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症手法复位后眩晕临床观察
2021-07-19李尚坤余恒旺
林 文,李尚坤,余恒旺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症手法复位后眩晕多发作迅速,且和头部扭动有关,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眩晕,大多可以通过规范的手法复位治疗,但是可能复发[1-2]。本研究用小柴胡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症手法复位后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8~50岁,平均(45.63±2.67)岁。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8~51岁,平均(45.43±1.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最新制定的BPPV诊断以及其治疗指南(2017)[3];②有较为明显的诱因,如体位变动、头部转动等,从而引发的短暂眩晕,持续时间小于1min;③通过进行SupineRoll试验,有BPPV等症状,眩晕症状感觉与其相关强度基本一致;④为首次确诊为BPPV,且经过2~3个循环Gufoni法翻滚复位法治疗未痊愈;⑤可耐受治疗;⑥资料完整。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内科疾病的治疗,并防止并发症。同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片,每日3次。
观察组加用小柴胡汤。药用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党参12g,大枣5枚,甘草3g。日1剂,水煎200mL,分早晚2次服。
两组均治疗10天。
3 观察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眩晕症状持续时间、DARS评分、VAS评分。
次要评价指标:BPPV半年复发率、眩晕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 疗效标准
痊愈:眼震或眩晕消失。有效:眼震或眩晕减轻。无效:眼震或眩晕无变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持续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4.36±2.26 7.48±0.43*对照组 45 14.77±3.83 9.57±1.96*t 0.496 4.273 P 0.5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DARS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6.37±0.73 2.84±0.58*8.64±0.96 5.27±1.39*对照组 45 6.59±0.81 3.38±0.47*8.35±0.43 7.25±0.47*χ² 0.894 8.335 0.346 11.357 P 0.360 0.000 0.13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5 3.59±0.28 1.38±0.47 35.362 0.000对照组 45 3.92±0.35 2.62±0.29 18.226 0.000 t 0.817 6.372 P 0.420 0.000
观察组复发2例(4.44%)、对照组复发7例(15.5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研究表明,BPPV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组成,大多在40~70岁左右,患病几率和患病诱因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因此为临床诊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4],临床常用手法复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Epley手法复位以及Barbecue翻滚疗法为常用的两种方式。
BPPV属中医“眩晕”范畴。发病与肝胆脏腑相关,肝气以顺达为其本,肝气滞郁伤及脾胃,中焦运化受阻,清窍失于濡养而发生眩晕,张仲景提出“痰饮致眩”,痰湿阻滞中焦脾胃,清阳不升,头窍不能得到滋润而发病。因此,疏肝解郁、豁痰通窍为治疗关键。小柴胡汤可以通利三焦畅通气机血液和津液。
小柴胡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症手法复位后眩晕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