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赵文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研究

2021-07-22宋土顺王燕敏边一鸣

关键词:燕赵一带一路文化

田 苗,宋土顺,王燕敏,边一鸣,田 壮

(1.华北理工大学 期刊社,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3.华北理工大学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引言

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为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新的时代课题。国家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2];地方层面上,以地域文化为代表的非传统经济要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体现在区域文化形象及品牌建构对地方特色产业、文化及旅游产业、跨国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影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繁荣发展层面上,以“文化自信”为背景的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是燕赵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探索燕赵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燕赵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燕赵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围绕燕赵文化精神内涵、形成和发展展开。为把握燕赵文化传播相关研究的概况,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检索条件:主题or篇名or关键词=“燕赵文化传播”进行检索,得到38条数据。根据篇名和内容,筛选得到24篇关于燕赵文化对外传播文献,借用CiteSpace软件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发文研究机构集中在河北省域范围内,且基本为高等学校,如唐山学院外语系、河北金融学院、衡水学院外语系等。根据燕赵文化传播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图谱显示(图1),燕赵文化传播路径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翻译策略”“汉语国际推广”“外宣”“大数据”“河北电台”“教育传播”“虚拟现实技术”等。可见,既有的关于燕赵文化传播的路径探索主要沿着翻译、汉语国际推广、外宣工作、新闻媒介、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展开的。张芸(2013)基于媒介传播视角指出燕赵文化传播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4];刘岱(2017)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给予燕赵文化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受[5];张海凤(2018)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视角提出搭建燕赵文化多语种平台[6];陈丽媛(2019)以汉语国际推广为路径探索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品牌、国际沟通能力的建设、国际化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多元参与协同发展[7]。高莹(2020)指出了燕赵文化外宣翻译要注意中外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要融入燕赵文化的时代背景[8]。综上所述,燕赵文化对外传播视角仍有局限性,有待拓展。

图1 燕赵文化传播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图谱

一、燕赵文化资源

燕赵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平原文化,是在战国时期燕国、赵国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区域文化。以今黄河为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西界和北界,东到大海。燕赵区域内的人们性情耿烈、纯真、擅长骑射,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更看重亲族关系。具有革新精神、包容精神、和乐精神、求是精神、忧患精神和创新精神,战国时期形成的“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是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反映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和地理景观等文化载体上。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革新措施,以抗衡北方胡、狄与诸侯国兼并,冲破既有制度礼仪和既得利益;抗战时期的李大钊革命精神、太行山革命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均是革新精神的传承。方言具有具体化、形象化和诙谐化特点,透着燕赵人的和乐精神,如孬(不好)、待见(喜欢)、不赖(好)、酣拉水(口水)等;谚语“黄金久存色不变,烈士名节万古存”展现了燕赵人的家国情怀、英雄气概,“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义不负心,忠不顾死”尽显豪侠之气;书法极具慷慨激昂、气势磅礴之风,如潘锡仁书法篆刻作品充分展现了燕赵文人的精神气概和“慷慨悲歌”的文化特征;诗歌体现出燕赵慷慨任侠、顽强不屈等精神品质,如纪玘文诗歌慷慨报国的豪气、舍生取义的侠气、善猎善射的民风;从古至今,在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熏染下,燕赵文学透着悲壮情怀,如铁凝的《笨花》呈现出悲悯情怀;成语“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无不体现慷慨重义、英勇大义;伯夷、叔齐、赵武灵王、关汉卿、张之洞、霍元甲,再到李大钊,燕赵文化成就了几代甚至几十代豪侠义士。音乐艺术质朴醇厚、悲壮苍凉,如河北梆子、保定哈哈腔、冀东三支花(评剧、乐亭大鼓和皮影戏);影视作品人物塑造多展现燕赵慷慨悲壮精神情怀,如《小兵张嘎》《董存瑞》等;美术作品豪迈、悲壮、博大、醇厚,如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武强木版年画。

二、燕赵文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现状分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燕赵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对内传播,视角逐步扩展到国际,探索在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国际受众中传播,但传播尚不成熟。以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和地理景观四个层次的燕赵文化载体为内容展开调研,调查显示燕赵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整体认知度低,传播效果并不理想。“燕赵文化”的整体认知度明显低于具体的文化载体内容,如“皮影”“剪纸”“杂技”,受众对“燕赵”比较陌生,对燕赵文化的认知意愿比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受众认知燕赵文化的渠道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运作,孔子学院和留学生的教学和推广。

(一)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和运作

政府相关部门是燕赵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主要传播主体,一是通过政府部门间交流合作、行政人员往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实现传播。建立省部合作平台,河北省先后与驻柏林、巴黎、马德里、东京和贝宁等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对口合作,拓展交流形式,举办讲座培训和人员交流等文化交流活动。二是通过其举办的文化系列展演等活动实现传播。调查显示,传播客体主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路径了解燕赵文化。河北省是燕赵文化副区的核心部分,其文化和旅游厅负责指导、管理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和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大型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走出去。近年来,河北省财政加大了对外交流和宣传的扶持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世界的合作理念,开展文化系列活动,包括在中东欧“欢乐春节”、非洲“中国艺术节”、中国拉美文化年专场演出、“中国河北文化周”、泰国曼谷的“花的絮语——中国剪纸艺术展”、丹麦和芬兰的“影传千秋——唐山皮影艺术展演”等等,通过文艺精品巡演、杂技专场汇演、民俗工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等文化活动传播燕赵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多国相继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燕赵文化资源的魅力。基于政府相关部门作为燕赵文化主要传播主体,建议继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升燕赵文化相关协会组织的影响力,健全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宏观的、系统的传播规划和战略,以继续发挥主导性作用。

(二)孔子学院及留学生的教学和推广

调查显示,孔子学院和来华留学生在燕赵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18年12月“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设立140所孔子学院和136个孔子课堂。其中河北大学在马来西亚建立彭亨大学孔子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孔子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在尼泊尔建立加德满都达大学孔子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在匈牙利建立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学院以汉语教学为主、文化活动为辅,注册人数的持续增长扩大了燕赵文化传播受众范围,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为燕赵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平台。留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环境下直观感受燕赵文化,无形中受到燕赵文化的熏染,并能由传播客体转化为传播主体,成为燕赵文化的输出者,是不容忽视重要传播路径。2019年数据显示来冀约6000留学生中涉及100多个国家,60%以上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政府鼓励国际合作办学以吸引海外学生来冀,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探索汉语、专业技能和燕赵文化的有机结合。如燕山大学相继组织留学生到社区,亲自学习体验书法、剪纸等燕赵代表性文化内容;河北大学组织留学生身穿汉服、礼拜孔子、行入泮礼。根据调查发现,孔子学院和留学生教学涉及文化内容大多考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如“功夫”“太极拳”“中医”等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而关于地域文化的传播内容甚少,无论是孔子学院教学,还是留学生教育,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大燕赵文化的比例,开设燕赵文化资源体验课程,增加燕赵文化资源参观等实践活动,提升燕赵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沿线国家传播客体的差异和需求

“慷慨悲歌、好气任侠”作为燕赵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其和乐精神、革新精神、求是精神、忧患精神、包容精神和创新精神彰显在燕赵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多种文化载体上。是燕赵大地固有的区域文化传承和文化熏陶,是否能被不同文化背景、其他话语体系的传播客体所需要,是否能被其认可和接受,都是决定燕赵文化能否成功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带一路”沿线140个国家,文化多元,需求不一,差异巨大,燕赵文化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元素。蒙古国“骑射文化”认知度稍高,匈牙利受众饮食文化认知度稍高。

三、燕赵文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策略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至2021年6月23日,已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订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涉及非洲苏丹、南非等46个国家;亚洲韩国、蒙古、新加坡等37个国家;欧洲塞尔维亚、俄罗斯、匈牙利等27个国家;大洋洲新西兰、斐济等11个国家;南美洲智利、秘鲁等8个国家;北美洲古巴、巴拿马等11个国家。内容涉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方面。民心相通涵盖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和重要内容”[11],是“一带一路”纵深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智力支持。燕赵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握时代契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沟通平台,以拉斯韦尔“5W线性传播模式”理论为依据,以燕赵文化资源和传播现状调研为基础,探索“走出去”的现实路径,打造燕赵文化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发挥企业传播效用

据中国一带一路网新闻资讯显示,2021年5月河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4.8亿元,同比增长35%,可见企业作为传播主体在燕赵文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如何以企业“走出去”拉动燕赵文化“走出去”,实现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进而反作用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可以从“文化融合”的角度进行探索,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从文化接触到文化撞击和筛选,再到文化整合,是燕赵文化走出去的契机和有效路径。以河钢塞钢为例,河钢集团通过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半年使其转亏为盈,打造了中国在多瑙河畔的“金色名片”,使中国与塞尔维亚结下了深厚的钢铁情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这种钢铁情谊得到充分的延续。河钢塞钢带去的不仅是资金和设备等物质文化内容,还有领导思维、技术革新和企业文化等精神文化内容,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融合问题提供了充分的经验借鉴,也为燕赵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实现了燕赵文化与目标国的文化接触。为更好地实现文化融合,应在提前对目标国的文化做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以明确文化差异。可借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从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的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自身放纵与约束(Indulgence versus Restraint)六个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以系统梳理文化差异,进行文化融合风险评估,灵活选用文化融合模式。燕赵文化思想传统保守,强调集体主义,具有家国情怀和男性化特征,注重长远利益;而塞尔维亚文化思想跳脱,权利距离小,强调个人主义,崇尚自由,不循规蹈矩,女性主义盛行,注重短期利益[12]。基于各方面的明显差异,从尊重文化差异角度出发,河钢塞钢坚持“三个本地化”的管理原则,“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有效规避了强烈的文化冲突。但文化碰撞和筛选不可避免,如何妥善的沟通,关系到燕赵文化传播效果和文化融合的实现。对于差异河钢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当地文化中好的部分,平等协商,有效沟通,不断调整,以寻求双赢,化解分歧。在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当地人民福祉,逐步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可,实现了双方文化互信。综上所述,企业作为燕赵文化传播的主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过程中,要首先对文化差异做详细调研,灵活选取文化融合策略,及时沟通,有效规避文化冲突风险,逐步打造新的企业文化。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企业文化制度构建、员工交流和培训、文化交流和反馈机制的建立,还是文化宣传工作的落实、文化活动的开展、语言培训等,都能够有效地传播燕赵文化,提升燕赵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创新媒体传播渠道

如何真实立体的传播好燕赵文化,仅靠西方媒体是不够的,中国媒体也要加强对外的传播力。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打造文化精品,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全面立体的传播燕赵文化。一是联合举办文艺汇演,展示燕赵文化内容。如2021年2月3日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进行的线上活动“欢乐春节、美丽河北”,展示了燕赵文化的内容——吴桥杂技、乐亭皮影戏、蔚县地方传统手工剪纸、武强年画等,还有太行山、白石山、狼牙山、野三坡、白洋淀、北戴河、雄安新区和冬奥会举办地等地理人文景观,展现了燕赵人文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二是以文化需求为导向的燕赵文化体验软件的开发与利用,打造燕赵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尊重目标国文化为基础,结合其文化特点和文化需求,设计燕赵文化体验APP、线上游戏、智慧旅游、文化教学软件等,满足不同层次文化传播客体的需求。如针对海外旅行者设计的燕赵文化指南和全景技术现实体验;针对语言学习者的燕赵成语和谚语学习软件;游戏爱好者的融入燕赵文化设计的游戏软件等等,河北已建立“一部手机游河北”“河北旅游”等线上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自媒体平台,举办燕赵文化特色视频制作赛等,充分调动民间积极性,挖掘好丰富民间燕赵文化资源,积累燕赵文化传播素材。

(三)关注文化传播客体

燕赵文化的传播行为要以尊重传播客体为前提。一要关注文化传播客体的日常需求。传播客体即燕赵文化传播的对象,日常生活所需是最容易被传播客体所接受,只有了解其基本生活所需,才能“投其所好”。要从燕赵文化的衣食住行中挖掘文化素材,以满足传播客体在饮食、教育、医疗、交通、服装、通讯等方面的需求。如河钢塞钢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提高员工的经济收益、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履行社会责任,与传播客体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容易被传播客体所认可和接受,进而形成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播,实现文化融合。二要梳理与传播客体的历史文化关联。可挖掘信仰、图腾、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唤起历史文化记忆,引起情感共鸣,搭建双方在思想、文化和情感方面的联系。如匈牙利是欧洲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国家,是欧盟成员国中第一个下单中国疫苗的国家。追溯历史,匈牙利是带有“东方印记”的民族,不少匈牙利人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于东方,在风俗习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饮食习惯的共性,姓名、地名和日期的书写顺序等,这些共性、或者说共同的文化记忆,搭建了文化传播的桥梁。

(四)挖掘燕赵文化精神内核

要不断深入挖掘燕赵文化内容,依托“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京畿神韵、弄潮渤海”五大文化脉系,调查研究孤竹文化、大运河文化、滦河文化、清东陵文化和曹妃甸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13]资源内容,扩充语言文字、燕赵精神、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和地理景观等方面的燕赵文化内容,抓住燕赵文化的核心优势,形成广泛的、有影响力的燕赵文化传播元素,突出燕赵文化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打造燕赵文化产业品牌。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制定有针对性的燕赵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文创产品的设计,如荣国府系列手机壳、丝织品、清西陵——蟠龙工艺系列白银文创,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游、乾隆茶系列文创,唐山市工业博物馆冰箱贴等等,活化燕赵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在立足燕赵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时代背景,创新燕赵文化的呈现方式,在燕赵文化传统内容中汲取养分,激发创作灵感,从历史故事中挖掘素材,打造精美传统节日文化盛宴等。如2021年6月河南卫视推出的不到两分钟的水下中国风舞蹈视频《洛神水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古典传统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燕赵一带一路文化
“互联网+”背景下燕赵文化的传播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慷慨悲歌话燕赵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