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21-07-21孙伟
孙伟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彩超室,山东 枣庄 277519)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由一段肠管及相连肠系膜被套入相邻一段肠管内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果酱样便或血便、阵发性哭嘀、腹部包块等症状,多发于婴幼儿。该病与其他胃肠道疾病表现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已发生误诊或漏诊,若未接受及时有效治疗,极易诱发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2]。以往临床上常以X线平片检查为首选,但由于检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长期暴露在X射线中,增加患儿生殖腺辐射的损伤程度,且诊断准确性不佳。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直观套叠的各个部位及辨认病理性诱发点,运用价值较高[3-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小儿肠套叠的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5~28个月,平均(16.51±4.37)个月;发病时间1~22 h,平均(11.54±0.16)h。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5]中肠套叠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胶冻样黏液血便、阵发性哭闹、呕吐(粪臭味)等症状;套叠长度≤5 cm;患儿均存在酱样便或血便轻、无意识障碍;发病时间<3 d;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有感染、肠梗阻病史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接受过腹部手术者;精神异常者;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X线平片 首先指导患儿靠墙站立,然后前位摄腹部平片,密切观察患儿积气形态、软组织肿块影及形态、大小、部位等肠管积气情况,明确有无气液平面状况。
1.2.2 腹部超声 所有患儿均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Philips so-NOS4500),患儿取平卧体位,探头频率为5~11 MHz,将探头置于患儿腹部(充分暴露),以横、纵、斜切面全方位扫查,若发现同心圆或靶环征包块时,则需做进一步检测,测量包块最大外直径、内直径及径线,精确测量套筒内外圆或直径,并密切观察包块的具体位置,之后再精确测量其大小,再听取包块的内部回声及观察边界等情况,判断病灶周围有无淋巴结增大情况;详情检查相邻肠管是否扩张;掌握内部有无出血状况,腹腔是否存在大量的积液或扩张等状况。上述检查完成后,更换体位做下一步详情探查,观察包块有无发生变化等状况。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准确度[准确度=(真阳+真阴)/总例数]、灵敏度[灵敏度=真阳/(真阳+假阳)]及特异度[特异度=真阴/(假阴+真阴)],分析腹部超声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检查结果 经手术检查结果显示,9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中,确诊67例。其中回结型肠套叠31例(46.27%),回盲型肠套叠14例(20.90%),小肠肠道叠12例(17.91%),结肠肠套叠10例(14.93%);左上腹4例(5.97%),右上腹39例(58.21%),中上腹5例(7.46%),右侧腹11例(16.42%),右下腹8例(11.94%)。
2.2 腹部超声和X线平片诊断结果比较 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腹部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特异度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3。
表1 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and surgical results of abdominal ultrasound
表2 X线平片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and surgical results of X radiographs
表3 腹部超声、X线平片诊断效能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 of abdominal ultrasound and X plain film
2.3 声像图表现 患儿沿肠管的长轴处局部,可见中等回声及呈高、呈低相间的结构,即套筒征,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3 讨论
肠套叠是儿科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可分为结肠型、小肠型、回盲肠型(常见型),主要表现为患儿的某一段肠管套入与该肠管相连的腔肠中,进而造成肠内发生异常现象,临床表现为血便、腹痛、呕吐等症状,其中酱红色黏稠与腹部肿块具有特征性[3]。该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发群体多为婴幼儿,且少部分患儿发生肿瘤、息肉等器质性病变[6]。因此,找寻适宜诊断方案至关重要。
肠套叠具有各自特有的声像图特征,其中靶环和套筒是典型特征,更有利于观察和判断。当患儿有典型症状时,但病变处与腹部包块未触及的患儿,更应加强检查,防止误诊或漏诊。肠套叠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肠坏死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引起肠破裂而导致死亡,此时应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当肠套叠出现坏死时,其声像图特征可显示肠套内有积液存在、肠套远段的肠管有扩张迹象,且肠壁变厚,肠蠕动此时减弱甚至消失,无任何肠梗阻、腹水、血流信号。套入肠壁血流循环障碍的程度与套入的时间密切相关,套入部的血流状态对选择正确的复位方式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7-8]。X线平片可直观显示肠穿孔、肠腔积气,但影像表现为间接性,且重复性较差。而腹部超声检查因具有无创伤、成本低、可重复操作、无辐射及图像清晰等特点,同时,可利用超声的多频段功能全方面观察患者病灶处,通过血流成像定性诊断肠套叠,还可根据肿块内肠系膜血管彩色血流信号排除出血坏死性肠套叠,是目前诊断该病影像学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超声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X线平片(P<0.05);声像图表现为患儿沿肠管的长轴处局部,可见中等回声及呈高、呈低相间的结构,即套筒征,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充分表明实施部腹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肠套叠患儿准确度,经详细诊断后,可发现患儿腹腔内的包块需与腹股沟斜疝嵌顿及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与区分,X线平片给予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患儿腹部同心圆体征及靶环体征,但难以显示其特异性,因此,诊断价值不高。而通过腹部超声就能鉴别出同心圆体征的直径,甚至大于急性阑尾炎的同心圆直径,有利于判断病情,清晰观察到患儿肿块,且多发于右上腹部,与急性阑尾炎多发于麦氏点存在明显差异,还有利于降低漏诊与误诊率[9-10]。
综上所述,经腹部超声影像学在儿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声像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