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情境教学对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影响研究

2021-07-2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后测新颖性想象力

潘 云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儿童想象的萌芽发生在1 岁半至2 岁期间,2岁以后迅速发展。创造想象属于想象力的一部分,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林崇德认为,想象力是人在已经有的形象的基础之上,在人的大脑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1]。关于国内幼儿想象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大部分的是围绕如何发展与培养幼儿想象力展开的。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感受、发挥与想象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绘画能促进幼儿的社交、认知、行为身体方面的发展[2]。在如今幼儿的五大领域教育中,美术作为美育重要构成的一部分,其中的绘画活动容易产生重技能轻感受、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师进行简笔画的示范教学的现象层出不穷。教师以显现出幼儿绘画的学习成果,用画得像不像的标准去评判幼儿,会将幼儿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

学前幼儿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平衡儿童绘画技巧与想象力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有效的绘画情境教学。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用肢体可直接触摸和体验的具体形象的方式来感知的[3]。幼儿进行绘画的想象源于感性的经验、生活的体验。该时期的幼儿表象思维较为丰富,而且幼儿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断刺激的实际情境,这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创造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绘画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绘画情境教学是指在绘画活动中,把情作为师生、生生之间的纽带,把境当作活动的背景[4],并且通过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情境,教师联合活动的内容,通过图片、音乐、故事、视频、语言的描述和动作的演示等手段[5],综合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和绘画。在情境教学的已有文献中,有关开展情境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如侯焰菱认为,小学美术课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节、活动情境[6];孙良嗣指出,教师可使用美术教材、多媒体、生活素材及课外素材,以优化美术情境教学[7]。目前,关于幼儿教师应用绘画情境教学的研究大多是经验性总结,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将情境教学与幼儿园绘画活动相结合,以探究绘画情境教学对幼儿创造想象的影响,以期为幼儿教师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活动提供参考。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将桂林市省级示范园J 幼儿园中的大1 班作为实验组,大2 班作为对照组。每班随机抽样选30名幼儿作为实验的被试,其中各组男生15 名,女生15 名,平均年龄为5.53 岁。

1.2 实验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Torrance 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中的圆圈填补成画测查。该测查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托兰斯组织编制的,适用于幼儿到研究生。填补成画法,是在规定时间之内,让幼儿在印有一定数量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线条的纸上作画,要求他们尽量用上印着的图形或者线条,并且尽量画得跟别人的不一样,以此来了解幼儿想象的发展情况的一种测查。创造想象的测查主要包括独立性、新颖性、图案利用和整体布局这四个方面[8]。在这四个方面中,新颖性最能体现幼儿的创造想象的水平。

独立性(简记为DL):本项主要考察幼儿进行绘画时是否有主见,是否能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进行绘画。完全独立完成得3 分;偶尔看周围幼儿的画并模仿得两分;多次照别人的画得1 分。

图案利用(简记为TL):本项主要考察的是幼儿是否能将圆形有机地融入画中。每利用一个得一分。

整体布局(简记为ZB):主要考察幼儿进行绘画时是否构思有主题,是否根据主题进行布局和绘画。整个画面有明显的主题,得5 分;零散无主题,得1 分。中间状态则在2-4 分。

新颖性方面(简记为XY):本项主要考察幼儿想到并画下的事物是否不同于其他幼儿,画下的事物不同于其他幼儿,说明其想象力新颖。包括甲幼儿,全班超过5 个人都想到了,得0 分;包括甲幼儿,如果只有5 个人想到,得1 分,以此类推。分值在0-5 分之间。

一次测查的方面:独立性、图案利用和整体布局。得分只评定一次。最后,将这四项相加既得幼儿的想象力的分数。得分越高表明此时幼儿的创造想象越高。

1.3 实验过程与内容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绘画情境教学,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发放《Torrance 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之圆圈填补成画测验图,进行创造想象的测查。测查过程的注意事项:(1)测查的指导语要清晰准确,以确保儿童理解任务要求;(2)在开始绘画计时后,幼儿之间不允许相互帮助和提醒;(3)按小组收集测查资料,以便评定幼儿测查时的独立性。

实验阶段,实验为期5 周,每周使用实验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教师用书(大班·秋季),进行一次命题绘画活动。绘画活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综合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和绘画。实验后,再次向实验组、对照组的幼儿发放《Torrance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之圆圈填补成画测验图,进行创造想象的测查工作。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得分的差异比较

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填补成画评分的各项及总分进行检验,由表1 数据可知,图案利用、新颖性、独立性和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布局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颖性决定创造想象的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造想象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别,绘画情境教学实验可以展开,排除两组在开始前就存在差异的问题。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2.2 组内前测和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前测、后测的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表2 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进行绘画情境教学后,在新颖性方面也发生显著变化,创造想象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的前测、后测得分在新颖性变化和前测、后测总分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图案利用变化、独立性变化和整体布局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进行绘画情境教学后,在新颖性变化和前、后测总分变化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进行对照组前测、后测的得分的配对样本t检验,由表3 数据结果可知,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得分在整体布局变化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图案利用变化、新颖性变化、独立性变化和前测、后测总分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不受实验影响的情况下,整体布局变化方面发生显著性差异,在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图案利用指标在创造想象中不是突出代表的指标,即对照组在实验结束之后创造想象基本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3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表4 数据结果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得分在新颖性和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在后测中,实验组在新颖性和总分方面高于对照组。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和后测得分变化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的对照组的前、后测变化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由表5 数据结果可知,新颖性变化、整体布局变化、前后测总分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整体布局方面在进行实验前测时,就已经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看不出实验对整体布局的影响。在新颖性变化、整体布局变化和总分变化中都有显著的差异。即在实验结束后,两个班的幼儿在创造想象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在创造想象的发展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表5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和后测得分变化差异性检验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测查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总体上创造想象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同质的。在实验后测上,对照组后测总分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创造想象基本没有差异性,排除了时间对被试的影响。实验组在组内前、后测与对照组比照下总分和新颖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独立性、新颖性、图案利用和整体布局这四个方面中,新颖性最能体现幼儿的创造想象的水平,即儿童的创造想象得到了发展,说明绘画情境教学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3 绘画情境教学影响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教育启示

想象力就是儿童飞翔的翅膀,学前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是艺术学习的关键,并且十分重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发展其想象力[9]。在儿童早期的绘画活动中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关注对创造想象的培养。幼儿教师可尝试从以下六点,进行有效的绘画情境的创设。

3.1 以美为绘画情境教学的境界,在创设的空间中发展幼儿想象力

凡是美的东西幼儿就会被吸引,幼儿是审美的主体,在美的熏陶下产生愉悦感受,那么幼儿潜藏在内心的想象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美术本身就是富有美感的教学,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美。首先,幼儿教师要再现美的内容。绘画活动本身就洋溢着美,存在着美,幼儿绘画是寻找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应在绘画活动中向幼儿展示事物的美,让幼儿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氛围中发挥想象力,在想象中进行绘画;其次,幼儿教师要使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和感觉,引起幼儿的积极共鸣。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一般有以下特征:呈现活动内容描写的美的情境是什么样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通过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进入向往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美实质上是什么进行了解。

3.2 以思维为绘画情境教学的核心,在幼儿的自由表达中发展幼儿想象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以培养幼儿的想象为主要目标,其中观察是重要一环。观察是思维的基础,也是想象的基础,观察不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激发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的表象、经验,会成为幼儿绘画活动的原始形象,经过幼儿的想象并且组成新形象储存在幼儿的脑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维、想象、描述。首先,在幼儿进行绘画前,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所要绘画的事物进行观察,为组合新形象做好铺垫。在引导幼儿观察的过程之中,幼儿也获得了真切的感知,这会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进入想象的情境之中;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获得的直接形象进行加工,为创新提供新机会。利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的直观性,让幼儿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这为幼儿展开想象和绘画创作做了心理上的和情感上的准备。在此过程之中,幼儿的绘画技巧也会随之发展,对绘画的兴趣也得到培养。

3.3 以幼儿的活动为情境教学的途径,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发展幼儿想象力

情感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任何幼儿的感情都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都是靠后天培养与陶冶的。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这是最细腻的教学艺术的领域[10]。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使用图片、音乐、表演和视频等教学手段,或者利用在现实的生活之型的场景,引起幼儿的感觉,从而产生体验。当幼儿进入到这样的情境的时候,不久就会激发起热烈的情绪,这种情绪的驱动会激起幼儿不由自主地投入活动里。首先,教师与幼儿之间需要真情交融,教师要营造幼儿被尊重、被关爱,被理解和接纳的心理氛围。例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要善于肯定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随便否定幼儿的绘画作品。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触及幼儿的情感领域,真正进入幼儿的内心,引导幼儿画出内心的所想,鼓励幼儿克服各种困难。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把绘画技能作为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标准;其次,绘画活动内容,需要与幼儿之间引发共鸣。绘画情境教育通过生动、活泼的形象进行情境的创设,特别是创设具特定力度的氛围,从而激起幼儿情绪。在把幼儿带入情境之后,通过择其要者加以运用生活的展示、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现、角色扮演以及语言描绘这六大途径,使绘画情境作用于幼儿的多种感官,加深幼儿的感受。随着情感体验的加深,幼儿就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为幼儿把想象的事物画在纸上打下重要的感情铺垫。此外,幼儿与幼儿之间需要互动合作。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情境教学中让幼儿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教师引导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倾听其他幼儿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物、探索事物,有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其想象力的发展。

3.4 以情为绘画情境教学的纽带,在幼儿的体验中发展幼儿想象力

教师应利用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角色代入感。在组织绘画活动中,如果绘画的主题适合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担任特定的、与活动内容相联系的角色,促使幼儿带着情感色彩去获取经验。通过角色扮演这一手段,幼儿可以更具体地体会角色的心情。在进行绘画时,幼儿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活动,更好地理解绘画的主题。教师应把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帮助幼儿获得更多具体的绘画加工形象。幼儿在活动中,做中学,让幼儿在情境中实践和应用,并且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联合在一起,使得幼儿可以感受到和触摸到活动内容,幼儿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具体形象。这些具体形象成为幼儿想象、加工的材料,为幼儿绘画提供了绘画的基本想象材料。

3.5 以幼儿的周围世界为绘画情境教学和想象力的源泉

整个世界就是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源泉。创设幼儿熟悉的情境与熟悉的事物,可以激发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兴趣。进行绘画情境教学的创设时,教师必须根据幼儿进行认识世界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和大自然接触,引导幼儿从近到远、从表到里地渐渐地、循序渐进地认识这整个世界,以此丰富幼儿进行想象与创作的源泉。

猜你喜欢

后测新颖性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自我建构与产品类型的调节效应
日本计划将新颖性宽限期延长至12个月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新颖性推定规则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对新颖性判断标准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