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评价

2021-07-20陈妍妍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徒关怀人文

陈妍妍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数超过1.8亿,其中约4000万为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1]。然而在养老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总数不足100万,其中仅约30万的养老护理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失能老年人与养老护理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衡。同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一线养老护理岗位上的流失率仍居高不下,学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达到30%,第二年流失率约50%,第三年流失率约70%甚至更高。养老护理人才紧缺、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员流失等问题倒逼职业院校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相继出台,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文件提出了校企一体化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各职业院校积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形式,增加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范围及规模。天津职业大学率先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于2015年8月获批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资料显示[2-4],国外的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标准、学习者身份、学习结果、制度管理、利益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国内现代学徒制经过近6年试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课程体系、运行机制、实训室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形成诸多研究成果。然而现代学徒制应用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尚缺乏客观定量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笔者随机选取天津职业大学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45人(男10人,女35人)为观察组,选取按照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的2019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45人(男12人,女33人)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均为19~22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课时、授课教师、所用教材均相同。观察组学生在第三学期进行养老机构的现代学徒制培养18周,相应的课程集中到第四学期进行学习,保证课程数和课时数不缩水。对照组学生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在校学习,均在第六学期去养老机构进行顶岗实习。

(二)研究方法的运用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运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两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在学徒实施前和学徒后的得分进行比较,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并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上述三种能力得分进行前后比较,以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效果的差异性。其中选择以下三种评价量表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情况进行分析。

1.临床沟通能力量表

采用杨芳宇[5]等人提出关于2003年研制的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该量表有28个条目,包含建立和谐关系、确认长辈的问题、敏锐倾听、传递有效信息、共同参与、验证感受6个维度。采用Likert4级评分制,总分越高说明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是0.8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人文关怀能力量表

采用许娟[6]提供的量表,并对量表各个条目从“完全同意到完全反对”分别赋予7~1分,采用Likert7级评分制,总分为37~259分,量表的评分越高说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越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a系数为0.83。

3.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

采用沈玉琴[7]提供的量表,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量表共有60个条目,包含学习意识、行为、策略、评价以及人际关系技能5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制,从“总是到从不”,分别赋予5~1分,总分60~300分,总分越高,代表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a系数是0.96。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由学校、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福老基金会、天津市养老机构协会合作,联合招生,天津市福老基金会给予该专业学生每年学费一半的资助。学生入校即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书,明确兼有学生和学徒“双身份”。在学校接受通识课和专业课学习,是学生身份;在养老机构是学徒身份,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参与具体岗位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学徒期间,企业每月给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校企双方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该专业采用三段式(始业技能教育、基础技能培养、中高端技能培养)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即1+0.5+1+0.5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于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照护技能的训练主要在模拟实训室进行,为第三学期在养老机构进行的现代学徒奠定知识技能基础;第三学期在养老机构进行岗位课程学习,学徒阶段通过跟岗学习、轮岗学习与师傅培训相结合。岗位、师傅、课程按照技术技能的由易到难逐级递进,沿着自理→介助介护→社工→基层管理等岗位和课程学习与工作,每个岗位的师傅不同,师傅的技术技能也是递进的。每名学徒需在不少于三大类岗位(老年社工类岗位、养老护理类岗位、行政管理类岗位等)进行轮岗,每个大类的岗位训练时间不少于两周。每周五下午,企业根据学徒一周工作与学习情况,安排带教师傅对学徒进行半天的有针对性培训。第四五学期学生带着学徒中遇到的问题回校学习,并且进一步学习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护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职业发展阶段课程,为今后学生职业发展走上管理岗位做好知识铺垫。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仍然可以回到原学徒机构顶岗实习,毕业后可自愿选择留在原机构工作。

学徒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学徒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学徒效果评价采用三结合评价方式,将带教师傅评价(占50%)、接受服务老人评价(占40%)和学生自我评价(占10%)相结合,三项评价加权汇总后作为学徒岗位课程的成绩。另外,学生要及时填写《养老学徒手册》,每周要对岗位学习情况进行小总结,每一个岗位轮转结束后进行大总结,在学徒出科时带教师傅对其进行出科评价。校企双方在学徒结束后进行学徒总结,对优秀学徒、优秀带教师傅进行表彰,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四)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

在第三学期学徒前通过问卷星收集两组学生的基本信息,填写临床沟通能力量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并在第四学期初再次通过问卷星填写上述量表。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录入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各观测指标中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临床沟通能力的比较

学徒前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学徒18周后,观察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学徒后临床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学徒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在学期初和学期末无明显变化(P>0.05),如表1所示。

(二)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

学徒前,两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8周后,观察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学生学徒后的人文关怀能力显著优于学徒前(P<0.05);对照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在学期初和学期末无显著变化(P>0.05),如表1所示。

(三)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比较

两组学生学徒前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18周的学徒期,观察组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学生学徒前后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进行比较,学徒后的学习能力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学习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如表1所示。

表1 学徒前后两组学生职业能力的比较(±s)

表1 学徒前后两组学生职业能力的比较(±s)

注:1.观察组自身前后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三、分析讨论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临床沟通能力是为了达到沟通预期目标的一种必需心理特质[8],是发生在临床活动中与病人间围绕健康问题和治疗的互动沟通过程,而这种能力对于在养老机构从事照护的养老护理人员来说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是开展照护工作的必须要素,是提高长辈配合度和依从性的关键,能够缓解与长辈及家属之间的冲突,降低纠纷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入住长辈的满意度,也是照护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研究表明[9],护理类专业学生最急需解决的知识缺陷就是沟通技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通过学校和养老机构“双主体”育人平台,学校的专业学习以及养老机构的跟岗学习,与不同长辈、家属、工作人员等的接触,增加了临床沟通实践的机会;“双导师”联合育人,通过亲临观摩以及带教师傅的言传身教,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下,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沟通的信心[10]。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早实践、早认知、早融入养老行业,在真实的照护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其沟通能力。而单纯的校内学习,由于缺乏养老机构的真实案例情景和工作环境,学生不能获得与长辈沟通的真实感受,体验不到与长辈实际沟通中的多样性与应变性;同时也不能亲自验证所学沟通技巧的有效性,更是观察不到沟通后的直接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学的标准模式和过程执行,致使学生的沟通能力难以明显提升[11]。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照护是一门艺术,人文关怀能力是照护者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12],是个体内在修养的体现,它融会了人性、知识、态度、行为、情感等能力为一体[13],是完成关怀照护工作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诺丁斯[14]以及Wat⁃son[15]都曾指出,个体可以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并且都强调了环境和实践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实践和自身认识逐渐发展起来。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也注重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由于缺乏真实的环境,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和运用非常有限。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反复说教和演示,学生只是学习了部分人文关怀的理论知识,达到了人文关怀能力的“被学习”。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设身处地理解长辈的真实需求和感受,更不知道在复杂真实的照护环境中如何关心、爱护及照顾长辈,因此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将实践放在养老机构,学生不仅能亲身感受并学习带教师傅在照护长辈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而且也能在真实环境中实践和探索如何理解、关心爱护长辈,从而将“被学习”的人文关怀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在真实的机构环境中能够观察并系统学习对长辈照护的整个过程,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深入人心,更加重视人文关怀能力的养成。通过机构学徒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完善,进而领悟到人文关怀的精髓并用于实践,使其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是个体适应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它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主动制定学习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且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一个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过程[16]。2014年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中指出:“构建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的职业教育体系”,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起职教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养老行业智能化产品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养老人才要不断适应并应对技术技能的革新,这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更多交给学生,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达到具有终身学习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适应岗位和职业发展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机构学徒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机构岗位实际需求是有差距的,从而促进自我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是通过“工学结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照护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寻求解决方法,满足照护工作的需要。研究发现[17],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等方面入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事实上学生在养老机构学徒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养老行业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更加清楚仅靠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是远远不能满足变化的岗位需求,对促进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徒过程中主动找差距,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这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结语

总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增强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进一步改善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该模式对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岗位胜任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满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学校持续优化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人才评价机制,不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学徒关怀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今日菜色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