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2021-07-19薛维峰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验性课程思政

薛维峰

摘要:本文从课程教学评价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讨论了课程思政评价的几个特点与难点,指出思政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体验性、价值性是课程思政评价的特点,也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难点所在,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三个特点和难点。针对这三个特点与难点,讨论了课程思政评价的一般方法及其要点,指出必须有效评价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内隐性、体验性、价值性等几个方面变化才能实现最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隐性;体验性;价值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5-0058-02

1 课程的一般评价要求分析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成果的基本要求。教师可能教得很好,但学生掌握得可能并不好,因为教与学并不是必然统一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非常多。教学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何科学地评价一门课的教学效果是教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通常,一门课的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要求[1]:

(1)评价范畴应该包括过程性与结果性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又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参与以及课后练习与总结三个环节。结果性考核包括作业、考试成绩等内容。这样才能将学生参与课程的整个过程纳入评价范畴,才能更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很容易过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一张试卷定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也造成了学生唯分数的学习心态,课前课后的参与性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才能更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

(2)评价指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一门好的课程应该将知识、技能、素质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质。过分强调知识或技能评价是有失偏颇的。相比较而言,知识学习容易评价,评价方法也比较简单,往往通过考试、测试就能实现;而技能的评价就相对比较困难,不仅仅是因为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从模仿到熟练的练习过程,掌握技能的时间比较长,也因为评价条件的限制,比如操作设备、比如测试软件的缺乏等等。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或减轻了对技能的评价;对素质的评价就更困难了,因为素质的改变是内隐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现实中,许多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放弃了对素质评价,或者流于形式,仅仅要求学生提交一些反映素质学习的材料,比如社会活动、素质报告等代替测试。研究如何评价技能与素质是教学效果评价的关键所在,尤其对职业教育来说更为关键。知识、技能、素质三者在不同教育类型的高校也应该有所侧重。总体而言,一般本科可能更注重对知识与素质的评价,技能评价相对较弱;高职大专则更注重对技能与素质的评价,而知识评价相对较弱;职业本科应同时注重对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评价。

(3)评价权重分配应该充分考虑课程性质。知识、技能、素质以及它们内部细分项目的权重如何分配是考核必须深入细致分析的,这主要取决于课程性质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求,而不能像有些学校那样提出统一的分配权重要求。通常,公共基础课更侧重对知识与素质的评价,相应的权重要求分配更大一些;专业基础课则知识、技能、素质并重;专业课,特别是实训课程应侧重考核技能的学习,权重应更大。

以上是关于课程评价的一般考量,课程思政的评价亦不例外,但课程思政的评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也有特殊的困难,以下试做初步讨论。

2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特点与难点

既然已经对课程进行了思政化改造,那么就必须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否则很难反映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成果。但是,思政教学的评价存在自身的特点与难点,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总结,笔者认为思政教学的评价特点与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思政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学习目标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可以用语言或操作来体现,也可以用行为来体现,有的能表达出来,有的无法表达出来。这就为评价带来了极大困难,对那些隐性的、难以表达出来的学习成果,传统的考试、测验都很难发挥作用。思政教学目标很多属于内隐性成果,比如文化素养、辩证思维、职业素养、情感、价值观等等。思政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深层素质,而非那些可以显著测量的指标。比如,“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管理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的培养就可以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然而,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是很难测量的,因为价值观是内隐的,甚至管理者自己都无法说清。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对内隐性素质的学习与培养,比如修身养性、三省吾身、盡心尽力。然而这些内隐性素质的评价却是很难的,所以才有了东汉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这样的特殊的人物评价方法,才有了《世说新语》这样的著作,也有了诸葛亮“识人七法”等经验性方法,以及后来形形色色的识人用人的经验之谈。可是,由于人格面具原因,内隐的素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了解的,思政素质的评价难点也在于此,突破也在于此。

(2)思政教育过程的体验性。人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有很多途径与方法,包括听、看、做、理解、内省等等,各种方法在认知与体验方面的构成是不一样的。思政内容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一种体验。对于价值观、情感、人文精神等的塑造,主要不是靠说教,不是靠书本知识,不是靠督促,而是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观察,去感悟,其中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环境在精神塑造中起到关键作用,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不仅教师,学校的方方面面、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构成了学生学习的总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包括思政教育需要培养的内容。环境与体验是教学很难提供的,也是很难评价的。因此,对于思政教育,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通过书本、知识、技能去传授,而是构建一个利于学生思政素质养成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素质的养成。另一方面,教师的责任更在于身教,而不在于言传,即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思政榜样,给学生一个效仿的示范,所谓师范就是示范。

(3)思政教育的价值性。哲学上将判断分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两类,人们面对的领域也就包括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思政教育不仅仅涉及事实陈述,更涉及价值塑造,也就是说思政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技能这样的事实,而在于培养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人文精神等价值内容。价值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事实,每个人的价值都可能不同。教育工作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人生态度和世界观。由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是这些价值体系可能与我们倡导的价值体系不相吻合。所以,思政教育不仅仅是要去塑造,更多的是要去重建学生的价值体系,这就给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评价也不例外。

思政教育目标的内隐性、体验性、价值性是课程思政评价特点,也是难点所在,其评价方法必须突出强调对这三个特点与难点的突破,才能更好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考虑到以上特点与难点,结合课程评价的一般模式,我们提出了如下课程思政评价方法及其要点,这些要点就是对上述特点与难点的突破尝试。由于只是初步的尝试,不足在所难免,仅供同行参考,以推进深化研究,如表1所示。

可见,除了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特别强调对情感、态度转变的关注,以及通过面谈等方法评价学生内隐性的思想变化,这是课程思政评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鹤松,陈典.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高教论坛,2020(10):34-36

[2]张秀清.立体构成“课程思政”的隐性思维分析与探索实践[J].大众文艺,2020(19):180.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体验性课程思政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的思考
基于体验性的激励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