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2021-07-17陈珍平钟永明余修武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郭 倩 陈珍平 钟永明 余修武

(1.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1]。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增加,专业学位原有的生源结构由已工作多年拟攻读在职硕士获取学位证的在职人员向统招脱产硕士转变。同时,为加大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区别,明确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设立目的与要求,这需要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

安全工程是一门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性综合交叉学科,其实践性尤为突出。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已具有十余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历史,为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应用型转变[2],近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量均超过招生总人数一半以上,并逐步增多(表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将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本论文拟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表1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现存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至今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相比,虽招生比例迅速提高,但其培养方式过多参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导向[3],脱离了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此外,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所涉及的过程环节和培养单位略为复杂,其评价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很明晰[4]。

我校安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但从目前培养过程来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生源基础差距较大、本科所学专业多样且复杂,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2)学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研究未明确划分,实践部分占比远远不足,学位论文仍然靠近学术学位的理论研究论文;(3)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及保障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达成度,限制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发展。

三、培养模式探讨

综上所述,论文将围绕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图1)来探讨其培养模式。

图1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针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展开教学与培养指导,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由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共同完成,即双导师制。实际培养过程中结合安全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除导师负责制外,可成立指导小组,开展小团队培养方式,即指导老师与学生实现“多对多”培养,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研究生指导小组由教师和院(企)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3-5人组成,其包含1位科研院所或与研究方向相同的相关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导师指导小组的成员应有良好的职业和领域背景,导师组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选修及补修课程、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科学及实践研究等。

此外,导师及指导小组应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主体作用,要将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贯穿至整个培养过程,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案构建

为了突出安全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性与应用性,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方式改革,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宽口径、复合型、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原则,将课程模块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和本科必修课程。由于安全工程的专业跨度大、多学科交融现象存在,研究生在修完必选的学位课程后,可根据相应研究方向,以需求为向导,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的非学位专业课程,必要时可增选本科补修课程。所有课程选择必须达到最低学分要求。此外,在课程设置上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掌握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的同时,可以具备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毕业时可独立从事安全相关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技术研发与工程管理工作,并尽快获取相应资格证书。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由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合培养,除在校内完成主要课程学习外,还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在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总时长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为增强实践效果,避免与课程或导师安排各项任务冲突,专业实践环节可采用集中或分段两种方式。专业实践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实施:(1)校内导师结合自己承担的应用型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2)校外导师利用实际生产环节安排对口的专业实践;(3)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拟签订就业单位项的相关项目,在导师与学位点同意后,自行联系单位开展专业实践;(4)充分发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内与校外实践平台作用,由学位点统一安排开展专业实践。

(三)培养平台打造

为了更好地践行突出安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中依托学校相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践资源,优化校内实验平台,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研究院(所)工程实践优势,建立优质校外实践基地和研发平台,为专业硕士提供自我学习、工程实践、创新应用的环境和条件。

全日制专业硕士可依托校外实践平台,选择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的课题展开相关研究。结合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其选题应更注重实用性与创新性。与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形式更为多样化,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四)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优化

为了培养我校安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工程管理等能力,进一步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概率,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逐渐普及。这就需要加强相应联合培养的管理与保障机制,以达到校企联合培养的目的。首先,加强企业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企业及校外导师责任感,更多融入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其次,增加校企/校院合作项目,积极鼓励专业硕士加入校企/校院项目,以科研项目合作促进学生培养,稳定且适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可加深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保障专业硕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至实际的复杂工程实践中,培养其发现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再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保障制度,共同制定并有目标地执行人才培养计划,合理分配科研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保障实践基地长期稳定运作,为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提供稳定的平台与条件。最后,设立健全的评价考核机制,校企互评、校生互评、企生互评,通过评价考核,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同时可促进校企/校院双方较好完成各自的培养任务。

四、结语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逐渐明确,建立合理可行的培养模式愈发迫切。本文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围绕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目标,初步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加以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猜你喜欢

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笑笑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一道等比数列习题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