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有机结合分析

2021-07-19

戏剧之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伴奏者钢琴伴奏演唱者

张 然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通常情况下,群众在观赏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大多都会把声乐演唱当作欣赏的重点,也会把视线集中在声乐演唱者身上,把钢琴伴奏当做辅助性工具,不会给予钢琴伴奏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联系是尤为紧密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赋予声乐演唱者节奏和旋律,同时也能够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声乐演唱也可以为钢琴伴奏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让钢琴伴奏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因此,只有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舞台表演迸发出更多的色彩,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

一、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联系

声乐演唱并不是单个主体完成的活动,必须借助特定形式的伴奏,才能表达出艺术的美感和精髓。声乐学习主要集中在旋律的感知上,而钢琴学习却涉及横向与纵向的演奏。在练习的时候,演奏者不仅需要考虑到横向的旋律线条,同时也需要与纵向的和声相配合。而这种纵向的和声,也是声乐学生较为匮乏的地方。从总体上来看,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让作品绽放出尤为夺目的光彩。钢琴伴奏能够塑造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还能渲染现场的气氛,传递出悠远的意境和思想,而且也能够提升演唱者的表现力,让演唱者能够深入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从著名钢琴家陈钰的论断中就可以看出,如果个体掌握了弹钢琴的技巧,那么他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平衡性特点。这里所说的平衡性,主要指的是在环境和条件特定的情况下,两种事物之间的配合能够达到相对弥补的状态,最终形成统一的共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平衡也能够传递出音乐的质感。在作品演奏中,无论是音响力度的强弱,还是结构层次的疏密,甚至是音乐节奏的起伏等等,都能够展现出音乐平衡的美感。这也就意味着,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会影响演唱者的成功与否,而且还决定着钢琴伴奏艺术表达的成败。

二、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烘托演唱背景

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其自身的音域广阔,并且音色华丽优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乐曲演奏场合,为声乐演唱添砖加瓦,渲染现场的气氛和环境。在具体表演的过程中,钢琴伴奏可以构造织体与和声,传递出不同风格的音乐特色,实现音乐形象的灵活过渡和转化,让观赏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并且带动他们步入特定的氛围内,享受声乐的盛宴。而在音乐演奏的时候,高潮阶段和特定阶段的来临,都需要借助钢琴伴奏的力量。同时,钢琴伴奏也几乎贯穿声乐演唱的全过程,如果缺乏了这一力量,那么表演者的舞台也必然会变得十分苍白,表现力也会十分单一。

(二)提高声乐演唱者的音感

就音乐作品的舞台表演来讲,音准的把握始终是核心的问题和任务,这并不意味着声乐演唱者的技术水平就此被否定,而是更加强调演唱中面临的外界因素,例如情绪或者是现场环境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演唱者的音准。对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引入钢琴伴奏,能够提高声乐演唱者的音感,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同时,钢琴伴奏也可以帮助演唱者确定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知音乐作品的脉搏。节奏不仅仅是音乐表演的基础,也是速度的重要支柱,是作曲家展现自身情感的窗口。这也就意味着,钢琴伴奏可以让演唱者把作曲家的思绪完美诠释出来,也可以让观众感知到作品中流淌的情绪和思想。

(三)推动形象与主题的有机统一

钢琴伴奏能够让音乐表达的思想更上一层台阶,而且还可以激发出声乐演唱者的灵感,让演唱者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迸发出更多的表演热情,让作品的演绎趋近完美。同时,钢琴伴奏还可以烘托出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为后续的演唱奠定整体的基调,还可以在和声的基础上,推动伴奏和音乐主题的深度结合。而演唱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节奏和旋律的把握,更快进入到状态中,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准。而从钢琴的运用形式来看,其主要贯穿于音乐作品演唱的前奏、间奏、尾奏这三个阶段。从钢琴的前奏中可以看出,其自身在整个乐曲中能够发挥出序的作用,而这一部分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曲目的气氛和情绪。也就是说,钢琴能够打开整个作品的主题,而且还可以烘托作品的内容,用确定的形象去描绘出作品的意境,并给予演唱者提示和指导。以《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曲子为例,尽管音乐的前奏只涉及两个较为简单的小节,但却能够给演唱者足够的提示,并烘托整体的气氛。从钢琴间奏的运用中可以看出,这一环节发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具有引渡和转折的功效。从钢琴尾奏的运用中可以看出,这一环节的实践,能够让音乐本身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和充实,而且还可以与演唱者自身的情绪相融合,表达作品想要呈现出来的主题效果。总的来说,钢琴伴奏不仅可以作为作品的陪衬,还可以丰富音乐的形象,把作品中的内容呈现给观众。

三、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融合的方法与措施

(一)提高表演者音乐素养

要想增强音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融合效果,就必须提高演唱者和伴奏者的素养和能力。两类主体都应当提高自身的自觉意识,认真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而且要有不破不立的信念,参详各种类型的音乐文献,这样可以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拓展思维和视野,构建更加丰富渊博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够了解更加多样的艺术形态,例如诗歌、舞蹈等等,并将其主要元素融会贯通起来。以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为例,他不仅掌握了熟练的钢琴知识,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也在哲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故有“东方钢琴诗人”之美誉。这也与傅聪先生自身受到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演奏者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不断积累自身的技能,才能将作品更加灵活且完美地展现出来。除此之外,钢琴伴奏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认真分析演奏作品的风格特点和主题,还要对自己的演唱者负责,要认真聆听演唱者的舞台表演,并及时给予建议和意见。而演唱者自身,也需要不断打磨演唱技巧,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乐理知识,认真品味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加强演唱者和伴奏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声乐表演要想呈现出完整的舞台效果,就必须实现团结协作和共同进步。这也就意味着,声乐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不能只顾自己技术的锻炼,同时还需要关注同伴的舞台状态,要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例如,在舞台表演的时候,钢琴伴奏者应当控制好弹奏的音量,结合演唱者的状态及时进行调整,绝对不能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而且也不能过于强调自身的存在感,忽略了音乐演唱者的主观感受与情绪。另外,声乐演唱者也应当按照音乐作品的基本要求来演绎,绝对不能因为冲动或者是一时兴起,去改变自身的歌唱节奏或者音调,这样会让演奏者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伴奏与乐曲之间的配合也会变得十分不协调。对此,伴奏者和演奏者必须形成足够的默契,精诚合作,及时沟通思想和情绪,并在逐步配合的过程中提高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最终达成珠联璧合的良好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加华丽的视听体验。

(三)推动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融合

优秀的合作始终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所以演唱者和伴奏者也需要在生活和艺术上拥有共同的追求,要具备高度相似的艺术审美感和生活作息,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最终达成互利共赢。从本质上来看,声乐作品的完整呈现,仅仅依靠演唱者的表演是不足够的,只是因为演唱者和伴奏者在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区别,所以观众才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前台的演唱者,而非背后的伴奏者身上。对此,专业的音乐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对钢琴伴奏的重视和关注,应当发挥出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作用,伴奏者应当熟悉作品的旋律,而且也应当把握声乐演唱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烘托舞台上的演唱者。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声乐演唱者可以请钢琴伴奏者一起完成艺术创作,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的揣摩和分析。除此之外,伴奏者和演唱者也应当更加注重对生活中艺术元素的收集和整理,声乐作品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凝练和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生活实践也理应成为音乐作品创作的源泉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结合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优化舞台表演效果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表演者互相合作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音乐素养的提升、平等协调与沟通、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这三种途径论述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融合的方法与措施,充分结合了钢琴伴奏自身的特点,也尊重了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表演者在探索中的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伴奏者钢琴伴奏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