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黄疸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2021-07-21廖建兰

当代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黄疸血常规

廖建兰

(湖南航天医院新生儿科,湖南 长沙 410000)

新生儿黄疸作为小儿常见临床疾病,因胆红素的毒性,部分患儿会发生较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若患儿的胆红素水平>342.0μmol/L,将会增加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而胆红素脑病会导致患儿出现极高的致残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的措施是换血疗法,但有研究[2]表明,换血疗法在治疗黄疸时,因换血后患儿机体血液内的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而致患儿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如低血钙、高血糖症、代谢性酸中毒及血小板减少症等。因此,开展换血疗法前需严谨确认患儿的换血指征,且换血后需检测患儿的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确保处于正常范围内[3]。本研究旨在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黄疸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采取换血疗法治疗黄疸患儿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进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黄疸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2例;胎龄35~42周,平均胎龄(39.24±1.54)周;体质量2 350~4 800 g,平均体质量(3 305.26±324.25)g;早产儿2例,足月儿98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相关黄疸换血指征;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均>342μmol/L,存在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疾病患儿;畸形患儿。

1.2 方法 ①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换血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儿的静脉血,检测患儿血液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比值(RET)等指标。②评定不良反应:换血治疗后1周,患儿出现的任意合并症即为不良反应,包括低血钙、高血糖症、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

1.3 观察指标 比较换血前后的各项血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换血前后的各项血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100例黄疸患儿中通过换血治疗后,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换血前后各项血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换血前后各项血生物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

2.2 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 100例黄疸患儿中通过换血治疗后,其HGB、RBC、HCT、WBC、PLT、RET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s)

注: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比容;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RET,网织红细胞比值

?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患儿换血后,共有90例(90.0%)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钙(60例)、高血糖症(62例)、代谢性酸中毒(20例)、血小板减少症(26例)等。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极常见的儿科疾病,大多数新生儿患有的黄疸疾病均为能自行消退的轻微疾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新生儿黄疸的病情较严重,可进一步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引发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引发脑瘫,危及患儿生命安全[4]。目前临床实践证明,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疗效最显著的方式,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人体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规避患儿的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显著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换血治疗后,100例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等生物化学指标均显著改善,下降幅度良好,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王晓娇等[6]研究结果显示,经换血治疗后,85例患儿的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0%,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7.8%,换血后患儿的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A均低于换血前(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换血疗法能很好的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换血疗法后,患儿RBC、HGB、HCT均显著提升(P<0.05),表明换血疗法能很好纠正黄疸患儿的贫血情况,且换血后患儿的RET显著降低,提示换血疗法能很好换出患儿机体内的致敏红细胞与游离抗体,缓解患儿溶血症的继续发展[8]。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90例,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钙(60例)、高血糖症(62例)、代谢性酸中毒(20例)、血小板减少症(26例)等,说明换血疗法会导致患儿发生多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疗效显著,能换出患儿大量的血胆红素,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不足之处是换血疗法会严重影响患儿血液的内环境,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需全面把控患儿的换血指征,严谨检测患儿的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确保疾病的治愈,保障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黄疸血常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鲁晓岚:黄疸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