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创伤后污染创面患者细菌感染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7-21何勇徐汤灵林谋俊叶小健
何勇,徐汤灵,林谋俊,叶小健
(上饶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江西 上饶 334000)
创伤后污染创面由于创面污染,组织受损严重,临近重要组织,清创不彻底,极易受到微生物侵袭,继而引发感染、坏死,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现阶段,临床多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VSD负压吸引,继而控制感染[2]。但研究[3]发现,该治疗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出现引流管填塞、封闭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积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创伤后污染创面患者细菌感染及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创伤后污染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69岁,平均(44.86±3.90)岁。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9~70岁,平均(44.75±3.9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活动性出血伤口;无癌性溃疡创面。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者;近期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及抗感染类药物者;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急性感染期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彻底清创后,放置引流管,依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规范裁剪敷料,随后利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
观察组采用改良VSD治疗。彻底清创后,将修剪过的输液管固定于创面腔最低端后,以此作为冲洗装置;常规放置引流管,裁剪敷料并贴膜;每天选用2 000 mL 0.9%氯化钠溶液经输液管进行持续冲洗,操作中密切观察堵塞情况,防止0.9%氯化钠溶液进入薄膜间隙;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器。两组术后按时更换敷料并检查创面,如无脓性液渗出且创面新鲜,可直接关闭创口,否则进行重新清创。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细菌感染率;②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表[4]进行评估,共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③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浆CRP及WBC水平,采用DP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广州东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细菌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细菌感染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2.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1、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2.3两组CRP及WBC水平比较 术后,两组CRP及WB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RP及WBC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RP and WBC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RP及WBC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RP and WBC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与本组术前比较,a P<0.05
?
3 讨论
VSD为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生物透性敷料覆盖污染创面,可有效增加引流面积,继而实现立体式、全方位引流[5]。此外,由于敷料主要由泡沫空洞微结构构成,能阻止大块坏死组织接触并进入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彻底,连接负压吸引器后,敷料的这种结构亦可将部分坏死组织切割成细小颗粒物,从而降低堵塞风险[6-7]。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影响治疗效果,故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其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血浆CRP及WB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后污染创面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细菌感染率,缓解疼痛程度,控制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污染创面坏死物数量、引流量等因素是制约VSD处理能力的重要因素[8]。在出现创伤的早期阶段,创面组织渗血、渗液中常含有大量血小板、纤维蛋白、纤维素等促凝物质,这些物质聚集后可迅速凝结,从而形成血凝块、坏死物团块甚至菌团块,侵入VSD敷料细小过滤孔,引发堵塞,加之持续负压干燥环境可造成泡沫材料变性、干结,其内部疏松的引流结构不断塌陷,继而丧失引流作用,增加敷料更换频率及患者痛苦[9-10]。改良VSD通过添加持续冲洗装置,维持生物相容性敷料的相对湿度,可有效延缓其变性、干结时间,同时,带走多孔引流结构内滞留的细小堵塞物,进而延长敷料使用寿命,降低创口交叉感染率[11-12]。此外,通过引流管将血凝块、坏死物等引流出污染创面,可为组织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创伤后污染创面细胞增殖及肉芽生长[13]。通过连接负压装置则可提升引流彻底性,同时,扩大血管径,增加创面血流量及血流速度,从而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加快毛细血管新生,促进创面愈合,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微循环,增强白细胞活性,缓解炎症反应,调节CRP及WBC水平[14-15]。
综上所述,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后污染创面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细菌感染率,缓解疼痛程度,控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