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处方审核中的应用
2021-07-23于海霞
于海霞 胡 坤
为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审核处方的合理性至关重要[1]。药师在患者缴费前对处方进行合理性审核是有效拦截问题处方、保障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审核方式,提高处方审核的准确性,同时也是保障患者合理安全用药的关键[2]。
1.处方审核概况
根据我院2016年至2019年处方点评及近几年北京市医管中心对22家市属医院进行专项处方点评情况,我院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我院合理用药知识库[3]。为规范医院处方审核工作,我院由2名临床药师和4名主管药师组成处方审核组,进行处方审核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提高处方前置审核工作效率。
1.1 知识库的规则建立 将药品说明书的通用规则纳入用药知识库。对治疗指南推荐的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上报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经专家审核通过后纳入我院用药知识库。根据药品说明书通用规则和医院诊疗特色自主定义,归纳出适应证、重复用药、用法用量、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等多个模块,形成上万条用药规则的数据,用于处方前置审核,保障处方前置审核工作的质量。
1.2 知识库的规则维护
1.2.1 适应证规则维护:根据说明书中的适应证以及权威指南推荐,筛选处方中适应证,通过计算机语言实现模糊匹配。医生处方的诊断中包含其中一项即可通过,否则判定为不合理,提示建议增加适应证,例如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关键词为高血压、心绞痛等。
1.2.2 用法用量规则维护: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权威指南推荐,维护药品单次给药最小剂量、单次给药最大剂量、日最小频次、日最大频次、日最大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用药疗程,例如洛索洛芬钠分散片(60mg×24号)单次最小剂量60mg/次,单次最大剂量120mg/次,日最大给药剂量180mg/d。
1.2.3 相互作用规则维护:药物相互作用是处方审核的重中之重,通常是指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后产生的复合效应,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毒副作用[4]。作用加强包括疗效提高和毒性增加,作用减弱包括疗效降低和毒性减少。例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需要由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奥美拉唑是CYP2C19的抑制剂,两药联合应用,导致硫酸氢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降低,无法达到药物有效作用。
1.2.4 重复用药规则维护:药物重复给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组方药味完全重复,如金水宝片与百令胶囊主成分均为发酵冬虫草菌粉;②有重复药理作用的西药和中成药,如消渴丸与格列美脲片均含有磺酰脲类降糖药;③属于同一功效类别的中成药,如血府逐瘀片和桂枝茯苓胶囊,同为活血化瘀药。
1.2.5 特殊人群规则维护:特殊人群主要包括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按照说明书中特殊人群内容进行规则维护,例如麝香保心丸孕妇禁用。
1.3 审核方式和流程 我院采用计算机审核与药师人工审核(即药师审方)相结合的方式对处方合理性审核。具体为:当开启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所有门诊处方都会通过用药知识库系统自动审核,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处方进行审核,过滤出的问题处方对医生进行提示。医生根据提示可主动修改,修改合理后,打印处方,患者缴费。医生拒绝修改的处方,系统自动提交到药师端,药师人工审核。在审方界面中,对前置审核系统跳出的不合理处方提醒由药师人工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如需干预,退回医生处修改,并第一时间与医生在线沟通。
2.资料与方法
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知识库规则,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等有关法规,对门诊药房全样本处方采用事后处方点评。处方时间为2018年1月至10月(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和2019年1月至10月(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门诊处方合格率、不合理类别,进行对比分析。
3.结果
采用处方前置审核后,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比例下降明显,处方合格率总体提高,见图1。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各类不合理处方类型数量均明显减少,见表1。
图1 处方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表1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应用前后不合理处方类别情况比较 单位:张
4.讨论
处方前置审核将审方流程前置,实现了“跨科室、跨处方”的多维度处方审核形式,做到对问题处方及时干预、拦截,更有利于降低处方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医生医疗行为。
处方前置审核可避免因处方错误产生的退费、找医生重新开具处方、缴费、重新取药等一系列复杂流程,在无形中节省了患者就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