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1燕,梁鸿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全脑病灶肺癌

冯 燕,梁 鸿

(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科;2.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0042)

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临床最为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且易被忽视,因此,常导致多数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以致病情恶化,发生转移[1]。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且患者预后极差,而全脑放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对缓解病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后仍会复发。厄洛替尼可抑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的形成与生长[2]。为进一步提升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58.84±3.65)岁;病理类型:鳞癌21例,腺癌24例。B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4~78岁,平均(58.72±3.72)岁;病理类型:鳞癌22例,腺癌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且经CT或MRI证实脑部有可测量病灶,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4]> 70分者;预计生存期> 3个月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感染或活动性感染者;有放疗禁忌证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A组患者行全脑放疗治疗,放疗期间常规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对症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使用热塑面膜固定头部,调整照射剂量为3 Gy/次,分10次进行,总剂量为30 Gy,频率为5次/周。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盐酸厄洛替尼片(苏州特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426,规格:150 mg/片)口服,15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经影像学检查脑部病灶消失,且无新病灶;部分缓解: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减少≥ 50%,无新病灶;稳定: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减少< 50%,或增大< 25%,无新病灶;进展: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增大≥ 25%,或出现新病灶[3]。临床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CC-Ag、NSE、CEA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调整离心转速为3 500 r/min,时间为10 min,提取血清,使用电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③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皮疹、腹泻、脱发、白细胞减少、乏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血清SCC-Ag、NSE、CEA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g、NSE、C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SCC-Ag、NSE、CEA水平比较(±s, ng/mL)

表2 两组患者血清SCC-Ag、NSE、CEA水平比较(±s, ng/mL)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SCC-Ag:鳞状细胞癌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EA:癌胚抗原。

组别 例数 SCC-Ag NSE CE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45 2.94±0.78 2.52±0.54* 28.81±3.59 26.19±2.53* 12.75±2.32 10.35±1.86*B 组 45 2.89±0.75 1.86±0.42* 28.44±3.62 24.22±2.84* 12.86±2.17 8.06±1.46*t值 0.310 6.472 0.487 3.474 0.232 6.497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皮疹、腹泻、脱发、白细胞减少、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是由于肿瘤细胞侵袭脑部神经,以致颅内高压,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功能及生命安全。目前,全脑放疗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常采取的方案,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缓解患者的病痛,但部分学者认为长期全脑放疗可导致患者难以忍受,升高患者颅内压,难以获得预期效果[5]。

厄洛替尼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过率,可增强辐射抗性,干扰肿瘤细胞的周期进展,从而促进细胞肿瘤凋亡,同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能力,具有提高放疗敏感度和安全性的优势[6]。本研究将厄洛替尼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但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SCC-Ag、NSE、CEA等指标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均呈现异常高表达,也是临床常用来鉴别、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7]。有研究表明,厄洛替尼可通过阻止酪氨酸激酶自体活化,抑制细胞周期的p27生成,从而控制肿瘤细胞增殖[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血清SCC-Ag、NSE、CEA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提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可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血清SCC-Ag、NSE、CEA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可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血清SCC-Ag、NSE、CEA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持续进展,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全脑病灶肺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