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探索

2021-07-21李婷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疆高校实践德育

李婷

摘要:胡杨被称为“沙漠英雄树”,是新疆最为古老的树种,同时,“胡杨精神”也深深扎根新疆,其“艰苦奋斗、守护边疆、无私奉献”的“胡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胡杨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中,对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爱国爱疆热情,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此促进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建设。

关键词:“胡杨精神” 新疆高校 德育 实践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有一片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他们如同战士一样扎根于祖国的边疆。人们赞美胡杨,不仅仅是因为胡杨外在挺拔高大的风姿,更是因为胡杨内在所具有的坚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新疆作为我国大西北的重要屏障,其战略位置倍显重要,而新疆高校莘莘学子是推进新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将“胡杨精神”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爱疆的优秀品质融入新疆高校德育工作中对提升高校育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高校德育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看,“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为主要途径,在进行德育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学生学习“胡杨精神”的积极性不高。在大学生最初开始接触“胡杨精神”的概念时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然而,随着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少学生渐渐丧失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说明“胡杨精神”本身是受学生欢迎的,但由于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其他种种因素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胡杨精神”的持续性,因此,“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需要加强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其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社会实践效果不佳。“胡杨精神”融入德育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将“胡杨精神”所代表的更深层的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在日常的实际行动中积极践行“胡杨精神”。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政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师往往只是对“胡杨精神”的概念进行解读,学生大多只是明白了“胡杨精神”所代表的含义,然而对其真正的精神内涵没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也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造成“知行”不“合一”的尴尬局面。

二、影响“胡杨精神”有效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在高校开展德育教育中,对于“胡杨精神”融入德育的主要方式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形式较单一,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集中精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也割裂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此外,对于“胡杨精神”的教学大多高校并未形成专业化、体系化的教学课程,通常是以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穿插式的講解,这种零碎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胡杨精神”有更加系统深刻的认知,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最后,由于教学活动一般在教室进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

(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对于“胡杨精神”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重视度不高,在思政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够合理,对于相关思政教师也缺乏专业的培养,这些都影响着“胡杨精神”融入德育教育的进程和效果。对于高校课程设置来说,目前对于“胡杨精神”的概念并没有被细化和分类,融入到思政课程中,“胡杨精神”被单独拎出来无法与思政课程完全融为一体;此外,其他学科教师认为“胡杨精神”属于思政教学范畴,与自己专业课程无关,因此并未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而在“胡杨精神”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教学中,对思政教师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要求,再加上教师教学水平上的差异,部分思政教师在进行“胡杨精神”的德育教学时,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对学生后期的学习成效缺乏进一步的跟踪、反馈和总结,这些因素使得“胡杨精神”融入高校德育中的的实际效果不佳。

(三)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目前,高校在进行“胡杨精神”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上,缺乏形式上的创新,内容过于单一,致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想要有效发挥“胡杨精神”的德育作用,仅仅单纯依靠思政课堂上进行“胡杨精神”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教育时代特点不突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相互独立,即使偶尔主题性的宣传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主题不够明确,学生难以从中有深刻的体会,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使得“胡杨精神”在高校德育中不能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三、“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路径

(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教学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首先需要确保“胡杨精神”走进高校思政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政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多样化教学,以提高学生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爱好学习“胡杨精神”的学习劲头。

首先,思政教师需要对“胡杨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通过自身对“胡杨精神”的学习和探索来促使自我思想境界的升华,在思政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胡杨精神”进行理解和探索,来强化学生们对“胡杨精神”的认识深度;其次,改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思政教学方式,多增加讨论式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打开学生思想的大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并且可以请同学们以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关于“胡杨精神”的解读,树立榜样精神,鼓励学生向优秀学习,向榜样学习,增强“胡杨精神”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最后要加强重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统一,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关于身边“胡杨精神”优秀践行者的访谈活动,通过亲身接触和交流,让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胡杨精神”在新时代中所代表的含义,“胡杨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鼓励学生将访谈过程进行录制,后期进行剪辑,制作成“微电影”的形式作为教学素材进行集体学习,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胡杨精神”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将“胡杨精神”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形成“胡杨精神”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多学科联动教学

高校需要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一定的人才政策留住优秀人才;其次,加强对在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对教师定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学习“胡杨精神”,鼓励教师积极践行“胡杨精神”中“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胡杨精神”融入德育打好基础;最后,“胡杨精神”融入德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程一门学科的任务,需要其他各学科积极配合,进行多学科联动教学,促进各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架构。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思想品质的养成,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针对全体学生,受众面广、作用时效长,对于“胡杨精神”融入德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多媒体技术进行关于“胡杨精神”的宣传和传播,借助图片、影视等资料,将抽象的“胡杨精神”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化,教师还可以建立“胡杨精神”学习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定期进行相关文章的发布,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之余加强对“胡杨精神”的学习与感悟;其次,学校可以在学生活动中心、文化走廊等區域设置“胡杨精神”展览角,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张贴,学生们也可以互相交流和探讨,形成浓厚的“胡杨精神”学习氛围;最后,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胡杨精神”学习讲座,邀请优秀校友进行演讲,并对学校积极践行“胡杨精神”的优秀人物设置宣传专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胡杨精神”融入高校德育建设。

四、结语

新疆高校是加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沿教育阵地,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教育重担,因此,新疆高校需要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将“胡杨精神”与高校德育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多学科联动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高校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践行“胡杨精神”,使新疆大学生在“胡杨精神”的激励影响下自觉投身于建设新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江子璇,李新龙,谢玉婷,刘向洲.浅析“胡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路径[J].决策探索(下),2020(11):64-65.

[2]伏晓琳,朱莹,万霞.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20(29):63-64+16.

[3]陈玉萍.发扬“胡杨精神”..开创新疆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9(01):5-8.

猜你喜欢

新疆高校实践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分析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推进新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三转”的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加强新疆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