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矫正对儿童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1-07-23许霞陈宝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山东济南2711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龈沟细胞因子矫正

许霞,陈宝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山东 济南 271100)

牙合畸形是指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受到先天或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牙齿、颌骨等畸形,是常见的口腔科疾病[1]。牙合畸形指牙齿错位、牙齿排列不整齐,还包括颅面与牙齿间关系不协调,会影响牙颌面发育、口腔健康和颌面部美观程度,给儿童带来心理和精神障碍[2]。正畸治疗通过矫正牙齿排列情况,增加牙齿稳定性,可使牙周状况、牙齿美观度和牙齿功能明显改善,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3]。以往临床治疗中应用传统托槽矫正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自锁托槽矫正器具有操作简单、摩擦力小的优点而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4]。但关于 自锁托槽矫正器对儿童口腔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于我院进行固定矫正的10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矫正,比较两组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口腔寄生菌检出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门诊接受固定矫正的儿童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牙合畸形的诊断标准;(2)年龄6~13岁;(3)治疗前牙周状况较好;(4)患儿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严重肝肾损伤者;(2)伴口腔黏膜疾病、牙周疾病者;(3)唇腭裂畸形者;(4)纳入研究前3个月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观察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6~13(8.91±1.67)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6~13(9.10±1.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患儿均行常规口腔检查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传统托槽矫正治疗,应用HX直丝弓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牙齿整齐后应用0.018英寸不锈钢圆丝矫正牙弓,应用结扎丝进行固定后拔除矫正器并用透明压模保持器维持。观察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正治疗,先应用不同规格的镍钛圆丝开展矫正治疗,牙弓矫正需应用0.018英寸不锈钢圆丝,牙齿矫正整齐后应用0.018×0.025英寸镍钛方丝维持牙齿平整状态并关闭拔牙间隙,必要时可进行牵引,并应用0.014英寸不锈钢圆丝适当调整患儿牙齿咬合关系,拔除矫正器,应用透明压模保持器维持。

1.3 临床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矫正前、矫正12周后龈沟液中IL-1β、IL-17A、IL-35水平。将无菌滤纸条插入龈沟与牙周袋之间,30s后取出,重复取样并将滤纸条保存在微离心管中,应用酶联免疫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2)比较两组矫正前、矫正12周后口腔寄生菌情况。应用无菌试纸采集两组口腔寄生菌,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离心处理接入培养基培养1周后观察并统计细菌形态。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矫正前,两组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12周后,龈沟液中IL-1β、IL-17A、IL-35水平较矫正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n n观察组对照组51 51 t P IL-1β(pg/ml)矫正前28.95±4.13 29.06±4.25 0.13 0.89矫正12周后38.44±5.32 43.27±5.18 4.64 0.00 IL-17A(pg/μl)矫正前10.35±2.19 10.43±2.21 0.18 0.85矫正12周后13.56±2.74 15.60±2.69 3.79 0.00 IL-35(pg/μl)矫正前0.84±0.19 0.82±0.20 0.52 0.61矫正12周后1.30±0.27 1.46±0.32 2.73 0.01

2.2 两组口腔寄生菌情况比较矫正前,两组口腔寄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矫正12周后,观察组口腔寄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寄生菌情况比较[n(%)]

3 讨论

牙合畸形是指牙齿排列不齐和错位咬合,多数是由于替牙期异常和不良习惯引起,是青少年口腔发育过程中常见疾病[5]。传统托槽矫正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该种治疗方式需使用钢丝进行结扎固定,易损伤患儿软组织且结扎会产生较大摩擦力,使矫正力增加,移动速度减慢,矫正时间延长[6,7]。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自锁托槽可利用弓丝进行固定,使矫正期间摩擦力显著降低。

矫治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增加食物残渣滞留口腔的概率,不利于维持口腔清洁。既往研究中对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矫正对儿童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也较少。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龈沟液作为渗透至牙龈结缔组织在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之间的液体,若组织发生病变,龈沟液会显著增多。IL-1β作为可诱导胶原酶纤溶蛋白酶合成的炎性因子,其水平升高表明机体发生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反应。IL-17A可诱导激活T细胞,是炎症早期产生的细胞因子,其水平升高会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IL-35是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参与细胞免疫抑制过程,其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发生了较强的抑炎反应。采集两组患儿龈沟液分析其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显示,矫正12周后,龈沟液中IL-1β、IL-17A、IL-35水平较矫正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儿童正畸治疗中应用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会对患儿口腔微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自锁托槽矫正的影响较传统托槽更轻。分析原因可能为:(1)自锁托槽矫正可利用锁片进行固定,不仅能缩短椅旁操作时间还可使矫治期间摩擦力减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2)自锁托槽对周围组织的化学和机械刺激也较小,可降低感染的可能,此外,自锁托槽的体积较传统托槽更小,托槽周围更易清洁,有利于日常维持口腔健康。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矫正12周后,观察组口腔寄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表明两种托槽均会引起患儿口腔内病菌滋生,但自锁托槽矫正患儿口腔环境较传统托槽好,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可能是因为自锁托槽对牙周刺激较小,能最大限度避免相关细菌侵入,使牙周维持良好的有氧代谢,为维持口腔微生态稳定提供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矫正均会对儿童口腔微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自锁托槽矫正造成的影响较传统托槽矫正更轻。

猜你喜欢

龈沟细胞因子矫正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RANKL/OPG、MIP-1α、TSLP对口腔正畸治疗中牙周病的诊断价值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社区矫正期限短期化趋势探讨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