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021-07-22李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李胜

【摘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日记写作等方面积累作文素材,是重视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自觉锻炼,实现新课标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习作日记

汉语读写能力是基于汉语知识和汉语能力。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训练读、写、听、说能力,尤其注重作文教学,引导写作材料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课文学习中积累素材,使练习成为“源头活水”

教学应以基本原则为基础。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名篇、范文,是千千萬万人精心挑选的精品。这些文本不仅是语言的模型,也是思维的模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与学生作文教学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引导学生背诵文章的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现场,精心挑选,讲出来,阅读和写作给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对象和依据,临摹写作和创造性练习写作,及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好的。

比如,笔者编的六年级教研部的课文《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十六年前的回忆》《少年闰土》这几篇课文,发现这些都是要写的文章,但与以前写的文章不同。所以,笔者让学生探究、分析这些文章是怎么描写人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会发现,这些文章不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而是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写,并着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典型事例进行描写。因此,笔者要求学生们把重点放在对动作的理解、对单词的心理活动上,并背诵给组长听。如,在《穷人》这篇文章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8、9、24个自然段落,然后,指导学生写一个人的作文训练,特别是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来描述。从课文到作文,让学生也用课文介绍人物做题的方法。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把这些课文作为范文,即使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模仿课文进行练习。这样,就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及时模仿、进行创造性练习,使语言的运用成为源头活水。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让练习者写出真情实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校的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学生的家书,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寓言、散文等读物。为了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鼓励学生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精彩的词句、成语和格言抄下来。笔者让学生们每天读一篇文章,并写下文章的题目,两天做一个读书笔记,每篇文章都摘录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好字、好句,还要写感想。

比如,语文教学系11卷单元练习题《我的拿手好戏》,笔者在指导练习时,重点指导写家常菜,感受中国饮食文化,写食物的名称、形状、原料、制作、食用、口味、产地及相关故事。笔者先安排学生们找这类作文仔细阅读,比如,写家乡的香滑鸡、饺子、粽子、杨桃鸭、食惯嘴粉、柴枪粉、豆饼等风味食品范文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的这首诗生动地告诉我们,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一个比一个好,灵感不竭,只有不断地把思想的源头注入我们的心中,保持流畅,文章才精彩。生活用水的来源是什么?读书,汲取营养,扬长避短,不断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会有很多东西要说和写。不管你是赞同书中的观点还是反对书中的观点,这都是一部好作品,因为它是用你自己的语言和感受写成的。

三、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比较浅薄的,必须通过个人实践化为自己的东西。一些语文教师认为,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其实,若作文离开了生活,学生就会写不出、不会写,即使写出来的也多是枯燥乏味,缺乏个性与灵性,空谈太多,没有现实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有东西要写,有话要说,也不会拿起笔觉得无处着手。因此,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乒乓球、篮球、书法、跳绳、唱歌、讲故事、朗诵等。每学年都要引导学生开展感兴趣的团队活动,如,“星星文学社”小组、“小记者”采访组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校外采访,把采访见义勇为作为新闻报道,在学校红领巾广播室进行广播,并在教室里张贴在“今日风采”专栏,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个活动很吸引人,也很有趣,学生们都愿意参加。

参考六年级语文单元习作中的《我的拿手好戏》,笔者亲自示范如何区分一个煮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用一节语文课让每个学生做科学实验或小制作,有的学生直尺吸引纸屑的实验,有的做吸管穿透土豆的实验,有的做鸡蛋浮起来的实验,有的做不倒翁的制作……每个学生都津津有味地;然后,推荐两位最优秀的学生向全班展示,并与大家分享;最后,学生自己都渴望说、做、想,把观察写下来。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具体写出来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在活动中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并培养了动手和观察、思考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阅历深刻,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在坚持写日记中积累素材,养成良好品格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所见所闻所想。写日记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让学生任意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固定的格式,鼓励学生们鼓起勇气去写。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活动日记、实验日记、思维日记、访谈日记、情绪日记、电视日记、摘录日记、信息日记、想像日记、访问日记等。通过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丰富写作材料。而且,有些日记经过修改、添加、删除后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作文。

“常说口里顺,常写手不笨。”世界上,各种生物、花木、鸟、虫、鱼和动物都是学生的写作材料,如,在城市里有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各种信息来自四面八方,现代的游乐场,商品种类繁多;农村原野辽阔,山川秀美,风土人情独特。又如,家里来客人时,他们谈论了哪些有意义或有趣的话题?在去学校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在学校,同学在阅读、课间休息、打扫卫生时又有什么与众不同或特别的现象?……诸如此类,所有这一切,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体验,并学会表达以日记的形式,坚持写作,将逐步形成一个写日记的好习惯。笔者也会将学生愿意分享的好日记利用活动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它朗读出来,并给予鼓励,启发更多的学生。在阅读评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添加一些比喻句、夸张句和平行句。学生们还被指导在日记中正确地写下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和著名格言。笔者还采用了星级评分,即每写五篇文章,在日记封面上打出一颗“优秀星”,写十篇文章时打出两颗“优秀星”,以此类推。每月统计一次,谁得到的星星更多,谁被选为当月的“日记明星”。记日记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养成了注重生活、热爱生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长此以往,他们会在成长中养成健康良好的品格。

五、结语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日记写作等方面积累作文素材,是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白金声.我为语文而来:白金声教学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