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初中古诗文注释指瑕

2021-07-20靳丹丹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王勃副词人教版

靳丹丹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安徽 淮南 232000)

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经由文字进入文本的内里,才能借助“客观”的文字形成“主观”的体验,在古诗文中习得优秀的语言文字,理解与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文注释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材已成经典,其注释也几乎成为不刊之论。纵然集众人之力也难以尽善尽美,教材古诗文注释存在一些瑕疵,学生理解古诗文则会有困惑之感。本文指出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注释存在的三类问题,提出商榷建议,希望引起对语文教材古诗文注释的关注及讨论。

1.注释过于笼统

教材中概括化的注释虽然不算有误,但应该追求释义准确,古诗文教学需要严谨和求真。

例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课文注:却,再。“却”的词性比较复杂。作动词有若干意义,如“却扇”有“去除”义,“已却秦存赵”有“退”义;作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但”、“可是”;作助词,如“忘却”、“冷却”,用于动词后,相当于“去、掉”;作副词,如“却看妻子愁何在”(却:再),与此处诗句“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法一致。看似简单的“却”字,词性不同则意义不同,因此注释中指明词性是有必要的。

2.注释存在疑义

2.1 《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课本“素琴”注释为“不加装饰的琴”,这一说法历来有颇多争议。一种说法认为“素琴”为无弦琴,另一种说法认为“素琴”是不加彩漆的琴。著名古琴专家郑珉中指出“素琴与彩琴相对立而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认为素琴是无弦琴的观点不成立。“《礼记·注》:‘素琴,无漆饰也。’”[1]素琴应是“没有经过华绘雕琢、布藻垂文的琴”。

2.2 《孟子》两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注释当注不注

3.1 《木兰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课本对此未作解释,此处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古文云:“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含义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形式和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3.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课本未对“翻”做专门解释,通过翻阅字典,搜索例证,认为把“翻”解释为“反倒”,是有依据说得通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副词,反而。李白《猛虎行》:“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古代汉语词典》:翻,副词,反而、反倒。《后汉书·袁绍传》:“尽忠为国,翻成重愆。”

结合课文注释的典故,将此诗翻译成“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乡反倒像是故事中的烂柯人,恍如隔世,人事全非。”如此就容易理解了。

3.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关于“辅”的意义,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辅助”义,二是“以……为辅”义,三是“辅”为“俯”的假借字,表示“俯临”。根据前两者的解释,此句可译为“三秦护持着长安”或“长安以三秦为辅”。“城阙”对应“风烟”,“三秦”对应“五津”。“‘辅’与‘望’相对,形成对文。训诂学中‘所谓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求得某一词的确切解释。据此可以推知‘辅’当与‘望’义近,带有‘看’的意义。”[3]这就与第三种解释不谋而合。

古籍记载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四库全书·文苑英华》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下注“(王勃)集作俯西”;清人蒋清翊在《王子安集注》中注解“杨本作俯”(杨指的是杨炯编纂作序的《王勃集》。

综上所述是对人教版初中古诗文存在疑义和可以改进的注释的列举,以及提出可供商榷的建议,用以抛砖引玉,希望引起专家学者们对于教材注释严谨性和准确性的重视。古诗文为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学习古诗文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应充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教与学彰显古诗文的文化性与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王勃副词人教版
王勃:如果能重来,我选择不坑爹
蜀中九日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短句—副词+谓语
一字千金王勃
副词和副词词组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