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弈》教学设计

2021-07-16李亚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古文孟子

李亚玲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梳理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名句激趣导入,初识孟子

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文言文又叫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战国,认识一位古人——孟子。(出示课件)

师:你认识他吗?背过他的哪些名言吗?

预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师:你了解他吗?

1.简介孟子。(出示课件)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弈》。

二、依韵读文,初解大意

师:文言文和现在的文章有区别,读起来一定有些吃力。走进课文,按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按要求自由读文)。

(1)借助注音,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读通句子。

2.再读:老师范读,学生画“/”线。

师: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们的课文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要停顿,在一些句子中,为了便于理解,需要拖长音。

3.三读:学生再读,在画“/”的地方读出停顿。(出示课件)

4.师引导简要概括大意。

师: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形式概括。

三、自主合作,理解文意

1.自主学习。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合作,释疑解难。

3.全班交流,检查成果。

师:弈秋,何许人也?

(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师:何为善弈者?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出示课件,理解“之”“善”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来夸夸你的同学。

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他的两个徒弟学的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可以得知?

(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到底谁比不上谁?同拜一人为师,为什么结果截然不同?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了疑问。

第二个人比不上第一个人。(理解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指代谁。)

(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非然也。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学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出示课件,理解3个“之”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对比”。)

师: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学习态度。

4.请生把课文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美读全文,感悟道理

1.听配乐朗诵,学生感悟。

2.师小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文言文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來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五、欣赏动画,指导背诵

1.引导试背。

2.配乐集体背诵。

(作者单位:山西长治市潞州区长钢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古文孟子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青铜葵花》选段
称象
嫦娥奔月
磨刀不误砍柴工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漫画《孟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