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治管理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2021-07-20李金梅
摘要:学生自治管理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指向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培养具有独特价值。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开展自治主题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锤炼自治管理能力,家校联动构筑立体的学生自治管理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自治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50-05
不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自主能动性,处于从属地位,经常是教师怎么教, 他们就怎么做。究其原因,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的地区的教育管理模式仍然是“一统天下”:统一教育目标、统一教育内容、统一教学及评价方式。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等基本能力被极度弱化,鉴于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陶行知曾说过:“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1]543。“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1]54。可见,自治不仅是一种教育原则,还是一种教育方式,自治会使学生找到当家做主的感觉。自治管理是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等基本素养的最佳途径。良好的自治管理素養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让学生的成长由“自发”走向“自觉”,对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由生活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治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完成活动目标。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开展自治主题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治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笔者在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实践探究到达成目标等一系列环节中,精心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的作用只是陪伴和在知识、技术、方法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或引导。在这样的氛围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被充分激发起来,实现了学生的自管和自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自治能力,使他们在自治中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学生还在自治中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激发了强烈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如,笔者观察到学生对班级的种植区感兴趣,发现学生经常讨论如何养护植物的话题,便与学生共同设计并开展了关于“植物认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首先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并在享受认养权利的同时尽自己的能力将植物养好,他们主动上网查阅资料研究每一株植物的成长习性和养护方法,并且在教师及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实地操作与学习。其次,学生们以个人名义申请认养一株绿植后,笔者为他们分别建立了一对一的认养档案,学生负责对绿植定期进行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养护工作,为植物营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学生们还与自已所认养的植物合影,并通过绘画或撰写认养笔记来记录与绿植共同成长的故事等。与此同时,学生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黄叶、枯萎、植株瘦长不粗壮等现象。教师启发学生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鼓励学生写邀请函,主动联系农科所的专家来实地讲授植物养护的方法和技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养护植物的责任心,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高度自治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民主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学生才能变以往的被动为主动,才能激发内心自我管理的动力,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提高完成计划的执行力,促进自治管理素养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锤炼自治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一种学习探究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发展学生的交流、沟通、包容、尊重等社会素养和学生的探究、批判、创新等认知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向未来社会的育人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当前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宣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与身边的同学组成4人或6人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教师让学生发言,但结果往往是几个学生的“一言堂”,使得本来畅所欲言的场面却变得呆板起来。而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让学生真沟通、真辩论、真选择、真合作、真探究,尊重每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承担相应的角色。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借助学生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且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学生的自觉自治,让教师“减负”,让教学高效。
(一)分工明确,深度合作,责任自治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一般由选题论证、制定方案、文献收集、调查研究、实践探究、总结展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任务较多,时间跨度较长。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有序推进、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小组分工首先要根据组员的特长、特点、能力大小进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能做成事情,让他们知道小组的共同任务和个人任务,为了实现共同任务而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负责到底。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小组内个人任务的完成正体现了这一理论,因为个人贡献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
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食堂的各种不良现象。学生发现食堂里每天都有浪费饭菜的现象,不少学生往往点了很多饭菜却只吃几口便将大量的饭菜倒进食堂门口的泔水桶中。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高度关注,一个主题为“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便应运而生。学生自发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方案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任务明确,并分解到组员身上。如,第1小组调查研究食堂浪费情况,组员有的负责制定调查问卷,有的负责设计采访提纲并深入学生、食堂工作人员中实地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进行文献研究了解浪费原因及对策。学生在实施计划时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当组员有了新的发现或获得进步时,笔者和同学们都会对其进行赞扬和鼓励;當发现有同学出现懈怠或畏难情绪时,学生之间就会相互提醒、监督和鼓励。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配合默契达到深度合作。通过各小组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现了严重浪费粮食的原因所在,并且制订了有关节约粮食的方案,向全校学生发起了“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倡议,带头迈出了“光盘行动”的步伐。学生还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光盘在食堂播放,亲手设计制作了宣传海报在食堂中张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饭菜浪费的现象,并得到全校师生及校领导的支持和赞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发现在自治管理模式下,小组成员们各司其职、权责分明,既互相监督又互助协作。他们担当着特定的角色,而他们的角色又是无法替代的,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适时评价,赏识激励,强化自治
“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赏识和肯定,他们会在激励中产生积极健康的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从而不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订评价内容、规则、方法,让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小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让评价规则启发学生遵守规则,实现自觉管理,促进自身和小组的共同进步;让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增强小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把“自治管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并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2]。教师在活动中要时刻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只有言之有据、恰到好处的赞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如在“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第2小组负责出黑板报。起初组内有个别学生信心不足,甚至以学习为由推脱小组任务,根据这一情况,笔者与绘画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组长在任务安排时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出黑板报过程中和最终效果展示的时候,笔者抓住机会引导学生从个人工作量及黑板报内容编排、版面设计、最终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学生都能客观公正地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经过两周的努力,学生在自治中终于让黑板报完美出炉了。笔者不仅在全班学生面前对参与者进行表扬,还将他们的作品拍摄下来参加学校的黑板报评比。评比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事实证明,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对他们取得成绩的赞赏与肯定,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创造热情。
(三)发现问题,智慧解决,高度自治
笔者策划的综合实践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加强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治管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实践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成性的问题。面对新问题,有的学生依赖性强,不知道该怎么做,出现畏难退缩的行为。笔者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理性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在高度的自治中完成活动。另外,有的小组长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听不进其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自作主张。甚至有的小组长认为自己是组长,便以组长的身份来要求组员做这做那,而小组成员常常是心有意见却被动服从,致使小组缺乏民主和谐的良性合作方法。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出谋划策、畅所欲言,积极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笔者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对他们的建议行为首先进行充分的肯定表扬,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设想、论证,形成决议后便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还有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遇到难题互相推脱,甚至推卸责任,使得整个小组行动缓慢,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主要通过自主管理、责任到人、规定期限和定期检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并采取适当的奖罚措施,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带头作用,有时还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自治自主性。但笔者在观察活动时发现:学优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发言汇报的次数明显高于学困生。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困生常感到无事可做,甚至去做与活动内容不相干的事情。因此在小组评比中,由于有些学困生拖了小组的后腿,大家对其产生了意见,甚至出现了组内不和等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及时做好学生之间的“调解师”,并组织一些学生间的帮扶活动,尽可能地为那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合作机会的增多,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成就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使学困生对自己的任务全力以赴。笔者除了对学生进行任务分工外,还对他们进行角色分工,例如,轮流让学生做组长,或担任监督者和记录者等,做得好的将得到奖励。在角色更换中,学生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各个角色的责任与义务,也就学会了换位思考与互相理解,从而更加严于律己,使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加强家校联动,构筑自治管理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需要与家庭、学校、社区持续互动,其内容及活动场所均具有开放性。因此指向自治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笔者非常重视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围绕活动目标和内容,经常利用座谈会或微信群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自治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鼓励、建议、引导家长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家庭实际情况,与家长共同制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治管理计划。在培养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时,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关注了解孩子的思想,增进亲子情感,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主题为“食品安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与家长一同查阅文献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去超市学习看食品标签上的成分,与家长共同品尝舌尖上的美味,与家长共同买菜,体验做菜的乐趣,体会父母家务的辛苦。成果汇报展示时,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手抄报等,谈他们的体验、感受、收获。家长们纷纷感慨:参加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后,孩子以往那种依赖、懒散、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渐渐淡化了,他们会主动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自理、自律和自治能力。[1]543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李金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项目学习:理念、优势与改进[J].教育学术月刊,2021(2):88.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