强化健康政策对青少年群体的针对性和锚定性。

 希望父母和老师能对孩子有更多的“看见”

老师与家长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情绪学习活动,加强学生认识、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习各种人际交往技能;通过创造有利环境,促进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除了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加强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不断增强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生命的连接。

如果你关注到孩子有以下这些信号,

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 常常情绪低落或易怒

※ 过度焦虑或担心

※ 害怕和恐惧、经常做噩梦

※ 害怕与人交往、总想独处

※ 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看到不存在的东西

※ 不能静坐、不能集中注意力

※ 每天需要多次清洗、清洁物品或某些重复行为

※ 谈到自杀或死亡

※ 伤害他人或动物、有暴力倾向

※ 饮食或睡眠习惯有重大改变

※ 对朋友或平时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

※ 辍学或成绩较差

※ 提升孩子的自我求助意识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有些会随着年龄增长愈演愈烈,比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演变为成人多动症,有品行问题的孩子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等。因此除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持长期关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自我求助与自我保护。主要形式是组织一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可以借鉴外国的有益做法,例如美国的俄勒冈州就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心理健康休息日”。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可以申请心理健康休息日,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向前一步寻求帮助是最难的一步,能进行自我关心和压力管理,也许就可以避免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的悲剧发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心理小测试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