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与疫情之下出口贸易怎样“稳中提质”?
2021-07-20童元松
童元松,印 梅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经济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南通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新贸易壁垒与保护主义不断出现,导致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2019年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世界经济仅增长2.9%,为十年来最低水平。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肆虐下,大量行业停摆,企业停产,货运不畅,贸易限制性措施剧增,世界贸易活跃度大幅下降。WTO预测2020年世界货物贸易将下跌13%至32%,倒退程度尤甚于国际金融危机。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将收缩5.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在保护主义与疫情的双重打击之下,我国的企业该怎样应对变局以共克时艰,出口贸易该怎样化危为机以实现“稳中提质”?本文将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以分析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以数据与图表探索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几点显著变化,并针对保护主义、疫情、市场竞争等不利因素,思考相应对策。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不少文献研究了汇率、全球价值链嵌入与贸易自由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Verhoogen[1]研究发现,墨西哥比索贬值之后,该国高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份额反而增加了,其归因是汇率贬值促使出口贸易企业产品质量升级。Chatterjee等[2]基于巴西出口贸易企业的研究发现,生产率高的出口企业依市定价的能力更强,其出口的产品质量更高。Berman等[3]和auceglia[4]分别研究了英、法、瑞士企业出口贸易的情况,结果发现,中间品进口所占比例较高的出口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冲击相对稳定。Sato与Zhang[5]研究发现,外汇汇率波动对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有负面冲击,但如果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则有利于缓解该不利冲击,甚至产生正向作用。关于出口贸易的自由化方面,Feng[6]基于我国和欧盟、美国企业贸易情况探析了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他们发现,加入WTO降低了相关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不确定性,明显促进了我国出口规模。这些文献在关注汇率风险的同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加大国际贸易自由化对出口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内研究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较多,也有少量文献研究了新型贸易壁垒、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价值链与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关税保护作用有所下降,而环保标准、技术与劳工等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不断加大。[7]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干扰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秩序,国际市场供给与需求双双下降,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出口贸易的格局变动,因此我国需促进国际多边合作,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创新商务运营模式。[8]着眼于全球价值链,韩德超[9]研究发现,当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行技术升级、链条攀升时,往往受到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及品牌的控制。发达国家甚至迫使发展中国家企业被俘获在全球价值链中创新性与附加值均较低的生产与组装环节。[10]关于出口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其应对策略,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下降能够促进我国出口扩张与升级,自由贸易协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降低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效应。[11]周荣军[12]进一步提出我国应建构外部冲击的预警机制,加强加工贸易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有着较为复杂的影响,企业的应对策略需要考虑到对外投资、技术创新与融入全球价值链等。张会清、翟孝强[13]认为,人民币升值阻碍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增长,但有助于出口结构升级换代,我国应当鼓励企业增加在欧元区投资于高端制造业或以收购方式获取迫切需要的核心技术,并以此促进我国制造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且获取更高的地位,促进出口贸易稳中提质。程凯、杨逢珉[14]实证研究后主张,我国企业应借助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进口产品质量,由引进、吸收到再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量增质优。张天顶、吕金秋[15]认为,汇率波动的幅度越大,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越不利,若企业提高生产率则可促进出口贸易的量与质。鲁晓东、刘京军、陈芷君[16]研究发现,大出口商如果兼为大进口商,那么该出口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免疫力较强,尤其是多产品的出口厂商的出口贸易更为稳定。印梅、张艳艳[17]经实证研究后得出启示,我国应当推进“再全球化”进程,为优化市场结构与拓宽出口渠道,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联系,并以此强化出口贸易的稳定性。这些文献均认为出口企业若克服汇率风险,提高生产率,恰到好处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将有利于出口贸易稳中提质,但没有结合保护主义与疫情论述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本文将结合近十几年来的数据提炼出几点关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诸多障碍、不利因素与应对之策。该研究成果从多个新视角丰富了我国出口贸易稳中提质的策略,对我国深化数字经济与促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制定、出口企业规划发展战略与防范风险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紧密结合如何克服保护主义与疫情的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需要深化发展绿色经济,借势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扩大出口贸易规模,依靠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提升出口贸易质量,巧用金融工具以规避外汇风险,融入全球价值链且占据更多的中高端环节以开拓新局面。
二、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数据呈现出的几个显著变化
1.出口贸易增速起伏较大
由图1、表1可见,近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总值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0.3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6万亿美元,“十三五”期间我国进出口总值多次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出口贸易同比增速则有较大起伏,从35.4%到16.0%不等,体现出不够稳定的特点,其影响因素包括世界经济波动、国际金融危机、贸易环境变化及疫情蔓延等。难能可贵的是2020年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等多重压力之下出口逆势增长3.6%,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图1 2001—2020年我国出口贸易总值及增速
出口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是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搞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路径,因此我国要多管齐下,推动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2.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差距扩大
由表1可见,近10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稳中有降,经计算,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份额由44.0%降至27.1%,相反,一般贸易出口则持续上升,份额由48.3%升至59.3%,其他方式的出口贸易也显著增加。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一增一减以致差距明显扩大,是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一个显著标志,意味着我国在世界价值链中逐渐向中高端迈进。我国出口企业要持续进行生产结构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贸易优势,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效益。
表1 2011—2020年我国分贸易方式的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
3.除国有、外商投资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出口份额大幅增加
由表2可见,近10年来,国有企业出口金额稳中有降,经计算,其占出口总值的份额由2011年的14.1%大幅降至2020年的8.0%,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金额保持稳定,但所占份额也大幅下降,由52.4%降为36.0%,这说明这两类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我国对外资的依存度也有所降低。与此相反,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其他企业”的出口金额与比重均大幅上升,金额增长至2倍以上,所占份额由1/3上升至54.1%,可见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对出口贸易的贡献已占半壁江山,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尤其是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国企、外企出口分别下降12%、3.5%,私营企业却逆势增长12.8%,为稳外贸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国家需要持续优化对私营经济的政策环境,在税收、融资、进出口与科技攻关等方面给予它们更多的支持。
表2 2011—2020年我国分企业性质的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
4.出口地分布更均衡,东盟份额快速增长
由图2可见,近10年来,我国分国别的出口贸易金额更为均衡,目前美国、欧盟与东盟所占份额相差不大,日、韩、拉美与非洲占比相近。结合表3数据可见,向亚洲、非洲、美洲与大洋洲的出口贸易金额均明显增长,其中向东盟出口增长最快,经计算,其所占出口份额由9.0%大幅上升至14.8%,向非洲出口的份额也略有增长。相反,我国向中国香港和日本出口的所占份额分别下降4%和2%左右。这说明我国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有较大的贸易潜力,这有利于增强出口贸易的抗风险能力。近10年中,名列前茅的出口国别(地区)有所变化,2011年前4名为欧盟、美国、中国香港和东盟,2012年开始美国份额跃居第一,但其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使之在2019年退居第二,随着贸易战有所缓解,2020年前4位依次为美国、欧盟、东盟和中国香港。若汇总进出口数据,因为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抗疫,开辟的快捷通道推动了经济与贸易的恢复性增长,我国对东盟的投资同比增长超过70%,东盟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接下来的四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
表3 2011—2020年我国分国别(地区)的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
图2 2020年我国出口贸易主要国别(地区)份额
三、在保护主义与疫情之下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与新型贸易壁垒的障碍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有明显的抬头趋势,它们人为设置贸易障碍与限制,逆国际贸易自由化潮流而动,对崛起的中国的打压尤为无理无情。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上,面临发达国家行政打压与市场竞争。美国不顾国际惯例,凶狠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国华为、中芯国际等遭遇史无前例的出口限制。这使我国本就不够稳定的出口贸易面临更多的困难,但也催生了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追求贸易自由化更大的动力。
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等非关税措施逐渐成为当今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联合国商贸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8年全球被TBT(WTO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贸易案有16453起,其中农业贸易案1056起,SPS(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案12238起,其中我国被通报的为2081起,涉农产品案例1152起。[7]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全球环保意识与日俱增,如果出口产品的技术不能趋向缜密,环保指标不能过关,将严重影响出口贸易稳定增长与结构提升。
2.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负面影响极大。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数据显标,截至2021年3月15日0时13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高达11922.0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已达264.28万例,且传染力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已成扩散趋势。美国累计确诊超3000万例,累计死亡近60万例,经济运行严重受挫,拜登称美国今年或无法恢复正常生活。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继续蔓延,在少数国家呈现失控态势,这对国际贸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各国民众消费与企业投资,限制了国际贸易自由与顺畅进行,也抑制了对多数贸易商品的需求,更严重的影响是疫情蔓延使部分企业停摆或倒闭,进而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而且这个影响必然会延续到疫情结束之后。
近1年来,国际经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滞缓严重。疫情波及范围越广,延续时间越长,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影响将是指数递增式的破坏。在此大环境下,我国出口贸易将面临贸易活动受限、外部需求萎缩和内部生产能力受阻等严峻挑战。
3.我国出口产品量大利薄且技术含量偏低
由表2数据可知,我国外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占比为40%左右,且以加工贸易为主,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加工生产车间。我国不少出口企业对产品质量、自主技术研发重视不够,以致产品缺乏技术含量或附加值较低。据海关统计,中国出口产品中的轻纺产品等初级加工品及制成品占比近30%。即使是占比最大的机械与设备出口中,也有很多是通过进口中间品并装配之后出口的,附加值与所含自有知识产权非常有限。
上文已分析“一般贸易出口持续上升”,但仅靠量大利薄难以获取足够的国际贸易利益。因此,即使是从事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如果没有持续跟上全球需求变化而进行技术创新,没有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准定位,那么它们的产品质量提升就缺乏保障,难以在出口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
4.我国出口贸易面临激烈竞争
在高科技产品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在国际贸易市场受到具有比较优势的西方国家的压制。即使在我国成熟的高铁、航天等尖端科技产品与服务上,我国还是面临日本、美国和欧盟的多方位竞争。作为新兴大国的印度所受西方的打压相对较少,且得益于英语普及程度高与更熟悉欧美专利体系,在生物、化学和软件设计与服务等方面也对中国形成了挑战。
上文分析到“私营企业的出口金额与比重均大幅上升”,可是私企在投资领域、融资与员工待遇等方面所受到的约束比较多,这导致它们所受压力极大。随着我国工资水平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涨价,相关劳动密集型等出口产品优势必然受到负面影响。特别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上,我国面临印度、泰国、越南及印尼等国家的竞争。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的风险高企、制造业明显低迷与市场需求萎缩严重的形势下,我国出口贸易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5.外汇汇率大幅起落
出口贸易平稳与否还会受到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在文献综述中也谈到其影响方向与路径。各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政策不一致、外汇需求不平稳等因素,造成外汇汇率频繁波动,在经济形势不好时波动幅度更大。2015年我国“811汇改”后,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加强,呈双向波动态势,部分出口企业采取了一些错误的策略,如以汇率交易或衍生品操作来博取外汇收益、未控制风险敞口、过度锁定等。
汇率的大幅起落给出口贸易企业带来极大风险,外汇贬值会侵蚀出口贸易的利润,甚至可能使本来盈利的贸易活动造成亏损。如果有的企业出口贸易的国别单一,收汇的币种单一,其风险更大。相对来说,如果其出口国别多元化,收汇币种多样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一货币贬值带来的冲击。如果其进口原材料或中间品支付的币种包含其出口收汇的币种,那么它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就会有所下降。但因收汇、付汇的时间很可能不一致,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依然存在。出口企业若无法防范外汇风险,就难以实现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甚至因为外汇风险太大导致其退出出口市场。
四、保护主义与疫情之下出口贸易实现“稳中提质”的具体策略
1.发展绿色经济,规避国际新型贸易壁垒
面对国际社会不断提升的技术与绿色壁垒,最根本性的措施就是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我国须严格遵守农业生产的技术与绿色标准,建立与运行绿色环保的认证机制,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经济有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使企业有更强的环保责任并减少环境污染,在出口贸易中将有更强的竞争力。为突破新型贸易壁垒,发展绿色经济,政府、金融机构与出口企业需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第一,政府应持续提升对绿色技术方面的政策支持与研发投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与利益补偿机制,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进行补助。在政府主导下,整合资源,建立跨经济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推广平台,加强创新水平高与低地区的协作以避免过于聚集的绿色创新空间布局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并通过技术交流与转让以推进绿色化成果的及时转化。[18]同时,继续推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尤其是科技人才的流动以促进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其在出口贸易中赢得优势。
第二,金融机构需关注市场需求发行绿色债券、商业银行提供绿色信贷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环保项目落地与运行,促进企业效益提升。近几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规模依然高达2786.62亿元,比上年下降869.52亿元。企业要利用好宝贵的专项资金,推进绿色技术开发与利用,提升产品品质,力争在出口贸易中突破绿色壁垒。
第三,出口企业要拓展思路,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企业还需合理引进、加快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投入出口贸易绿色化的发展之中。同时,出口企业还要关注不同地区进口的质量要求与环保标准及其变化,强化生产管理与产品质量指标检测。
2.借势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扩大出口贸易规模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肆虐危害极大,传统的贸易、物流与信息交流方式难以使国际贸易畅通,更毋庸谈质量提升。然而,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促进贸易交流,数字经济基于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可以促进商品的精准生产、顺畅出口并满足他国差异化消费需求。
我国正不断优化新型出口贸易业态发展环境,持续培育新动能,已经具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坚实基础。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统计,我国网民已超过9亿,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64.5%,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多达5125.65万人,实物商品互联网零售额为8.52万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金额的比例升至20.7%。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与全球22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丝路电商”尤为活跃。由图3可见,近5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达50.8%。2019年跨境电商出口9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接下来,我国应当继续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深化诚信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商务企业与示范基地,拓展双边与多边跨境电商的国际合作以共克时艰。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克服保护主义与新冠疫情不良影响的捷径的优势与作用,力争路路畅通,扩大出口贸易规模。
图3 2015—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与增长率
除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我国还应当持续借力数字经济以实现在扩大出口贸易规模的同时优化结构,实现质量提升。新冠疫情的冲击将促进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数字经济规模渐趋庞大。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我国具有越来越多的优势,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跨越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使新兴产业与出口贸易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新冠疫情爆发后,教育、医疗、餐饮与零售等传统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呈指数型增长。新兴产业的增长尤为迅速,据商务部披露,2020年上半年我国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同比增186.3%;生物技术与医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金额为211.4亿元,同比增38.6%;另外,我国首批认定12个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这将加快数字技术在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形成的数字贸易新模式将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稳中提质”。
3.依靠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提升出口贸易质量
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持续跟踪市场需要,优化投入结构是提升出口质量的长久驱动力。出口贸易质量的提升又将获得诸多优势与好处。比如,优质出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低,提高出口贸易的产品质量可以避免外汇贬值带来的冲击。[19]因此出口企业需持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国家也可以通过多渠道鼓励、推进出口产品升级、出口结构优化。
首先,我国应当将新兴产业培育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出口贸易质量。我国政府应当在财政上通过结构性减税或补贴支持各地研发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或创新平台,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会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资本市场上,我国应当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示范效应与集聚效应,支持更多的“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以发挥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在各地建设科技产业园,企业要力争实现规模经济,并形成产业群聚效应;成立专项科研基金与创新企业孵化器,加快实验室成果向商业成果转化的速度。对于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则需要中央政府或部委组织多方力量集中攻关,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优异的成果助推民族复兴,助力出口贸易攀登国际制高点。这样多管齐下以实现我国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有效融合叠加,出口贸易质量提升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在保证出口规模稳中有升的基础上,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利益获取能力,我国还需要提升外资利用质量并引导它们积极参与我国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企业要生产更多的需进口替代的高质量中间产品,尤其是关键零部件,从而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在此过程中,出口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大高技能劳动力投入,因为只有高技能劳动力才可以有效吸收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企业内部资源投入组合效率和产品质量。[21]因此,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并形成较稳固的终身学习圈对出口贸易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样,资本、人力与创新三轮驱动,将使出口贸易质量提升获得长久的强劲动力。
另外,持续优化进口结构,确保出口企业适度加大高质量中间品投入也是一个良策。中间品的质量好坏、技术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成品的质量,并进一步影响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
4.融入全球价值链,开拓出口贸易新局面
融入全球价值链将在世界范围内深化分工合作,提升生产效率,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更多的社会福利。融入全球价值链有助于企业扩大中间品的进口贸易规模,提高中间品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这一特点在进口金砖国家与东盟国家中间品的过程中尤为显著。[22]即使是加工贸易也要力争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从加工与装配简单零部件向生产关键性产品不断迈进,由此才能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那么我国该选择哪些路径以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呢?
一是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中国为了更加稳健、持续地融入全球价值链,除了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外,还须继续推进同其他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合作,坚持以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为理念,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与合作公约数,最大限度确保自由贸易政策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质量提升。[23]有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将降低贸易成本,刺激企业技术创新,因此我国将持续推进新型开放经济建设,发挥国内外市场双重激励效应。[24]为此,我国将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深入合作,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关注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使我国进出口的质量得以持续提升。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1年1月末,我国已与171个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韧性十足的合作关系大大减弱了保护主义与新冠疫情对出口贸易带来的冲击与不确定性,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及中日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区域内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其中,中日自贸协定的签订使我国和自贸伙伴的国际贸易覆盖率由当前的27%大幅提升至35%。我国接下来将充分利用RCEP成员结构多元化与贸易高水平自由化(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占比将超过90%),积极布局区域内进出口贸易与投资,抢占区域价值链中高端关键环节,为出口贸易质量持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持续推进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要选准投资时机、投资国别与落地项目,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走出国门,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更好地加强外贸合作以成为贸易大国,提升出口质量以成为贸易强国。虽然近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较上年下降了1%,为1.39万亿美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实际资本支出、新建投资及并购等形式的扩张性投资受阻,预计全球直接投资总额将下降40%,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平均盈利下降35%,发展中国家该指标下降20%,但是我国最早控制住了疫情,将获得先发优势,有利于占领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或中高端领域。
三是加强中外信息沟通与交流。为了更加顺畅地融入全球价值链,需加强沟通以知己知彼,这关系到一个地区及其企业能否找准自己在全球的定位,关系到其投融资、产供销活动能否顺利展开。为此,我国需要完善中外信息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口岸信息互通共享,它将促使我国企业更好地获取国外市场需求的动态信息。不断提高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也将有利于减少贸易成本,提高进口中间品质量,进一步激活国内外双市场,进而提高下一步产品出口增加值。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将带来技能禀赋的优化,为我国出口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向上游拓展提供新的契机。[25]我国通过对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进行持续补链、扩链与强链,终将使国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多的中高端区段,在国际贸易中自然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这将开拓出口贸易新局面。
5.巧用金融工具,规避出口贸易外汇风险
规避外汇风险是确保出口贸易平稳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外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巧用金融工具就可以尽可能规避出口贸易的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首先,企业要估算出其收汇、付汇的品种、数量与时间,若收付的币种、数量与时间均相同,则该外汇风险自然被对冲了;否则,即会带来外汇风险,有必要计算出存在风险的外汇的币种、数量与时间,列表统计以待处理。
其次,聘请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提供财务管理业务,重点防范外汇风险。商业银行要结合企业外汇收付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方案,灵活运用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远期、期权与期货交易,基本实现等额对冲外汇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对出口贸易企业的收汇风险,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应当关心企业的多样化避险需求,引导其合理权衡外汇的风险与收益,优化线上办理外汇业务的功能,并帮助企业通过上述衍生品做到对外汇交易风险的笔笔对应与笔笔锁定,[26]以稳健的避险效果赢得企业的信任,以优质精准的服务增加客户的黏性。
再次,随着对外证券投资渠道的进一步畅通无阻,企业可以将其外汇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选择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外国政府债券、货币型或保本型证券投资基金,这样既能满足其未来用汇的需要,又能实现一定的投资收益。
五、结论
基于上文相关文献综述总结了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根据数据与图表的分析,发现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几点显著变化,再针对保护主义、疫情、市场竞争等不利因素,思考相应对策,辅之以数据和事件为佐证,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为应对新型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应整合资源以建立跨经济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推广平台,金融机构需关注出口企业需求发行绿色债券、提供绿色信贷以共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二,跨境电子商务可促进贸易交流,数字经济基于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可促进商品的精准生产、顺畅出口并满足他国差异化消费需求,借此数字贸易新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保护主义与新冠疫情的不良影响,扩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
第三,我国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实现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价值链有效融合叠加,通过优化进出口结构与合理利用外资以实现出口贸易质量提升。
第四,出口企业要巧用金融工具以规避外汇风险,积极利用贸易自由化、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外信息交流以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占据更多中高端区段,进而开拓出口贸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