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1-07-22蔡梦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应用

蔡梦婷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1],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铸就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种先进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先进人物等是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延伸和发展[2]。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资源,承载着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这一育人资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发展时刻体现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大学生由于受到时代变迁和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普遍呈现出比较独特的、富有时代烙印的思想特点。作为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高校必须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紧把握住00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思想特征等,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价值观较多元,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大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不会固守于传统思想。同时,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比较自我,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会脱离现实。集体意识淡漠,个人意识超过集体意识,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忽视其他人的利益,自身较为盲目自大。

第二,思维活跃,主流意识较薄弱。在全媒体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将新媒体工具为其所用。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获取信息,思维较为活跃,对事物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掌握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不是很坚定,缺乏比较强的理论武装,容易受到他人干扰和影响。对于时事政治会有漠不关心或者消极的态度,理想信念有所缺失,主流意识比较淡薄。

二、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一种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先进文化的体现,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对青年大学生具有非常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者的储备力量,高校同时也担负着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职责,而红色文化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途径。传“红色教育”,育“红色文化”,能够使大学生近距离感知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对标对表促进步,打好優良基础,助力高校在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在当代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主流价值观的突出体现为红色文化,它是每一个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原动力,引领着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量之源的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体现出来的精神意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当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理想信念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向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体现出来的精神意志和思想内涵与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体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精神作风等,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非常好的正向指引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内容,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其娓娓道来的英雄故事,吸引力足,感染力强,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沉淀中接受思政教育,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增强教育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储备力量,要让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血脉,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实践活动中,就要把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全链条式地贯通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学科建设体系、课堂教学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突出教学第一课堂的基础作用、激发实践第二课堂的活跃度、提升网络新课堂的吸引力、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协同效应,形成体系配套且布局合理的红色文化育人路径。

(二)探索体验式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为了让青年大学生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高校可以探索体验浸入式红色文化育人模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同时,还可以深入挖掘本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以此为依托,从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红色故事情景教学、亲身体验拓展训练等多个维度的教育模式,打造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学习社、学习路线等,让学生重走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营造体验浸入式教育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亲近感、实效性。

(三)运用红色文化经典作品浸润

高校可以精选红色经典,组织开展作品品读与研讨活动,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经典的魅力,接受熏陶和浸润。在红色文化经典作品的遴选上,可由团委、学生会、学生党支部等牵头搭建红色经典推荐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动员大学生利用平台推荐自己喜爱的红色经典,组织学者推荐红色经典。同时,借助学生组织和社团,开展红色经典品读诵读、红色经典读书报告会、红色电影赏鉴等党团日学生活动,并组织开展红色微电影、红色微剧目、红色诗词讲解等实践活动。而站在學生的角度,以丰富的形式重新演绎当代大学生所理解的红色文化经典作品,能够让红色经典活起来。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诉求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把他们作为教育的主体来看待,提高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同时,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大学生,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分散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五)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在校内的宿舍区、教学区、实验区、海报宣传栏等公共场所,放置红色文化宣传展板,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其主体需求,用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开展活动,可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倾向,切实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六)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用红色文化来培养大学生党员,使其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典范,坚定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其作为党员的责任感,而这样的先进群体也能够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学习红色文化。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他们对于红色文化“初心”元素中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纳和内化。

四、结语

在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青年大学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健全学生的品格,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融入方式,切实将红色文化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4]。

参考文献:

[1]李昱昊.新时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20.

[2]石书臣,张朋林.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1-6.

[3]雷彦巧.多元文化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J].河北企业,2016(8):183-184.

[4]陈盼盼,杨亚楠.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0):54-56.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应用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