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
2021-07-20阎友兵欧阳旻胡欢欢
阎友兵, 欧阳旻, 胡欢欢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0 年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些重要战略判断为泛珠三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即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四川、湖南、贵州、云南、香港和澳门,联结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总量、人口数量、陆地面积占比分别超过全国的1/3、1/3、1/5,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旅游合作成为区域合作重点。2017 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长沙召开,会后成立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大联盟,这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优良平台,并且每年该会议都会商讨决定区域合作重大事宜。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区域旅游合作初显成效,但区域间发展差异大和发展关联性较低仍是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升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必须站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落脚点,构建合理的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对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一、文献概述
因为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以目前未见国外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开展的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但从其他视角探索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相关成果已有许多。最早的研究见于1991 年AIEST 第41 届年度代表大会上,有与会专家认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协调才能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随后有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譬如De Keyser 等[2]在对游客进行旅游质量审核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质量计划;Richard 等[3]通过访谈塞浦路斯酒店员工,认为酒店管理层、国家旅游组织应在目的地旅游质量提升中发挥协调、指导作用;Muzaffer 等[4]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多数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提升游客和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Manuel 等[5]以墨西哥铜峡谷为例,从社区利益相关者和游客视角构建了旅游业发展质量提升的概念模型。可见,国外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多关注游客和目的地,虽然未见测度体系,但也明确了让游客受惠和促进目的地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国内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开展的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研究也较为少见,但从其他视角开展的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首先,在概念界定上,陈秀琼等[6]认为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刘大均等[7]认为旅游业发展质量是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旅游者评价的综合反映;钟士恩等[8]认为旅游业发展质量包含游客的旅游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发展质量;魏婕等[9]认为旅游业发展质量是旅游业产业投入效率的提高以及在增长过程中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李淑娟等[10]认为旅游效益质量是旅游发展的“质”,是满足旅游发展需要和消费需求的程度,旅游规模数量是旅游发展的“量”。其次,在测度体系构建上,除上述学者将概念界定与测度体系构建直接对应外,宋长海[11]从旅游业发展环境、游客、旅游企业、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等五方面构建了测度体系;叶建赓等[12]从产业要素、结构、运行、产品、公共服务、环境、信息化质量等七方面构建。最后,在分析方法上,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7,11]、熵值法[10]、DEA[9]、指数测算[6,9,13]等。
由此可见,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研究越来越关注发展效率和规模并存,且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直接促进了旅游消费增长,以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为代表的更深度、多元的体验式旅游逐渐成为主要旅行方式,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已具备,其关联效应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优势已充分凸显,对国民经济贡献也在逐渐增大,所以以高质量发展视角重新审视旅游业发展质量也应提上日程。
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体系构建
(一)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结合高质量发展研究[14-16]来看,高质量发展视角主要关注新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供需等方面。严旭阳[17]、张新成等[18]提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并在旅游业发展质量注重规模和效率并举基础上,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定义为: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推动旅游业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结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并参考高质量发展测度的已有成果[18-22],本文认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质量应当包含发展活力、发展效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二) 指标选取与说明
根据上述测度体系构建的思路,遵循全面性、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本文构建包含7 个二级指标、17 个三级指标以及60 个四级指标的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表1)。
表1 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
发展活力。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旅游供给活力和需求活力。供给活力反映旅游供给一侧(产业本身、供应主体) 的增长率;需求活力反映旅游需求一侧(游客旅游消费、游客数量)的增长率。
发展效益。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旅游产出效率和产出质量。产出效率反映旅游要素投入与产出间的比例关系;产出质量反映旅游企业经营绩效、旅游产品经济收益以及旅游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旅游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通过加大旅游创新相关人财物投入,推进旅游业态、产品、技术、模式等创新,促进旅游专利、相关学术成果等旅游创新产品出现。
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产业结构、城乡和区域协调,从产业结构、城乡、区域三个层面对比旅游相关要素分布情况,明确区域间旅游发展差距,以利于推进旅游业发展与整体经济发展相协调。
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资源消耗、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旅游业作为资源环境依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减少资源消耗、注重环境治理以及加强生态保护,努力建成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绿色共生的新型旅游业。
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开放规模和开放水平。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必须开展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以扩大开放规模、提升开放水平为主要抓手,着力提高区域旅游国际吸引力。
共享发展。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旅游业发展应关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分配和美好旅游生活。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能刺激人们旅游出行,旅游资源公平分配能促进人们享受公平正义的旅游服务,美好旅游生活实现要确保人们更乐意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推进旅游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及说明
根据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本文收集了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9 省区的相关数据,不含香港和澳门,数据来源于各省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部分指标处理见表2。
表2 部分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计算方法
(二) 研究方法
一是熵值法。熵值法能有效避免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干扰。本文使用熵值法对2010—2019 年泛珠三角9 省区四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进而求出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计算参考孙鲁运等[23]的研究,其中四级指标权重越大,说明各省区在该指标上差异越大。
二是区域差异分析。本文的区域差异分析是分析研究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质量差异。一方面采用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来分析2010—2019 年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总体区域差异变化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二级指标平均值,详细分析各省区间的旅游发展差异。其中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计算参考赵丹等[24]、马丽君等[25]的研究。
1.变异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Xθi表示第θ 年第i 个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X¯为泛珠三角9 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均值。
2.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Xθi、Xθj为任意两省区第 θ 年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a=9。
三是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用来确定研究区域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和关联程度,利用Moran's I 指数定量描述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在空间的分布特点。本文使用ArcGIS 软件计算2010—2019 年泛珠三角9 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的Moran's I 指数,并讨论研究区域的空间关联程度。计算参考王华春[26]的研究,公式如下:
其中wij为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
四、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一)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时序变化分析
将表1 中四级指标权重与其无量纲化值进行加权求和,可得到每年泛珠三角9 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通过对其取均值,可得到2010—2019 年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结果见表3。
表3 泛珠三角9 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测度结果
首先分析总体旅游业发展质量时序变化。从发展质量水平高低看,泛珠三角2010 至2019 年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在0.2192 至0.3268 之间,表明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从发展变化看,泛珠三角2010 至2019 年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由0.2192 上升到0.3268,上升了49%,除2013、2014 年有些许下降外,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结合表1 的四级指标权重看,以0.0167(即1/60) 为界,发现除了发展效益、创新和开放发展有较少四级指标权重低于0.0167 外,其余维度四级指标权重有许多低于0.0167,协调和绿色发展维度大多数甚至低于0.01,说明目前发展效益、创新和开放发展对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的促进最为明显,是造成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源头。
其次分析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时序变化。从排名看,广东、四川、福建稳居前三,其余省区排名存在波动,云南由2010 年第6 名上升至2019 年第4 名,贵州由第9 上升至第5,湖南由第7 上升至第6,广西由第8 上升至第7,江西由第3 下降至第8,海南由第5 下降至第9;从发展变化看,虽然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在2014 年前后出现波动,但之后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从省区发展水平高低看,2010 年大部分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在0.2 左右,只有广东超过0.3,旅游业发展质量偏低,这种情况随时间推移有了一定好转,2019 年大部分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在0.3 左右,广东从0.3488 增长到0.4952,实现了快速增长,湖南、广西、江西、海南也实现了增长,但仍低于0.3,旅游业发展质量亟待提升;结合总体水平看,广东、四川、福建旅游业发展质量在10 年中均高于区域总体水平,江西、云南分别在2010、2018 年高于区域总体水平,其余省区一直低于区域总体水平。
(二)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划分与空间演化特征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利用自然断裂法将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划分为高、较高、较低和低四个等级;根据等级取值,利用ArcGIS 软件,对泛珠三角9 省区进行空间可视化,结果见图1。
由图1 可知,2010 年处于旅游业“低”发展质量等级的是贵州,处于“较低”等级的是海南、云南、湖南、广西,处于“较高”等级的是四川、福建、江西,处于“高”等级的是广东。到2019 年,处于“低”等级的是广西、江西、海南,处于“较低”等级的是贵州、湖南,处于“较高”等级的是四川、福建、云南,处于“高”等级的是广东。
图1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等级空间分布
从旅游业发展质量等级变化看,最终云南、贵州、江西、广西、海南旅游业发展质量等级发生了改变,其中云南由较低上升为较高,贵州由低上升为较低,江西由较高下滑为低,海南由较低下滑为低,广西由较低下滑为低,其余省份等级10 年保持不变。从旅游业发展质量等级空间分布和演化看,高与较高等级省区主要集中在泛珠三角两端,低与较低等级省区主要集中在泛珠三角中部,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这一空间分布格局在10 年中总体呈稳定状态,个别省区在较低和低等级之间波动。
(三)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分析
1.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总体区域差异分析
根据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9 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可计算出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结果见图2。
图2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差异系数变化趋势
由图2 可知,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且波动主要出现在2012 和2014 年,最终变异系数从0.2639 下降到0.2067,下降了21.67%,基尼系数从0.0707 下降到0.0516,下降了27.02%,综合差异系数变化趋势来看,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总体区域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
2.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二级指标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具体差异,本文通过观察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9 省区各二级指标加权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来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泛珠三角9 省区二级指标加权平均值及排名
首先从各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大小看,各省区在发展效益、创新和开放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发展活力和共享发展,最后是协调和绿色发展,这也与时序变化分析中的权重分析形成呼应。
其次从各二级指标加权平均值排名看,排名第一的广东,在发展活力、协调发展方面居于末位,但其余方面均明显领先于其他省区,说明广东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如何进一步激发旅游发展活力和推进区域内旅游协调发展是关注重点;排名第二至第三位的四川、福建,除了在发展活力方面处于中等偏下外,在多数方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当然也存在短板,如四川的开放和绿色发展分别处于第六、八位,福建的协调发展处于第六位;排名第四至第五位的云南、湖南,除了在多数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外,也保有明显优势,如云南的开放发展处于第三位,湖南的共享发展处于第二位;排名第六至九位的江西、广西、贵州、海南,虽然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但也有各自优势,最明显的就是除了海南外,在发展活力方面均位于省区前列,当然海南在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方面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四)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关联分析
将泛珠三角9 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导入ArcGIS 软件进行Moran's I 指数计算,以判断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空间关联性,结果见表5。
由表5 可知,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数的Moran's I 指数均为正,但10 年内z得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业发展分别与邻近省区相比基本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但由于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区域旅游发展关联性较弱。由此可知,虽然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在逐步缩小,但在旅游业发展质量提升方面各省区间还未形成良好的区域旅游协作,这也是目前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表5 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的Moran's I 估计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旅游业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区域差异计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从时序变化、空间演化、区域差异、空间关联四方面对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研究结论如下:
(1) 2010 至 2019 年,除 2014 年前后出现部分下降外,泛珠三角总体旅游业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发展效益、创新和开放发展的作用开始凸显,但总体水平偏低,大部分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在区域总体水平之下。
(2) 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质量“两端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稳定状态,个别省区在较低和低等级间波动。
(3) 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业发展质量区域差异随时间推移波动下降,整体差异呈进一步缩小趋势,其中发展效益、创新和开放发展三方面区域差异最大。
(4) 2010 至2019 年,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不明显。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追赶领先地区,提升泛珠三角总体旅游业发展质量。各省区在参考旅游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合作机制、合作平台、泛珠合作机制,积极借鉴和吸收广东、福建等领先地区的发展经验,客观分析自身旅游发展短板,选取更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逐步缩小区域差异。
二是发挥各省区旅游资源优势,早日形成泛珠三角旅游大串联。根据《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大联盟合作协议》,以涵盖泛珠三角的旅游线路为依托,各省区同心协力,尽快完成泛珠三角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滨海、养生、红色等不同主题的旅游精品打造,促进各省区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深化区域间旅游合作,形成区域旅游大串联,给游客“一程多站式”的精品旅游体验。
三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尤其要重视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发展效益方面的提升,在创新方面,各省区要重视旅游创新人才队伍和平台的建设,在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以科技、文化、产品、模式、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旅游创新体系;在开放方面,各省区要抓住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机遇,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以政策沟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力度,以贸易畅通扩大国际旅游市场交流,以资金融通推进中外旅游投资创新,以设施联通保障整体旅游环境稳定;在发展效益方面,各省区要瞄准和锚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紧扣深化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通过旅游业态、产品和发展模式的不断提升,优化旅游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需求动态平衡,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实现旅游发展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