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驱动力的培养
2021-07-20吕华
吕华
【摘 要】语文,就像是挂在天上的月亮一样,给人们带来静谧的月光,让人们感受到了神秘的氛围,只有不断观察它,走进它,你才有可能挖掘出它背后的秘密。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业的要求,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筑建自己的学习大厦的基础。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探索的主要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围绕生活、情境、问题、合作、实践展开,能够加快学生对阅读的探索步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034-02
【Abstract】Chinese,like the moon hung in the sky,brings quiet moonlight to people and makes people feel the mysterious atmosphere. Only by constantly observing it and entering it will you be able to discover the secrets behind it .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tudying Chinese are not only academic requirements,but also their own development needs,which are the basis for students to build their own learning buildings. Read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is also the main direction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develop students' driving force for reading, and focus on life,situations, problems,cooperation,and practice,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students' exploration of reading.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Reading; Driving force
小學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是想要给学生一个参与语文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知识的力量,把握阅读的技能,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要推动者,找到语文阅读的驱动力。
一、开垦生活的土地——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阅读驱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开垦生活的土地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阅读驱动力。学习《北京的春节》,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节日的魅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欢度春节用的红灯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春节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学生回想自己过春节的经历,分享了春节吃饺子、贴春联、挂灯笼等活动,表示春节到来的时候,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红色、喜庆的样子,人们的脸上也会洋溢出放松、喜悦的情感。接着,笔者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看一看老舍笔下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阅读课文后,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节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分享了小年、除夕、大年初一等主要活动,展示了北京浓厚的年味。学生将自己欢度春节的方式与老舍描写的春节活动进行对比后,发现人们的庆祝方式大体是一样,庆祝的意义也是相同的,很快就理解了老舍对春节的心情,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意识到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只有站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语言的特点。这样,笔者通过开垦生活的土地,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二、开垦情境的土地——培养学生情感共鸣的阅读驱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开垦情境的土地来培养学生情感共鸣的阅读驱动力。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鲁滨逊的故事,知道他是怎样迎难而上的,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鲁滨孙漂流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鲁滨逊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知道了其是如何在荒岛环境下一点点改变自己的。学生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便开始了课文的阅读。在课文中,学生知道了鲁滨逊是一个英国人,由于在航海中遇险而流落荒岛,在荒岛上,鲁滨逊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依靠生活资料,自己制作工具,勤劳耕作,同大自然斗争,让自己在荒岛上过得好一点。学生认为鲁滨逊是一个有着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性格的人,他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笔者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了解鲁滨逊后来的故事。学生在课下阅读中,熟悉了鲁滨逊的故事,清楚了鲁滨逊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
三、开垦问题的土地——培养学生探索答案的阅读驱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开垦问题的土地来培养学生探索答案的阅读驱动力。学习《自相矛盾》,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深刻含义,学会在现实中应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相矛盾指的是什么?卖矛和盾的人犯了怎样的错误?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围绕问题对课文进行了剖析,知道了卖矛和盾的人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不惜夸口说大话,认为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矛,什么盾也抵挡不了,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盾,什么矛也刺不进来。周围人找到了他表达的漏洞,让他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导致他哑口无言。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后,对成语的含义有了基本的理解,认为卖矛和盾的人夸耀其词,没有做到诚实买卖,表示会吸取其中的教训,做一个严谨、诚信的人。这样,笔者通过开垦问题的土地,推动了学生探索答案的步伐。
四、开垦合作的土地——培养学生团结沟通的阅读驱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开垦合作的土地来培养学生团结沟通的阅读驱动力。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并将小雨来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画面表演出来,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分组后,很快就合力对课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表演的主要人物,分析了不同人物的形象。学生还讨论了舞台表演的细节,利用废旧材料设计了舞台背景、人物服饰等,让舞台表演变得更加真实。在实际表演中,学生演出了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一面,揭露了敌人的残忍,呼吁大家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昌盛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这样,笔者通过开垦合作的土地,培养了学生的默契,增加了学生沟通的机会。
五、開垦实践的土地——培养学生直观体验的阅读驱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可以通过为学生开垦实践的土地来培养学生直观体验的阅读驱动力。学习《夏日绝句》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笔下项羽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探索诗词背后的故事。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知道了项羽的遭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项羽的主要事迹,清楚了项羽的所思所想。接着,学生又对诗词进行了品味,理解了诗人眼中项羽的形象,联想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豪迈情怀,表示会做一个正直、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这样,笔者通过开垦实践的土地,给了学生直观体验的机会。
总之,本文通过开垦生活的土地、开垦情境的土地、开垦问题的土地、开垦合作的土地、开垦实践的土地,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阅读驱动力,培养学生情感共鸣的阅读驱动力,培养学生探索答案的阅读驱动力,培养学生团结沟通的阅读驱动力,培养学生直观体验的阅读驱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军.研究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
[2]林翠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
[3]丁艳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4]戴云.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教学方法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