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2021-07-23闫洪丰

心理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模块体系

闫洪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四处提及“心理”: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下提出“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下提到“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下提出“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下提出“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

应该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心理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心理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体现了我国心理建设走向全方位、全覆盖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点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社会心理服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可用1、2、3、4、5、6、7七个数字来把握,即“1”个定义,“2”个定位,“3”个分类,“4”大系统,“5”大要素,“6”大内容体系,“7”大人才培养培训模块。

1个定义

综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内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概念可阐释为,基于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积极主动预防和解决个体、群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1基于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是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要求。

2积极主动预防和解决个体、群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是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实践要求。

3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外延要求。

2个定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重在解决个体与群体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统筹推进“健康中国”与“平安中国”建设。从个体层面上看,要防止身心疾病,减少身心问题,维护身心健康,提升身心素质,促进身心和谐,达到身心幸福,建设健康中国。从群体和社会层面上看,要防止社会事件,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达到社会幸福,建设平安中国。最终目的是实现幸福中国。

其中健康中国是基础,平安中国是保障,幸福中国是目标。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可达到提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幸福感,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安定和谐进步的目标。

3个分类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强调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多元化服务。首先是对全体人群,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其次是对部分人群,主要是指易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及其家属,要开展心理辅导、压力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加强公益性服务、社会关爱与人文关怀。最后是特殊人群、重點人群,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干预,加强配套的帮扶救助、法律援助、社会矛盾调解,积极协调卫生医疗机构及时转介治疗。

4大系统

根据十部委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围绕教育系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系统、医疗系统、农村及基层社区系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围绕系统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开发符合系统切实需要的服务产品,打造具有系统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打造个体—群体—社会的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支持链,实现各类服务地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群体、不同服务层次、多种服务模式的系统有效覆盖。

5大要素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都必须具备人、财、物、机构、机制这五大要素。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专门的人、专门的场所、专门的经费保障。同时,又需要专门的机构,比如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心等。还需要专门的机制,包括预防机制、应急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等。

6大内容体系

一是科普宣传体系,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科普宣传工作;二是测评体系,做好社会心理服务测评,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三是培训体系,做好专业内和专业外的培训;四是咨询服务体系,采用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自助干预等多种咨询服务模式,科学有效地解决社会心理服务对象的各类问题;五是危机干预和危机处理体系,做好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六是保障和评估反馈体系,建立人、财、物、组织、制度等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评估反馈体系。

7大人才培养培训模块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既不同于社会工作者,也不同于心理服务工作者,而是一个单独概念。社会心理服务这六个字是固定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培养培训所需的学科理论体系可按照“3+3+1”模式构建,即三个基础模块、三个提升模块、一个实践模块。

三个基础模块

一是社会治理模块,即运用社会治理等相关学科理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融入平安中国建设,增强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是心理模块,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民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识别并初步判断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危機干预、心理援助和应急管理等。

三是社会工作模块,即要求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的模式、方法,积极主动地为民众提供社会支持、各类便民服务,以及特殊和重点人群的救助帮扶、社会融入等。

三者的关系可以总结为社会治理是基础,心理工作是核心(方法、技术),社会工作是模式、服务,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三个提升模块

一是政策和规范。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要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职业伦理、操守与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文化和特色。掌握针对不同性质行业、单位、地区、民族特点的专项专业社会心理服务内容,掌握适合当地文化社会特点,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心理服务内容。

三是运营和服务。包括社会心理服务知识科普与宣传教育、媒体宣传与危机公关、社会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场所建设与管理、线上与线下社会心理服务、经费管理与资金保障、实效性评估与反馈。

一个实践模块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要熟悉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迁移能力。下一步,考虑构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初级、中级、高级)水平分级体系,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督导认证,逐步提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模块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