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常态防控下社区老年人抑郁与焦虑状况调查
2021-07-21叶晓丹林光耀
叶晓丹 林光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自爆发至常态防控期间,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均受到较大的损害,许多人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2]。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COVID-19的易感人群,也是重点防控对象。研究表明,老年人参与活动有助于调节心理障碍、应对心理危机,可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获得和保持身心健康[3-4]。疫情发生后,许多社区与养老机构均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受限、人际互动减少。而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老年人长期保持此种生活方式易产生孤独、苦闷、烦躁等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关注[5]。为进一步了解此特殊时期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温州市某社区户籍人口群中的老年人340名,年龄65岁及以上,均知情同意参与调查研究。
1.2 问卷调查 (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人口学资料。(2)健康问卷:①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6]:共有9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3分,将9个条目分值相加,获得总分范围0~27分。总分0~4分,没有抑郁;5~9分,轻微抑郁;10~14分,中度抑郁;15~19分,中重度抑郁;20~27 分,重度抑郁。②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7]:共有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3分,将7个条目分值相加,获得总分范围0~21分。总分0~4分,没有焦虑;5~9分,轻度焦虑;10~14分,中度焦虑;15~21分,重度焦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统计信息 本研究共340名老年人参与抽样调查。其中,男120名、女192名,年龄平均(72.30±5.52)岁,28份问卷数据不完整,剔除后剩余有效问卷312份。
2.2 不同性别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表1 不同性别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注:与老年男性比较,*P<0.05
项目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性别 男 120 2.98±4.10 2.56±4.13女192 3.30±4.39 3.83±4.60*t值 0.630 2.465 P值 0.529 0.014
2.3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表2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项目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年龄(岁) 65~71 152 2.80±4.33 3.80±4.28≥72 160 3.54±4.21 2.91±4.60 t值 1.535 1.766 P值 0.126 0.078
2.4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表3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项目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75 3.10±4.09 3.21±4.30初中 108 3.07±4.33 3.38±4.36高中及以上 29 4.03±5.19 4.00±5.78 F值 0.644 0.399 P值 0.526 0.671
2.5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表4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项目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婚姻状况 结婚 162 3.13±4.38 3.30±4.49离婚 37 2.89±3.80 3.27±4.30分居 3 1.67±1.53 1.00±1.73丧偶 110 3.38±4.34 3.49±4.61 F值 0.269 0.323 P值 0.848 0.809
2.6 不同宗教信仰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不同宗教信仰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表5 不同宗教信仰老年人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项目 n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宗教信仰 无信仰 132 3.20±4.48 3.58±4.75佛教 90 3.38±4.13 3.41±4.27基督教 61 2.80±4.29 3.15±4.50天主教 23 3.70±4.16 2.74±3.89伊斯兰教 6 1.33±4.27 1.33±2.07 F值 0.528 0.530 P值 0.715 0.713
2.7 疫情前后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比较 疫情常态防控下社区老年人群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评分均值为(3.18±4.27),广泛性焦虑量表评分均值(3.34±4.46)。既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老年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22.11%[8],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2.6%[9]。本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状检出率是28.5%,焦虑症状检出率是27.2%。疫情前后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6。
表6 疫情前后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本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与常态防控期间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其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老年人的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老年女性的焦虑评分高于男性。与疫情发生前比较,疫情常态防控期间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焦虑症状检出率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互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公园、菜场、广场等公共场合,疫情与常态防控期间这些场合开放受限,导致老年人活动区域受限、活动时间减少,日常生活方式受到冲击,人际互动交流、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减少。研究表明,社会活动减少均是引发老年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10]。老年女性的焦虑评分高于男性,可能是因为社区、公园、菜场、广场等场所往往以老年女性居多,因此女性受影响更大,焦虑症状更多。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体作为本次疫情防护的重点人群,其心理健康状态变化易被忽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抗疫防护情况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针对受疫情影响的老年人群体提出相应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对策:(1)从创伤后应激事件角度考虑,要注意疫情对老年人的持续影响,安排定期的心理体检,对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人群加强心理疏导,包括个案治疗与团体治疗。(2)要注意不正确的疫情信息引导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故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需要精准、及时、正向传递疫情相关信息与防疫知识,帮助老年人积极了解疫情情况,关注疫情后期老年心理健康问题。(3)利用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通过多媒体形式传播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加强老年心理健康宣教,形成心理自助、心理互助、心理求助的文化氛围,做好老年群体的积极心理引导,提高老年人口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