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抑郁症就诊率已刻不容缓
2021-07-23顾亚亮
顾亚亮
米女士是一位26岁的“新手”妈妈,常常因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哭得稀里哗啦,或者和家人大吵大闹,还经常因为头痛、失眠、耳鸣、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各种症状就医。一家人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只能带着她辗转于妇产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临床各科治疗,症状却一直没有明显好转。米女士就这样在痛苦中沉浮了三年有余,才有医生提醒她要看一下心理科。即便如此,米女士与数以千万计没有机会走进心理科的抑郁症患者相比还是幸运的。
近九成的抑郁症患者未能就诊
抑郁症是世界疾病谱排名第二的疾病,保守估计我国至少有4000万抑郁症患者。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抑郁症极低的识别率和就诊率。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不同地区抑郁症的识别率大约在4%~20%之间,平均仅约10%。鉴于此,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抑郁症就诊率超低的五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那么多人知道抑郁症,
却有近九成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机会看医生呢?
1科普宣传不到位,导致公众对抑郁症了解比较片面。近年来抑郁症的知晓率日渐增高,但多数人仍只是片面地认为只有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才是抑郁症。很少有人知道失眠、胃肠功能减弱、全身乏力、持续的腰酸背痛等身体症状也有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使很多患者浑然不知自己被抑郁症侵袭。一些家属尤其是青少年的父母误把抑郁症症状当作矫情、无事生非、叛逆,对于患者的就医要求置之不理,甚至横加阻拦。
2非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抑郁症知识匮乏,是抑郁症识别率极低的重要原因。以我在某二级医院心血管专科会诊经历为例,在该科当时71名住院患者中,被专科医生识别的抑郁症患者仅为11名,而实际上经过专业的精神科评估,发现有37名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3对抑郁症治疗方法不了解是患者较少就医的常见原因。公众常常误以为抑郁症治疗仅仅是说说话,或者吃点抗抑郁药。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对心理治疗的方法也不了解,自己患病也不去精神心理科就诊而选择自行服药。某位患有抑郁症的医生甚至在媒体上公开声称:“我知道心理科医生怎么治疗,情绪不好的时候我给自己开几个月抗抑郁药问题就解决了。”
4具有心理治疗能力的精神科医生严重匮乏,导致治疗感受不佳,也是患者较少就醫的重要原因。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精神科医生不足2万人,而这些精神科医生多数还奋战在抵御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前线,能够分出精力顾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精神科医生相对较少。抑郁症患者们普遍反映,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就是—排几个小时队,三分钟问诊,做一堆量表,开一堆药。这种情形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即使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也选择不就医。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患者觉得自己抑郁而选择精神心理专科就诊比例仅为8.3%。
5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认知受损,深陷在痛苦中而失去了求助的能力。多数抑郁症患者在症状较轻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就医,当疾病日益加重时,有可能会深陷其中而拒绝就医。经常会有抑郁症患者父母在求助时对我说:“去年孩子还主动跟我说自己有抑郁症,要看心理医生,当时我们没有当回事,今年就说什么也带不过来了。”
提升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我们应该做的
知道了抑郁症识别率和就诊率超低的原因,我们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在医疗机构住院病人中由精神心理科医生牵头广泛筛查抑郁症。
通过提升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和筛查率,从而提升抑郁症就诊率的方法,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医院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老年科等临床科室中有超过两成患者伴发抑郁症。同时还有许多抑郁症患者因为消化不良、慢性疼痛、失眠等身体症状辗转于临床各科。在住院患者中筛查抑郁症,并由临床医生向患者科普抑郁症相关知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就医行为。
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抑郁症,精神心理科医生的科普工作必不可少。
多途径增加精神专科医生的数量,并在现有精神科医生继续教育中增加心理治疗的比重。使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有足够精力和能力在临床工作之余,通过多种科普形式面向公众、社工师、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临床各科医生广泛、系统普及抑郁症知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系统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是抑郁症治疗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尤为重要的是让非医学工作者明白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系统、长期用药;让医务工作者了解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选择恰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重新建构内在自我、沟通模式以及人际模式,解决患者的自尊、职业选择等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加强精神心理科与临床各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合作,更有利于推进抑郁症患者的有效就医行为。
公众积极配合,增加抑郁症就诊率。
从大众的角度而言,要提升对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防范意识,更新科学的疾病预防知识与观念;如遇到心理健康相关筛查,应积极配合,认真真实作答。
当您或身边亲朋好友出现以下健康问题的信号,也要留意是否是抑郁相关问题导致,必要时及时前往精神心理专科就诊:
失眠 部分失眠与抑郁相关,尤其是中、青年的早醒与抑郁的关系更为密切。
疲惫 如果你没有生理疾病却经常感到疲惫,并不是你的工作太忙碌了,很可能是抑郁症在悄悄伤害你。
懒 做什么都没有兴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葛优躺”,极有可能是你与抑郁症不期而遇。及时就医不仅能够让你更快地恢复健康,也能为降低社会医疗负担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