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玉田泥塑为例

2021-07-22李天依

关键词:玉田泥塑吉祥

李天依,李 延

(1.华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一、传统吉祥纹样

(一)传统吉祥纹样的缘起

传统吉祥纹样源远流长,是指带有美好寓意的一种图案,在老百姓的民俗文化中经常出现,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所以说民间美术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只要有图案,大都具有吉祥寓意。据文献记载,“吉祥”两字最早出现在《庄子簚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是那些吉祥纹样的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愿望和吉庆的祝福绘成图画,可以是自身祈愿,也可以是互相祝颂,主要是用来传递祈吉纳福的意愿。例如:鸡冠花下绘一只雄鸡,寓意“官上加官”;蜘蛛网下画一蜘蛛,寓意“喜从天降”等,是绘画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巧妙结合。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吉祥纹样日趋完善,凝结了人们的深厚情感和民间信仰。民间画工通过象征、比拟等表现手法,将吉祥纹样世代传承,凝结着人民大众对幸福生活朴素的愿望。

(二)传统吉祥纹样的分类

传统纹样样式繁多,大致可以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四类。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植物纹样因植物自身的高尚品节深受人们喜爱;远古时期狰狞的动物纹样表达了当时人类驱邪祈福,渴望狩猎成功的意愿;人物纹样多选自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常见的有西王母、八仙、牛郎织女等;几何纹样用简单的线形排列组合成抽象纹样,常见的有回字纹、螺旋纹、网纹等。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吉祥纹样的列举。

1.祥云纹

备受人们喜爱的祥云纹,最先出现在周朝时期,以云的形状为参考,寓意祥瑞之气,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祥云纹常出现在衣着、家装上,古时达官贵人多喜佩戴有祥云纹样的锦衣香囊,多以紫云最为吉祥(如图1)。

2.如意纹

如意为一种有固定形状的摆件,为民间用来瘙痒的工具。柄端为手指形,可随着人的意愿代替手指进行瘙痒,因此被命名为“如意”,俗称“不求人”。后来又有了柄端心形的如意器具,保留下来形成了如意纹,寓意称心如意,平安富贵(如图2)。

图1 祥云纹图

图2 冬青釉云蝠如意纹花瓶局部图

3.狮纹

我国古代的狮纹样是几代民间艺人从狮子兽纹上加工提炼后形成的纹样。玉田泥塑中的狮子滚绣球造型运用狮纹将狮子的造型制作的活泼有趣。绣球在古代代表着吉祥喜庆,狮子滚绣球寓意着驱灾祈福(如图3)。

(三)传统吉祥纹样的内涵

吉祥纹样大都围绕着“福禄寿喜财”等吉祥寓意。战国时期的吉祥纹样大多表达了人们辟邪求吉,渴望祥和的心理;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源于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所观所感,有花鸟纹、兽纹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意愿也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帝王控权,再转变为祭天祈福,近代民间工艺品上的纹样则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安康,幸福美满。从艺术的角度看,纹样不能独立存在,纹样需对物品起到装饰作用,依附物品而存在。传统纹样对于当代设计师来说是研究中国美学的重要线索,从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发展到今天,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凝结成丰富的纹样宝库,为设计师提供了庞大的资源。

二、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被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沟通传达信息的一种形象思维模式,包括海报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用品的包装,绘本的制作,企业形象的设计,宣传海报的张贴,吉祥物的设计等。传统纹样宝库为设计提供了素材,通过设计又传播了传统纹样,二者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图3 玉田泥塑狮子滚绣球造型图

(二)传统纹样的时代性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纹样也开启了新的媒体形式,走进潮流的时代,迎来了“国潮风”、“故宫风”“国漫风”等现代新潮流设计风格。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包装设计逐渐跟随新潮流设计风格,加入了传统元素。包装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消费者,宣传产品,好的包装设计可以使消费者为了精美的包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好的包装有时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带给消费者的影响。产品制造商热衷于通过包装设计迎合消费者,近年风靡的“花西子彩妆”通过国风包装打出了“东方彩妆,以花养妆”的口号,东方同心锁口红、东方佳人妆奁、陶瓷雕刻口红、百鸟朝凤彩妆盘......每件产品都营造出了古风古韵,完美贴合国风设计理念。传统纹样与平面设计的结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新的形态展示于当下,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解读、传承传统文化。

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玉田泥塑

(一)玉田泥塑的缘起

1.泥塑

泥塑,是以粘土捏制成动物或者人物造型,再依形描画上鲜艳的色彩,也有的不上色,保持泥土的原色,民间俗称“彩塑”或者“泥玩”。泥塑是一种古老而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据考古发掘,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源地是宝鸡市凤翔县。随着时代的发展,泥塑从最初的泥盆、泥罐等器皿到供赏玩、娱乐的工艺品,泥塑文化大放异彩。陕西、天津、河南、河北等地也相继出现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泥塑,河北省则以玉田泥塑为最著名。

2.玉田泥塑

玉田泥塑形成于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在我国泥塑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河北省民俗文化的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玉田泥塑所处的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以“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地处京津唐中心地带。这一小城生活节奏慢,经济发展并不迅速,文化背景早年也不被大众所熟知。其泥塑文化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了兴盛期,泥塑摊位众多,售卖热闹,随处可见。之后,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民间从事传统手工艺师傅的减少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走入了沉寂期,只在景区或集市的零星摊位能看到泥塑的影子,但也只是照猫画虎,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降低。

1986年,玉田泥塑进入抢救、复苏期,1993年底,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一小镇从此被人了解并得到迅速发展。玉田泥塑不断丰富造型和纹样,并和多种产品跨界融合,得到了广泛的开发设计。

(二)玉田泥塑的分类

玉田泥塑按所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飞禽走兽、民间风俗四类。神话传说的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历史人物的代表作品有尉迟恭、穆桂英等;飞禽走兽的代表作品有狮子滚绣球、雄鸡报晓等;民间风俗的代表作品有骑毛驴走娘家、不倒翁等。玉田泥塑有“口吹”和“手动”两种玩法,“口吹”指可以通过嘴巴吹动产生声响的泥塑,如代表作品大公鸡;“手动”指通过手的外力作用发生动作的泥塑,代表作品主要是动物类,如狮子、老虎等。

(三)玉田泥塑的造型和色彩

玉田泥塑是用泥土、棉纱等材料,混合水塑造出各种造型,再绘以图案形成的民俗产品,做工十分生动精美。形体塑造简拙概括,泥塑内设有皮筋、铁丝、弹簧等,能跑能跳,笨拙中带有一片欢闹祥和之气。有些泥塑用牛皮纸连接,兔子皮当成鼓面,拿在手里摇动可以发出咚咚声,响亮有力。例如玉田泥塑中的泥娃娃,大头胖体,粉红夸张的脸蛋,柳叶弯眉,身着大花袄,手捧金元宝,造型简洁饱满。

玉田泥塑的制作有取泥、捏泥、上色等工序,艺人讲究留白之道,以白色为万色之母,所以泥塑以白为底色,上面敷以斑斓各色。玉田泥塑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可见上色才是玉田泥塑的关键。配色上吸取了杨柳青年画“软靠白、硬压软”的色彩技巧,使泥塑形象具有色阶层次立体感。用色大胆夸张,色彩鲜艳醒目,对比强烈。黑色的线条苍劲有力,又称铁线用笔,不加修饰勾勒轮廓,或粗或细,或连贯或卡顿,随性自然的任意勾勒,十分的质朴无华无拘无束。

四、玉田泥塑走进现代文创设计

(一)文创设计的概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文化创意这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挖掘。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宝贵遗产。在今天的历史舞台上,都是可被开发的创意新高地。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步入小康水平以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见长,大到对古董的追捧,小到对生活用品包装的“计较”,大数据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合理且寻常。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开发迅速兴起,传统文化得到了开发,旅游景区、名胜古迹也得到了宣传。文创设计的载体是文化,设计是表现形式,通过对文化的挖掘、对文化背景的调研,用设计的形式将文化中的寓意以实物表现出来。文创产品是文创设计的成果,通过一系列文创衍生品,使文化以产品的形式陪伴在人们身边,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该文化内涵。文创产品设计不同于普通的产品设计,文创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文化的宣传力量,所表现的内涵更加深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结合起来,经过调研、构思、分解、归纳、整理等一系列过程,以设计的形式为文化宣传造势,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文创设计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优秀的设计师致力于通过作品对文化进行宣传,好的设计更能使消费者通过产品对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可以将陈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新兴的经济文化并行产业,将传统和现代建立和谐沟通的桥梁,经济文化同时得到最大化发展。将特有的文化资源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价值产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追求,用现代的方式方法宣传城市文化。文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城市的发展现状,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力武器。

(三)玉田泥塑文创设计的可行性

玉田泥塑以生动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给人们展示了一种大俗大雅趣味十足的传统工艺。在挖掘每一件工艺品的同时,我们都要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或辟邪降魔,或吉祥永长。玉田泥塑作为民间传统工艺,其纹样被人们赋予了吉庆祥和的意味,将这些纹样提取、归纳、整理,与现代产品相结合,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意与内涵。如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实物的消逝也被人们逐渐遗忘在脑后,历史上的痕迹也逐渐被淡去抹除,在此危机面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对玉田泥塑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应用,符合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玉田泥塑这一渐渐消逝的非物质文化进行设计宣传,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更能直观地去了解这一文化。

五、玉田泥塑的文创设计实践

产品的表现形态是现代化的,而产品背后蕴含的内涵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矛盾而又相容,设计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凝结成晶,文化背后的内涵影响着后人。

河北省唐山市是环渤海城市,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中心。唐山一词的命名因唐太宗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玉田泥塑造型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要求对玉田县起到宣传造势,对唐山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玉田泥塑的宣传有多种研究方向,以视觉传达专业的文创研究为例,将玉田泥塑的现代文创系列设计命名为《唐趣》,从纹样入手设计出新春拜年礼盒、“福寿喜乐”餐具礼盒、日历、邮票、铜镜等衍生品,继承了玉田泥塑中的吉祥寓意又符合现代设计审美。

图4 春联设计图 图5 红包设计图 图6 拜年礼盒设计图

(一)新春拜年礼盒

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拜年更是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拜年礼盒的设计要体现吉祥和祝福,春联、红包、福字等必不可少。唐太宗李世民因一生杀伐太多经常会做噩梦惊醒,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便为李世民夜守宫门,从此李世民安心睡到天亮,后来命画师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阻挡邪魔。民间跟着效仿起来,尊秦琼和尉迟恭为门神。将尉迟恭的泥塑设计图与春联结合起来,传递了阖家安康的意愿。设计中将春节所用的对联、横批、福字和人物设计图的风格统一起来,色调统一,留白依旧,风格活泼(如图4)。红包设计则选取16个人物形象与红包结合起来,16种颜色组合,鲜艳明亮,充满年味儿(如图5)。玉田泥塑新春拜年礼盒包含福字设计、春联设计、红包设计三部分,将三部分分别设计后,按照对应的实物尺寸进行套盒排版。新春拜年礼盒从玉田泥塑所传递给人们的吉祥喜庆入手,与新年这一传统美好节日结合,寓意幸福美好(如图6)。

(二)“福寿喜乐”餐具礼盒

本设计选取玉田泥塑平面形象穿插到“福寿喜乐”字体设计中,以红、蓝、白三色为主体,字体加入吉祥纹样修饰字体,图形设计丰富热闹。“福寿喜乐”是对玉田泥塑美好寓意的汇总,象征幸福、长寿、吉祥、欢乐。“福寿喜乐”礼盒设计选用了传统中国红色,融入了祥云纹样、红灯笼装饰、鲫鱼、鞭炮等元素。餐具是居家必备的物品,代表着阖家吉祥安康,汇聚了玉田泥塑最美好的四字意愿(如图7)。

图7 “福寿喜乐”餐具礼盒设计图

(三)玉田泥塑人物造型开发设计

中国的历法大约在四千年以前,发展至今成为人们记录日期准备行程的必备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日历逐渐代替了纸质日历,但纸质日历仍被很多人所需要,每当辞旧迎新时,各种精美的日历便被设计好进行售卖或赠予。将玉田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历相结合,既是对日历这一传统物品的保留又是对玉田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如图8)。

电子时代的到来使邮票成了具有收藏意义的纪念品,将玉田泥塑中的人物配以文字介绍与邮票结合在一起,两者同为消逝需要纪念的文化,可以起到同时宣传纪念的作用(如图9)。

铜镜,最早出现在商朝,用以祭祀,春秋战国时期达官贵人才能得到用以梳妆照影,西汉末慢慢走向民间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铜镜制作精美,无论何时都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尽管现如今镜子更加清晰也更廉价易得,但手拿铜镜的美丽精致依然是高品质镜子的形态参考,市面上铜镜也依然随着古风潮流而频频出现在市场上,成为顾客青睐的设计产品。玉田泥塑中选取适合形象,将人物轮廓逐渐靠近铜镜轮廓,两者结合使得传统韵味骤现(如图10)。

图8 日历设计图 图9 邮票设计图 图10 铜镜设计图

六、结语

玉田泥塑从“塑”到“画”,在百年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型和吉祥纹样,随着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玉田泥塑纹样将会得到更多的提炼和再创作,并应用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作为设计者,立足地域文化,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人文情怀,顺应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使消费者感觉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唐趣》系列文创产品设计不仅继承了玉田泥塑的吉祥纹饰,更遵循了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对玉田泥塑造型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文化的宣传弘扬作用以及对地域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用。文化创意产品属于创造性的商品产出,如何让文创设计更有价值,更好地走向市场,传承民族精神,宣传民族文化,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瑰丽底蕴,是每一位设计者面临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当下更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玉田泥塑吉祥
泥塑玩具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万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