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30例*
2021-07-23徐俊涛马飞刘爱民王莹马垟垟王丽方玉甫
徐俊涛,马飞,刘爱民,王莹,马垟垟,王丽,方玉甫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广州 510655;3.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蜈黛软膏多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皮炎、疥疮结节、单纯糠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等皮肤病[1-3]。在临床中发现,此药不仅可治疗上述疾病,对银屑病也有较好的疗效。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而诱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发病率高,症状较严重,且易反复发作[4]。斑块型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以增生性斑块覆盖特征性银白色鳞屑为主要表现,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外观不美观,对患者工作、生活、社交会产生较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未发现可彻底治愈银屑病的方法,临床多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治疗不良反应为主要目的[5-7]。近年来,本科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基础上[8]创制了单纯采用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的外治疗法,并将其运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12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的6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4.73±13.37)岁;病程(13.83±5.93)年。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3.97±12.49)岁;病程(14.10±5.8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
1.2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9]中斑块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近2个月内未系统使用维A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雷公藤等药物;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对治疗中使用到的药物(蜈黛软膏、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及窄谱中波紫外线过敏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有头部、关节处等不适合拔罐的皮损,对闪、走罐带来的疼痛不能耐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在皮损处外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江苏知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40122),每次适量,每日2次,面部、腋下、腹股沟、会阴等部位禁用。同时联合SS-05紫外线光疗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初始剂量0.3 J·cm-2,以后每次递增0.1 J·cm-2,照射时对眼睛和生殖器部位进行遮盖保护。隔日1次,每周3次。若出现灼热、疼痛、瘙痒及红斑时,暂停照射或减量照射。
1.4.2 治疗组 给予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治疗前先将蜈黛软膏(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号B20020647)放入热水中浸泡5 min,取出后在皮损处涂抹,并反复揉搽数次,使药物充分渗透进皮损内,每日2次。涂抹蜈黛软膏后,根据皮损位置和形态,配合闪罐或走罐进行治疗,每日1次。皮损较厚、表面不规整不能走罐者,先行闪罐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患者采用合适体位,暴露皮损部位,施术者左手持钳将点燃的体积分数95%酒精棉球在罐内绕1周后抽出,右手持罐,将罐扣压在皮损上,再立即拔下,再扣再拔,反复多次,至皮损处发红为止,罐腰底部发热明显时,重新换罐治疗。待皮损规整后再行走罐治疗,具体操作:左手持钳将燃烧的体积分数95%酒精棉球放入罐中将空气燃尽,迅速将罐体扣压在皮损部位上,以罐内皮肤约凸起3~4 mm为度,并迅速向皮损远心端来回拉动罐体,直至罐体自行脱落,依此法重复治疗15 min,每日1次。胸腹部位走罐时,略带上提,不可重压,避免伤及软骨和内脏。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共28 d。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对红斑(E)、浸润(I)、鳞屑(D)严重程度及皮损面积进行评分。每个特点按照0~4分计分,无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极重度计4分;皮损面积:躯干部位:头面占10%,躯干占30%,上肢占20%,下肢占40%。4个躯体部位分别以0~6分评价:面积:无皮疹计0分,皮疹面积<10%计1分,皮疹面积为10%~29%计2分,皮疹面积为30%~49%计3分,皮疹面积为50%~69%计4分,皮疹面积为70%~89%计5分,皮疹面积为9%~100%计6分。
PASI评分=头面(E+I+D)×头面(A)×0.1+上肢(E+I+D)×上肢(A)×0.2+躯干头面(E+I+D)×躯干(A)×0.3+下肢头面(E+I+D)×下肢(A)×0.4
1.6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好转: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痊愈+显效)/n×100%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PAS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2 两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在起初闪罐、走罐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但均能忍受,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范围过大,搽到正常皮肤上导致局部红斑、瘙痒伴有轻微刺痛感,为维A酸刺激所致,减少使用次数且外用皮损内,均逐渐缓解,对照组照完紫外线后有3例出现全身发红瘙痒,减小剂量后缓解,有9例患者出现照完光后皮损干燥,给予外用润肤剂后均缓解。
3 讨论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西医发病机制虽然尚未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其本质是免疫或炎症介导的多基因遗传病[9]。针对本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虽然通过系统应用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免疫疗法及生物制剂等可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花费较高,且易于复发[10-12]。
银屑病属中医学“癣”“白壳疮”“白疕”“蛇风”等范畴。中医学多将风、寒、湿、热、毒视为其致病因素,后逐渐形成从血论治的辨证思路[13]。近年来,对斑块型银屑病辨证思路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以皮损辨证为主者多认为与痰湿相关;以气血辨证为主者多从血瘀、血燥、卫阳郁闭论治;以脏腑辨证为主者则认为多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13],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疗效也相当不错。安立辉等[14]认为,血积日久化为痰水,痰的形成又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和化生,痰瘀互阻于皮肤,故可兼见斑块色暗红、舌质暗红等瘀血证的临床表现,治疗则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补以化痰药可取得满意疗效。庄国康认为,瘀热阻滞血脉是斑块型银屑病的主要病机,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活血法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15]。马绍尧认为,银屑病的发生是由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及肝与其他脏腑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决定的,提出从肝辨治银屑病九法,治以疏肝行气以散瘀,也取得了理想疗效[16]。综上所述,不论从何种思路辨证,斑块型银屑病的病因多为“痰、热、瘀”互结而成。
拔罐法最早载于《五十二病方》,指将罐作为工具,采用抽吸或燃烧等方式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以治疗疾病[17]。闪罐属于拔罐的特殊手法之一,又称快罐、吻罐,是在体表某一部位反复吸附并立即分离的一种手法[18],具有温补散寒、祛瘀通络的作用。闪罐多用于治疗面瘫,近年在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黄褐斑等皮肤科疾病中也逐渐广泛应用。走罐属拔罐的一种特殊手法,又称推罐,既往多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因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作用较深,加之迅速在皮肤上推拉罐体,推动脉中血液流动,可起到软坚散结、疏经通络、活血行气等作用[19]。此疗法常用于治疗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等各科疾病[20]。走罐时需要一定的介质,介质不同,药效则有差异,选用合适的介质尤为重要。临床走罐多选用凡士林、红花油、自制药液等[21]。
本研究采用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治疗时将罐体吸附于皮损之上,因罐口直接摩擦鳞屑,使增厚的鳞屑大量剥离,并通过负压、温热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从而促进微循环,改变局部营养状态[22]。有文献[23]报道,拔罐疗法对机体免疫系统各方面均有影响,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总体数量及CD4+/CD8+的比值来改善免疫功能,也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银屑病正是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故拔罐疗法通过调节其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皮损消退。传统走罐时采用的介质多为“润肤剂或自配药膏”,润肤剂只能发挥走罐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药物的作用,而自配药膏虽然疗效确切,但其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不明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采用蜈黛软膏作为走罐时的“润滑剂”,本药主要由蜈蚣、青黛、黄柏、浙贝母、山慈菇、莪术、白矾、五倍子、冰片、蛇床子、硫磺、荆芥等药物组成,全方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燥湿止痒、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24]。蜈黛软膏的组成正是针对“瘀、热、痰”而设,与斑块型银屑病的病因不谋而合,在临床中也证明了此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蜈黛软膏为中成药,透皮性差且不易吸收,故在外用前先将此药放入热水中,待药物“融化”后涂抹于皮肤,可使药物充分渗进皮肤,增加药效。闪罐、走罐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渗透力增加,再次促使蜈黛软膏的渗透和皮肤吸收。二者相结合增加了该药的疗效,同时发挥了罐、药互补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与西药同样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蜈黛软膏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起效较快,安全性高,可与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效相媲美,且不良反应小,对于不愿意使用激素、光谱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在面部、腋下、腹股沟、会阴这些薄嫩部位,由于不能使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而中成药蜈黛软膏则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总之,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疗法为斑块型银屑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特色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