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2021-07-20宋佳徐睿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新媒体

宋佳 徐睿

摘 要:近年来,有关医患冲突的各种新闻通过新媒体平台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由于新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群体性的特点,易于把兴趣爱好趋于一致的人聚集在群体中,群体聚集容易产生舆论效应。舆论效应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产生的是正面影响抑或是负面影响,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对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更青睐于报道医患之间的冲突事件,在未调查取证前就将事件原因归责,不能做到公正、客观、专业,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因此,积极利用新媒体多角度报道医患冲突事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转变公众对医者的负面印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氛围。

关键词:新媒体;和谐;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36

1 医患关系及新媒体概述

1.1 新媒体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是媒体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新媒体的“新”主要是相对于“旧”媒体或者我们将他称之为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新兴工具与传统媒体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他要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强的优势,比如在传播的广度方面、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方面、信息传递的速度等方面都极富成效。新媒体是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包括微博、朋友圈、公众号、推特、脸书等信息获取及发布平台。新媒体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技术共同作用于传播媒介而产生的新事物。

可以将新媒体的特点大致总结为几点,分别是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群体性。首先是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最大优势,用户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针对某一事件发表个人意见看法,信息发布的原创者也可以同用户互动交流;新媒体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因此共享性也就成了必然,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被互联网用户快速转载,用户的身份在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接收者之间不断转换;新媒体涵盖信息资源量丰富,无论是从信息资源的种类还是信息自愿的数量上都相当惊人;新媒体的受众以群体划分,易于把兴趣爱好趋于一致的人聚集在群体中,比如星座论坛、经济政策贴吧、健康生活等,不同的板块划分出与之对应的群体,群体聚集容易产生舆论效应。

1.2 医患关系概念及特点

医患关系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分别理解。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在具体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个体间的特定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不是孤立的个体关系,他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社会因素作用于医患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现代意义上医院的诞生,使得医患关系从传统的“个体对个体”的形式进化成为“群体对群体”的形式,那么狭义医患关系的概念就不能够完整的诠释医患关系内涵的全部,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群体和与患者为中心的一方群体在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我们接下来讨论的医患关系指的就是广义意义上的医患关系。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仍然是以和谐为主。通过查找相关数据就会发现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国民人均寿命逐年增高。虽然,医疗纠纷的数量在增多,但与此同时年诊疗人次增长的速度较之更快,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疗纠纷的绝对值是在下降的,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就是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是和谐的。

1.3 新媒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传播作用

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医患关系或是处在水深火热中,或者认为医患关系的主流仍然是二者之间的矛盾,一提到医患关系就会首先想到近期发生的“血泊中的陶勇医生”以及“哈医大一院殺医”“因某疾病住院天价花费”等事件,这些联想与新媒体的各种渲染和相关报道密切相关联;另一方面,经过新冠肺炎疫情全民齐心共抗疫的阶段,民众也意识到了医者的伟大,无数默默在抗疫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身体力行的捍卫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誓言,民众看到了医患在方舱共舞的场景,也看到了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全权托付和无条件信任,这些内容的呈现也与新媒体的正面报道息息相关。影响医患关系好坏的因素很多,新媒体的舆论传播导向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新媒体环境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 不客观的媒体报道

新闻媒体应该是医患事件客观真实的传音筒,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的报道首先需要做到立场中立,要以无利害冲突关系的第三方视角去报道。而近年来的各种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中媒体大多数会以患者角度去转述,比如“某某患者陈述说、某某患者称”等,由于患者弱势群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媒体很容易就会以偏帮患者一方的角度报道医患纠纷事件,医方的话语权相对处于弱势;其次,新媒体要做到客观公正,客观不仅是指将事件单纯的报道呈现,媒体若是不辨真假的转述相关信息,不具备去伪存真的能力,那就不是真正的客观。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在事情真相还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用敏感标题命名以博取公众眼球,如“八毛钱治好要价十万元的病”“助产士将患者肛门缝死”等。

2.2 医患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反转频现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数目庞大的虚假信息可以随时被发布、转载、订阅,网络空间信息发布的隐藏性、匿名性弱化了发布者的责任心,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以及渠道的多元和便捷,容易使得针对某一医患事件的评价形成舆论效应,舆论的形成往往是在事件真相未调查清楚之前,如“盲人摸象”般每个看客仅在对事件了解部分之后就开始发表个人言论并集群形成舆论,这样的舆论往往与事情真相南辕北辙,最终极容易形成新闻反转,类似的新闻反转事件比如“八毛门”“哈尔滨323伤害医务人员”“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案”等。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和谐新媒体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