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价值探寻及实施路径分析

2021-07-21陈怡君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思政课

陈怡君

摘要:在我国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中,思政课作为学校开展德育的依托课程,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根据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及特点,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行价值探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精准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方向,但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一体化的衔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阐明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探寻价值,并根据现实情况,分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具有教学目标缺少整体思维、教材设计不够系统连贯、教师队伍未能协同合作的三个现实问题。同时,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实施路径,为更好地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思政课 大中小学 一体化建设

一、思政课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一体化”的解释是“使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也就是说,所谓一体化是指原本相互独立的多个个体,通过某种活动,在同一体系下相互包容、紧密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有着不同的年龄层次,每个年龄层的认知、心理和思想水平彼此会有所差距。结合受教育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成长需求及发展规律,我国学校思政课的内容层次主要可以划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阶段。小学和中学的思政课程称之为“德育课”,大学的思政课程一般普遍称其为“思想政治课”,三个阶段的课程相加到一起即大中小学思政课。

综上,结合一体化的涵义和我国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可以将其定义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形成全阶段的育人合力,基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把大中小学思政课整合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整体”。

二、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探寻

(一)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政课作为育人载体课程,会发挥其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大中小學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学科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经道路,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一般有着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等五大特征。在人的自然生长中,即便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是都遵循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征——自然衔接。没有一个人是从幼稚突然变得成熟,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从零突然变得博学多才。因此,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可以正好满足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符合正确的成长路线。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要统筹兼顾新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与特点,以各个阶段的青少年成长特征为依据,建设和完善思政课体系,并且每个学段要有效衔接,从而实现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因此,在探寻一体化建设的同时,探索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新的深度,既对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明确实践价值导向。

(三)体现思政课育人价值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有着充分的育人作用,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建设则能够更好的诠释出思政课的育人价值。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这就要求思政课需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特征来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地教育。但是,目前学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安排的阶段性过于突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有效衔接。因此应该合理规划一体化的体系设定,实现思政课育人价值的最大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创新发展,进而更好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目标缺少整体思维

就目前来看,思政课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衔接性较为不佳,普遍以局部思维为主,缺少整体性思维。以中学的思政课教学目标为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二者的教学目标在名称和划分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也进一步的反映出其衔接性不佳,缺少整体性思维。

此外,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今新时代下,虽然我们已经将中小学思政课程活动实践化,但是部分还是未能做到知行合一,还是以知识导向为偏重,在很多情况下未能真正将思政课变成活动型学科课程。而大学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更加侧重于实践,因此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很难改变固有的学习认知方式,高校中的思政课教学目标有时候就会有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发生。

(二)教材设计不够系统连贯

从本质上看,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教材设计,应该追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国情呈现一体化的合理衔接编排。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中小学之间思政课的教材设计较为独立,不够系统连贯。

从小学到初中阶段来看,思政课的教材相对连贯,有递进性的设计特征。但是到高中阶段,思政课的教材设计就显得有些独立化了。“初中政治教材的知识比较浅显,侧重于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思维层次较低,而高中教材虽立足于生活经验,但是却以丰富的抽象的学科知识为支撑,拓展性强,思维层次较深”。同样,到了大学阶段,这种断层化的教材设计显得更加突出。

同时,思政课的部分教材中,其内容也出现了连贯性不强、衔接不到位、知识点重复或者空缺的情况发生。这样的教材设计模式,会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时候无法完全适应,从而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育人效果。

(三)教师队伍未能协同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这说明,将教师队伍聚集并且进行良好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正确发展。

但是就目前教师队伍合作的情况来看,大中小学的思政教师普遍还没有这种良好的合作意识,每个学段的教师队伍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并没有携手研究合作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将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进行频繁统一集中培训的习惯,因此各学段的思政教师都只研究自己教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师都不太了解彼此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这样就容易造成思政教师缺乏整体性知识素养的情况。

四、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目标要做好统筹衔接

大中小学思政课在不同学段都分别有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也都分担着各自的课程目标。但这些课程目标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和教育任务也并不是割裂开的,每个学段的教育任务与课程目标互相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从整体上来看,低学段的课程目标是高学段课程目标的基础和铺垫,高学段的课程目标是低学段课程目标的延续与拓展。综合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在本质上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主要基本特征。

课程目标是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因此若想成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必须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整体性和持续性的规划,使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目标实现统筹衔接的效果,从而使课程的教学目标向整体化靠拢,达到合力育人的教育作用。

(二)课程内容要注重合理建设

教材要想设计好,关键就要靠课程内容的合理建设。《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点在开展启蒙式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格外注重三维立体化建设,使各个学段的思政课都逻辑清晰,并且相互联结,形成一张强有力的“思政网”。

同时,在规划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时,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心理生理发展实际,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组织一支一体化的专家队伍,统一研究设定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布局,优化课程内容的编排。

(三)教师队伍落实协同意识

想要有效推进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除了要进行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意见》中强调,要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因此必须加强各学段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构建教师队伍的协同意识。

在教师交流沟通方面,要搭建一个综合性的跨学段和年级的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平台,经常性的进行集体培训,并多加合作创新,讨论构建新颖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备课流程。这样可以有利于各学段教师队伍之间更高效的协同合作完成任務,并在互相了解中切磋教学能力,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华,涂雪莲.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09):62-67.

[2]吴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余华,涂雪莲.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维革新[J].思想理论教育,2020(02):68-72.

[4]孙旭,陈毅.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10):33-3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宋文仲.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