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悉尼协议》范式下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7-20唐红雨欧阳菲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育人技能

唐红雨 王 琦 欧阳菲菲 沙 鸥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建设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声誉。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品牌专业建设、优质校建设以及双高院校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从规模发展转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在“专业为王”的时代,高职教育必须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无论是品牌专业建设,还是双高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都是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开展的。《悉尼协议》范式属于国际工程教育的认证体系范畴,[1]为工程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体系化和规范化的建设标准,蕴含着一套国际化的专业建设范式,归纳为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设施建设与支持条件等七个方面,并强调同一国际标准下人才培养的实质等效原则。[2]这些方面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目标有共同之处,国内外学者都对此开展了研究。[3]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型人才,既要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又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4]中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产业链都需要德技并修型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此类人才缺口较大。

一、《悉尼协议》与德技并修

2017年5月,李克强总理对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批示时指出:职业院校应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再次提到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德技并修是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特点、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5]职业院校只有把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把德育和技能有机融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6]德技并修,既要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又要重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从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德也有技。[7]《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高等教育“以德为先”为第一要务。高职教育要落实“以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要始终坚持德技并修的基本原则。德技并修要求高职院校不但要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也要抓好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8]

《悉尼协议》的三大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9]《悉尼协议》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对高等职业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作了要求。《悉尼协议》的毕业要求有12项,强调的是成果导向,注重持续改进。德技并修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6项小指标,既具有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也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注重全过程德技培养。《悉尼协议》采用的是国际通用范式,是一种标准,[10]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德技并修,在内涵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只有本土化《悉尼协议》范式后,才能用于专业建设方案,设计出更科学、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

二、实施路径

《悉尼协议》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聚焦的都是学生的发展,目的是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实现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院校要深刻理解德技并修的内涵,借鉴《悉尼协议》范式专业建设的要点,科学设计实施路径,培养高素质德技并修型人才。

(一)设计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德技并修型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借鉴国际《悉尼协议》范式专业建设的标准,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的高职教育必须要走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的内涵式发展之路。遵照这种理念,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设计了五育并举立体式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在建立健全工学结合育人机制下,学校首先确定培养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立毕业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再建设支撑体系,为培养目标服务。培育目标处于培养体系的终端,直接对应着学生个体,并通过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培养环节进行改进、完善。在基本的专业教育和体育外,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品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格局。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体系

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机制。学校把德技并修的内涵融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学校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等教学、管理、服务的多个方面,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打破原来枯燥的课堂讲授,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熏陶、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健全完善,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培养过程实现六个统一,即实现德育与技能培养相统一,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活动相统一,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专任教师辅导员与企业导师相统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统一,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相统一。

(二)确定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目标

要实现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将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注重工学结合育人机制,企业教师要加强引领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通过调研、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的需求,归纳与总结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图2为岗位与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

图2 岗位与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

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一是考虑学生毕业3~5年所达到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而毕业时的专业能力只是中间目标值,应设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由培养目标反推学生应具备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再设计对应的课程体系,通过达成度分析,来评价课程体系是否满足相关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四是教学评价应以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为主,考虑到课堂目标达成度。

学校对照《悉尼协议》专业建设和德技并修型人才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设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面向本地区现代制造、智能电气及电子信息等较宽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及创新创业精神,获得从业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应掌握电气控制、电力电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现代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能推进电气设备及相关技术的创新,3~5年内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的高素质、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根据《悉尼协议》范式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按照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创新能力等8项毕业要求指标细化电气自动化能力指标体系,如基本能力就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工具,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德技并修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载体,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拓展课等课程的组合体。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据毕业要求指标,并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毕业要求指标。学校参考《悉尼协议》范式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以成果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达成度要求,结合就业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素质指标要求,构建“岗位—课程—证书—竞赛”式课程体系,确定用于支撑毕业条件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对自动化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技术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要高。假设把技能看作硬实力,品德看作软实力,这就好比给人才插上了两翼,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学校的课程体系按照基本素质的能力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和综合能力提升等4个平台划分,职业能力培养是核心,侧重技能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素质拓展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并注入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学校对应4个平台设计了8个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中设置了素质拓展证书、技能证书等考证课程以及技能竞赛知识相关课程,如图3所示。每门专业课在体系中都支撑技能培养,如以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为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自动化系统综合应用能力,开设了PLC应用技术、AB及变频器技术、检测与控制仪表、组态控制技术、工业控制网络、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实践等课程。

图3 “岗课证赛”课程体系

学校将岗位、毕业能力指标、职业证书、竞赛融合到课程体系中,搭建“岗课证赛”四位一体式课程平台。[11]在原有的德智体基础上,融入美育、劳育课程。同时,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需求,实现德技并修型自动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按照模块划分,以核心能力指标为培养终极目标,以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为抓手,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教学,重点抓好支撑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

课程体系构建以后,根据《悉尼协议》范式的毕业要求,按照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创新能力等8项指标进行课程划分,同时再对课程按照入门、应用、强化、创新四个层面进行纵向划分,构建专业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关系表,从而得到课程矩阵地图。课程地图系统地给出了培养目标、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等核心要素的逻辑关系图表。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学习以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依据,也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或者一个组成部分。某一门课的目标必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支撑部分,要与专业能力指标相对应。课程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毕业要求,通常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去设定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主要支撑技能培养,素养目标支撑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点是交叉对应关系,形成一个网络,共同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度。

(四)优化支撑体系,服务德技双修型人才培养

1.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校内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企业导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校企混编师资队伍的构建等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教师发展规划,要有目标和措施,根据知识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与管理需要,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其次,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要通过培训、进修、国内外访学、赴企业挂职实践锻炼等途径提升业务水平。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学校积极吸纳企业工程师进入教学团队,由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组成的技艺过硬、专兼结合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达成度提供支撑与服务。

2.构建培养德技并修型人才需要的“互联网+职业教育”

学校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在线课程资源。利用“新冠防疫”的在线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资源,方便师生线上教学。要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时代,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为中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场景式教学、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态,实现课堂的教到学的转型,从而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核心能力培养。

3.整合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丰富实验实训资源

学生通过实验实训来获得技能,因而学校必须健全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所需要的实验实训室,可以采用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式,如在企业设立实习场所,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条件。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整合校内外实验实训资源,从而为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校要充分挖掘企业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造政行企校多轴联动式学生培养平台,学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组建混编型“理论+实践”的师资团队,由校内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双导师,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和部分基础性实训教学,企业导师负责专业综合实训;二是与企业合作成立订单班、冠名班,这种组合鉴于人数,可以采用松散型合作,学生可以来自于多个班,自由组班,合作企业提前导入企业文化和岗位知识;三是与企业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在校内外搭建企业场景式、车间式教学环境,把企业真实案例带入课堂,由企业技术骨干现身说法,亲自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四是对于有条件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采用学徒制、工匠班模式,选拔一些优秀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卓越人才培养,利用校内外的导师、实训设备、生产设备等,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强化学习和实践指导,层次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五)基于大数据构建“可测量”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考核评价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的质量保障机制之一。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德技并修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依据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将学校内的教师、社会中的企业、企业中的学生全部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社会评价(学生家长、企业反馈、国家鉴定),促进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校内为督导评价与质量监督、评学评教体系,校外有社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第三方机构评价等实现教育质量的有效监控、诊断。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以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基于大数据构建可测量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如图4所示),最终通过培养目标达成度,检验培养成效,并不断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4 基于大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

校内,由督导处、质量办成立校、院、班三级督导组织,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职与兼职结合的督导员队伍,定期对全校的各类型课程进行定时定人听课,随堂听课,推门听课,促进教风不断提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督导处也会经常发布一些问卷和评选活动,由学生无记名的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在校就读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学生期待、学术活动、求职服务等各个方面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存在的不足、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育人措施。

校外,学校及时跟踪学生的就业状态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作为教育教学改进的依据。在调查分析毕业达成度评价时,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的毕业年限(一般在毕业1~3年),设计不同的问卷,分别对应届毕业生、中期校友、用人单位、雇主等进行调查,帮助学校全方面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专业培养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从校内外两方面,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流程,从而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三、结语

我国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急需德技并修型技术技能人才,本文结合《悉尼协议》专业建设和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设计了五育并举立体式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根据市场调研确立培养目标,设计“岗课证赛”课程体系,给出了详细的课程地图,融入德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了课程体系育人的内涵。优化了师资团队、在线资源和实验实训等支持条件,保障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效实施。基于大数据设计了多维度可测量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为逆向思维,实现《悉尼协议》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育人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