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路径分析
2021-07-20王群
王群
摘 要:近年来,高校应届生面临毕业压力、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增大的局面,可能诱发更多心理危机。高校应依据生命至上、系统性、及时预警、联动性等干预原则,通过心理危机风险识别和评估、危机风险防控、跨部门联合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等四个途径,针对应届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助推高校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41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门槛提高、社会就业竞争增大、考研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应届生毕业、就业和升学压力增强,可能诱发更多的心理危机风险。有研究总结某高校学生自杀危机案例,发现自杀学生中毕业生占比最大,本科生自杀者中大四学生人数最多,且每年3-5月是自杀高峰期。因此,做好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确保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领学生构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推高校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1 高校应届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1.1 毕业压力增大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高校要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大学毕业门槛的提高,势必加大毕业难度,增加毕业压力。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保证和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会严抓考试、狠抓教学和毕业质量,其学生学业和毕业难度都相对更大。另外,在院系或学科层面,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拟申请硕士或博士点的专业,对毕业生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结题、毕业论文审核、答辩考评等方面提出比其他院系或专业更高、更严的毕业达标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增加毕业压力。居家隔离期间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容易受到網络质量、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返校进行论文所需的实验或数据采集,可能严重影响论文完成和论文质量。
1.2 就业压力增大
应届毕业生总量增加,社会职位供给不足,尤其是企业人才客观需求下降,应届生就业难度增大。拉勾大数据研究院《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报告》显示,我国2020年应届毕业生高达874万,比2019年增加40万人;受疫情影响,39.29%的企业缩减了校招岗位。同时,部分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尤其是学历、社会实践与实务工作经验、英语和计算机考试等级证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毕业生“求职难”“就业难”问题。此外,对于部分应届生来说,疫情期间求职和就业渠道不够通畅、返校和外出受阻,耽误了线下实习和试用机会,阻碍了线下求职过程,给面试和顺利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1.3 升学压力增大
随着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多、“僧多粥少”现象更加明显,加之考核难度逐年加大,升学压力显著增大。《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341万人,比2019年增长17.59%;往届生比例不断提高。
在硕士研究生升学考试方面,一是各高校推免名额比例增高,考研难度加大,如“双一流”建设高校保研率一般在40%左右,部分高校甚至高达50%及以上。二是备考压力大、时间长,大部分学生复习时间长达半年,跨专业或者报考目标定位较高的复习时间更长;拟报考专业和院校综合信息分析难度大,目标定向困难;复习状态不规律、不稳定,容易受到同寝室、同班、同专业其他考研同学干扰,影响复习效率。三是初试难度增大,数学考试难度稳居高位,专业课考试不指定含参考教材在内的复习资料;尤其是深圳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从2021年起进行研究生招生改革,将专业硕士学位考试科目中的数学二、英语二相应调整为数学一和英语一。四是复试难度加大,各专业复试资格分数线历年升高,复试时对考试的评价要素增多,侧重于关注其潜在研究能力和培养潜质;调剂难度增大,调剂名额减少、网络窗口开放时间短,部分高校不再接受调剂学生。
2 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2.1 生命至上原则
按照《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等文件要求,高校要“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心理危机发生后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展开干预行动,立即脱离危险情境及时上报危机信息、准确评估伤害风险。干预中要以学生为本,将“生命至上”理念贯穿始终,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2.2 系统性原则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防控预案,制定标准化、操作性干预流程和路径,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提前做好校内外软硬件干预资源储备,确保干预路径绿色通畅、干预过程专业有效、干预结果高效满意。
2.3 及时预警原则
危机干预重在早防范、早预警和早干预。高校要主动策划和实施毕业季心理教育和帮扶工作,培养毕业生积极心态、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主动排查存在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重点学生,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减轻心理压力,让危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减少危机发生概率和不良后果。
2.4 尊重和保密原则
要严格遵守心理危机保密原则,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其人格和自尊。要避免贴负面标签,禁止将帮扶和干预责任“下放”给心理委员、舍友等学生同辈;若确实需要学生参与,需遵照保密原则,防范隐私信息通过外泄和传播。
2.5 联动性原则
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校医院以及各院(系)、研究生院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等负责人要参与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领导工作。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也需要校内多部门联动、合作,及时、高效识别危机风险,防控危机的发生和恶化。当危机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时,高校要联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公安110系统协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