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用氧浓度及用氧时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2021-07-23赖美华刘海华
赖美华 刘海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增高,由早产儿医疗用氧造成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也持续递增[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主要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吸氧浓度与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早产儿在保温箱中出现过度吸氧的情况,就会导致视网膜病变疾病的发生。有关研究表明吸氧浓度越高、吸氧时间越长,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就越严重[3-4]。基于此,为了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本文对比和分析早产儿不同用氧浓度及用氧时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发病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6月收治的需要吸氧治疗的4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吸氧治疗标准。排除标准:(1)先天畸形;(2)先天遗传病。根据吸氧浓度不同分为三组,吸氧浓度≤29%为A组,吸氧浓度30%~39%为B组,吸氧浓度≥40%为C组,各150例。A组男∶女=82∶68;胎龄 28~36周,平均(31.52±1.74)周;体重1.82~2.48 kg,平均(2.42±0.45)kg。B 组男∶女 =80∶70;胎龄 29~35 周,平均(30.52±1.89)周;体重 1.84~2.43 kg,平均(2.38±0.68)kg。C组男∶女=84∶66;胎龄28~36周,平均(31.96±1.25) 周;体重1.87~2.33 kg,平均(2.33±0.4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临床资料被研究,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三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的保暖与喂养工作,保证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并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为其予以呼吸道正压给氧或是鼻导管吸氧,并在早产儿出生的4~6周时对其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对其进行分期(Ⅰ期:眼底出现微血管瘤;Ⅱ期:眼底可以看到硬性渗出;Ⅲ期:眼底可以发现有棉絮斑,通过荧光造影检查,可以看到有无灌注区的出现;Ⅳ期:有新生血管;Ⅴ期:新生血管发生出血,导致玻璃体的出血,同时引起了增殖的出现;Ⅵ期:增殖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的脱离)。A组吸氧浓度≤29%,B组吸氧浓度30%~39%,C组吸氧浓度≥40%。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三组视网膜病变情况。(2)对比吸氧<10 d、吸氧≥10 d患儿视网膜病变分期。(3)对比低、高血氧饱和度(<90%为低血氧,>98%为高血氧)患儿视网膜病变分期。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视网膜病变情况对比
450例早产儿中,共144例患有视网膜病变,占比32.00%。其中A组20例,病变率13.33%;B组44例,病变率29.33%;C组80例,病变率53.33%;三组视网膜病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82 4,P<0.05)。A 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C组(χ2=11.904 8、42.505 7,P<0.05);B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χ2=17.815 2,P<0.05)。
2.2 不同吸氧时间患儿视网膜病变分期对比
144例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中,吸氧<10 d为96例,吸氧≥10 d为48例。其中吸氧<10 d患儿Ⅰ期病变率高于吸氧≥10 d患儿(P<0.05);吸氧 <10 d与吸氧≥10 d患儿Ⅱ期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10 d患儿Ⅲ~Ⅳ期病变率低于吸氧≥10 d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不同吸氧时间患儿视网膜病变分期对比 例(%)
2.3 不同血氧饱和度患儿视网膜病变分期对比
144例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中,低血氧饱和度有80例,高血氧饱和度有64例。低、高血氧饱和度患儿Ⅰ期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氧饱和度患儿Ⅲ~Ⅳ期病变率低于高血氧饱和度患儿(P<0.05),见表2。
3 讨论
未血管化的视网膜收缩及纤维血管瘤增生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致病因素,视网膜病变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吸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存在着正相关性[5-8]。通常情况下胎儿在36周时即开始成熟发育视网膜血管,并于40周左右达到颞侧缘,因此,该阶段早产儿长时间的暴露在高浓度氧之下,会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血管闭塞,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基于此,为了给临床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与治疗帮助,本文研究分析了吸氧浓度、时间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用氧浓度的增加,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越严重,其原因可能在于,早产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其视网膜血管与成年人相比,对氧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因而随着用氧浓度的增加就会使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生收缩与阻塞,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随着吸氧时间的增加,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越严重。其原因可能在于,吸氧时间过长,早产儿发生氧浓度与氧分压激烈波动的概率就越高,使得氧化代谢产物形成过快,从而导致早产儿发生组织损伤,刺激了新生血管的形成。由此可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吸氧浓度、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此结论与多数研究结论相符。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早产儿进行吸氧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氧的浓度及用氧时间,有效减少视网膜病变情况的发生[9-12]。
综上所述,早产儿吸氧治疗过程中应当减少吸氧含量及时间,从根本上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