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视角下教学行为优化机制分析

2021-07-16林杏婷周明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1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数学教学语文教学

林杏婷 周明珠

【摘要】传统的高中学科教学,以学科为边界,各自为政地开展教学,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来看,这样的学科分散式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可以树立学科融合价值观,采用学科联席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步入到更加理想的素质教育格局。为了适应新高考模式,本文 在学科融合的视角下,尝试进行了高中语文和高中数学的联席教学,以期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科融合;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联席教学

学科融合,倡导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一起,建立学科融合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综合性学习格局中,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以学科融合为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性地将学科联席教学模式融入进去。

一、以数学史料为突破口,实现语文与数学的联席

数学史料中有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路径等,因此,成为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教学素材。数学史料因为有着情境性,可以很好地与德育、美育融合起来,这就成了高中语文与高中数学联席教学的重要突破口。研究高中语文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时,发现很多数学史料中的相关元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所呈现,因此,可以这样的关联为契机,来进行联席课程的优化设计。

以高中选修3第九讲第二部分《人民的数学家》为例,其主要讲述了陈景润和华罗庚两位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他们为我国数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赞扬了他们为了祖国数学学科的发展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合作共赢的探索精神。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传记中的《华罗庚》,主要讲述了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文中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有饱满的人物对话,有详细的人物形象描述。如果说数学教材上的语言是科学的,严谨的,理性的,那么语文教材上的语言就是形象的,生动的,感性的,如果让这两者充分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华罗庚先生。在确定将数学史料作为突破口之后,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将以联席教学模式,来进行此版块的课程教学。

在课堂上,高中数学教师首先由一道数学题引入华罗庚,从而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华罗庚,不少学生对他的了解是比较抽象的,也是不全面的,此时数学教师就进行过渡:“那么,这次课堂就让我和我们的语文老师一起,去认识这位对于我国数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吧!”接着数学教师从华罗庚的数学贡献角度入手,与学生谈谈优选法,聊聊统筹法,讲讲华罗庚编写课外读物的来龙去脉……此时学生从数学贡献上,对华罗庚的身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距离全面认识华罗庚先生还较远。数学教师进行后续的穿插:“当然,我们认识一个人,不能仅仅从他的贡献去审视,还要从他的人生轨迹、他的生活事迹等多角度了解他,这样才能更全面理解他。下面我们让语文老师带领我们更加细致地了解华罗庚先生。”语文教师接过课堂的指挥棒,开始引导学生阅读传记作品,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华罗庚1910年出生;华罗庚发表了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华罗庚遇上了熊庆来,进入清华大学求学;华罗庚回国前后故事;华罗庚研究优选法,将优选法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在语文天地里,学生详细了解了华罗庚,从数学的粗到语文的细,从数学的理性到语文的感性,在语文与数学的交互中,学生深入而全面地认识了华罗庚,并被华罗庚的精神所鼓舞。

二、以语文阅读文本为基础点,组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

要实现高中语文与高中数学学科的融合,达成联席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找到语文与数学两学科对应的融合点。高中语文文本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融合点,然后以融合点为课堂支架,将数学活动、数学素材等枝叶慢慢地融入进去,在这样的支架和树叶的交互融合中,可以更好地展开实际的联席教学工作。联席课堂上,有时以语文阅读文本为切入点,开展对应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针对主题探讨,数学与语文老师随时为同学们释疑解难。教师在课堂中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慢慢引导学生在学科的融合中,步入到理想的状态,使课堂朝着高质量的方向运作。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3中沈志远的《说数》,此文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作者对于数学的喜爱,认为数学并非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并充满了丰富情愫的,人们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数学,而不能将其看作为冷冰冰的数字或者符号,因此,可以确立以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为目标,将“数学的美”作为联席教学的主题。为了达成目标,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决定以阅读文本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学习过的高中数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鉴赏对应的数学现象或者数学知识点,要求讲述出自己对于数学之美的感悟。

有学生讲述椭圆之美,有学生讲述双曲线之美,有学生讲述抛物线之美,有学生讲述函数之美……学生讲述自己的数学审美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融入进去,有的还创设了对应的案例情境,很好地进行着数学审美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学生自由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还可以进行相互争辩。语文科的助力,可以提升學生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而数学科的助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两相交互,相辅相成。在这样的联席课堂中,能快速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三、设定联席主题,嵌入不同学科的知识点

流行语云: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有时候仅仅从文本教材的角度,或者从数学史料的角度,找不到对应的联席切入点,这就给高中语文和高中数学学科融合教学造成一定的困扰,为解除困扰,老师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主动地寻找题材,借助互联网的帮助设定联席主题,然后围绕着联席主题,去融入语文或者数学的高考必考知识点,让联席教学朝着更加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例如,语文和数学两位教师将联席主题设定为“家国情怀”,语文教师选择的篇章有:《我的故事及其背后的中国梦》《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离骚》《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数学教师选择的是《数学史选讲》中的《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牵涉到《周脾算经》、赵爽弦图、《九章算术》、大衍求一术、中国古代数学家、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也就是说,设定好对应联席主题之后,依照对应教材框架去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整合过程中,可以生成对应的联席课程体系。

在上述的联席主题中,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的素材很多,比如与此相关的纪录片、对应的影视作品等,通过多样化素材的融合,可以使得联席课程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趣,进而使得高中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课堂。在实际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会成为第一棒,在课堂上引入家国情怀的话题,播放视频,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对于家国情怀的认知,然后引入对应的文章,让学生以简短的话语来进行概述和归结,快速生成对应的阅读体验。如果涉及到群文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阅读复习,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推动。学生讲述完毕,将第二棒交给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再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审视家国情怀,可以是数学家的家国情怀故事,也可以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巨大成就,还可以是数学的发展前景……由此,使得学生对于数学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学科融合是未来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倡导不同学科融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教育格局,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语文与高中数学学科联席教学模式下,将会不断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邓纯臻,隆平.学科融合在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素养培养中的实践——以“物理力学与渗透原理的融合”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9,44(4):74-76.

[2]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64.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数学教学语文教学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