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视阈下衍生社会风险识别研究:基于22省6类人群的社会调查

2021-07-16余惠琴张羽桐沈明轩宋英华

关键词:防控疫情

盛 艳,余惠琴,张羽桐,沈明轩,宋英华

(1.武汉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3.武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且疫情衍生的社会风险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自疫情爆发以来,学者们开展了大量有关疫情风险预测、评估、预警、防控、影响分析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例如,赵宏波等[1]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与综合加权法等对郑州市疫情的演变趋势、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及风险等级评估进行研究;雷光林等[2-4]针对疫情爆发给医院就诊秩序、复工复学、经济贸易等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项婷婷[5]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惩治意见;叶琼元等[6]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舆情风险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发现网络舆情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恢复有很大影响。

综上可知,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重大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及事后如何应对不良社会影响,缺乏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衍生风险识别及致因分析方面的研究,缺少基础数据和调查分析,不能够全面支撑风险精准防控。因此,笔者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广泛真实的数据信息,对社会各类人群感知的衍生社会风险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深度分析,力求为我国疫情衍生社会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建议。

1 社会风险清单构建

1.1 社会风险定义与内涵

国内学者对社会风险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社会风险论。对于社会风险的具体含义,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学者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领域范畴对社会风险进行定义,狭义的社会风险是社会领域的风险,与生态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风险相区分;广义的社会风险是指由生态、经济、政治的等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社会整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造成损害性影响的一种可能性关系状态[7]。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急速转型时期,一方面,由于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大幅度调整,社会经济领域缺乏正常秩序和健全规则体系,在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越轨行为,形成社会失序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成员利益诉求意识增强,社会上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使社会成员利益受到损失,引起社会成员的强烈不满并引发其反叛社会的行为[8]。因此,社会风险的内涵可理解为由社会原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造成社会失序、社会危害的不确定因素[9]。

为了研究需求,基于社会风险的广义定义,结合社会风险的内涵,笔者将社会风险定义为由社会原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在生产生活领域中造成社会失序、社会危害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1.2 疫情衍生社会风险清单

疫情衍生社会风险清单的构建有利于加强对社会风险的理解和辨识,为社会风险防控研究奠定基础。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将疫情衍生的主要社会风险归纳为9类一级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人身风险、环境风险、信息风险、社会保障风险、外部风险和社会安全事件风险,并对一级风险在疫情视阈下衍生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描述,最后归纳整理形成疫情衍生社会风险清单,如表1所示。

表1 疫情衍生社会风险清单

2 基于实地调研的疫情衍生社会风险识别方法设计

本研究组建了一支覆盖全国22个省62个市82个区县、共95名队员的社会实践队,围绕队员所在地并辐射周边县市,面向学生、医务人员、机关单位工作者、企业工作者、农民和自由职业者6类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获知民众对疫情衍生社会风险的感知情况。

根据6类人群的不同职业特点及人群特性,设计对应问卷,了解各地群众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期关于政策、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日常生活等方面社会风险的感知情况,调查各地受疫情衍生社会风险影响的情况和各地关于疫情风险的防控现状。

调研共收集到线下问卷5 016份,经过条件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4 948份。其中男性2 442份,女性2 506份;机关单位工作者786份,企业工作者816份,学生925份,医务人员813份,农民766份,自由职业者842份,样本分布较为均匀,覆盖面广泛。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

3 疫情衍生社会风险识别与分析

3.1 衍生社会风险识别

对调查问卷中各题选项进行量化处理,将其转化为风险值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9大类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严重程度和风险值。其中,风险发生概率P用风险严重程度大于3的选项占总选项的频率来衡量,风险严重程度A为风险严重程度大于3的选项的总风险严重程度的均值,风险值D综合考量风险发生概率P和风险严重程度A,由式(1)计算得到。各大类风险发生概率如图1所示。

图1 一级风险发生概率

D=P×(A-3)

(1)

由于突发的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出行限制、复工复产困难等影响,大部分人群家庭收入减少,个人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等人身风险发生概率高达78.74%。疫情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一度停滞,各地物价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困难,商实体盈利下降等经济风险发生概率高达76.60%。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的情况下,依然存在部分社会群体对于政府制定的部分政策不理解、外部舆论歪曲事实抹黑中国的情况,相关工作部门决不能忽视政治风险及外部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新冠疫情对政府造成的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上疫情期间交通物流受阻,部分社会保障机制在疫情影响下运转并不是非常顺利,导致部分人群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小部分地区相关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供应存在问题,某种程度上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开始显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事件风险也需要关注和防范。得益于我国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国民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视及取得的成就,调研数据显示信息、环境和文化风险发生概率较小。

3.2 人群核心风险分析

针对发生概率较大的前4类二级风险形式分析阐述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核心二级风险分析表如表3所示。

表3 核心二级风险分析表

(1)物价上涨。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全体民众而言,物价上涨风险影响面广,影响程度大。物价上涨风险概率最高,占比为70.8%,风险程度达3.7。为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人民银行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向市场投放了流动性,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降低存量贷款的利率。价格上涨的货币压力在疫情后期逐步释放,推动物价涨幅[10]。

从需求端看,疫情全球蔓延导致全球紧急衰退的风险上升,外需走弱将拖累我国出口,海外市场萎缩对我国较多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从供给端看,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损,将影响中国工业生产的上下游供给。在疫情影响下部分国家生产停滞,导致生产资料短缺,产业供应链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供应,推动物价上涨[11]。

(2)个人经济损失。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全体民众而言,个人经济损失风险概率第二高,占比为46.2%,风险程度达3.8。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扰乱了社会的运转节奏,小部分人群因预防或治疗疾病以对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直接个人经济损失。尽管政府对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但疫情衍生的各种健康风险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医疗经济损失[12]。同时,疫情带来的恐慌促使个体通过改变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措施以防止疫情的传播,群众工作时间减少、甚至被迫歇业下岗等造成了公民的工作经济损失,个人收入减少。

(3)防范风险意识薄弱。调查数据显示,群众防范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概率有16.5%,风险程度达3.8。疫情严重时期,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公众也都配合居家隔离、外出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个体防护措施。后疫情时期,疫情形势开始明朗,群众的防范风险意识开始减弱。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工作,群众防范风险意识的减弱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4)心理健康问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本就会引起群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疫情期间久居室内更容易引起焦虑情绪。群众的焦虑既可以来自客观环境,突发传染病及封闭式管理;又可以来自主观感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了解及对未知疾病的恐慌[13]。因此,疫情的发展会使居民出现焦虑心理。疫情期间,道路封闭,居家隔离阻碍了大多数群众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大多家庭收入减少,群众担心经济来源,因此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3.3 人群特性风险分析

(1)机关单位工作者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风险为心理健康问题和国际影响力下降,对应的风险概率分别为75.1%和19.7%,具体如表4所示。机关单位工作者作为一线抗疫人员,在疫情期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面对疫情爆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的恐惧,防控过程中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困难多都给机关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同时,目前国外存在一种思潮认为中国援助其他国家防疫是别有用心,对我国的抗疫政策进行抹黑,对中国国际影响力产生了负面影响。机关单位工作者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对国际发展动态关注度较高,更容易注意到西方媒体舆论等外部风险带来的影响。

表4 机关单位工作者风险分析表

(2)企业工作者群体的主要风险为社会生产能力下降,其风险概率为16.5%,具体如表5所示。新冠肺炎疫情下,超八成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或生产经营暂时停顿的问题[14]。大量抵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或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引发社会局部危机。此外,大部分企业工作者居家隔离,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无法正常返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严重阻碍,商实体盈利下滑,社会生产能力下降。

表5 企业工作者风险分析表

(3)学生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风险为网络谣言泛滥,其风险概率为13.8%,具体如表6所示。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事实判断容易受网络等外部环境影响,进而迫切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多非官方渠道的“真实”信息,以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生活上的行为指引。同时,疫情期间,大多数学生在家学习,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都增多,从而更容易接触到网络谣言并受其影响。

表6 学生风险分析表

(4)疫情给医务人员带来的主要风险为人才市场动荡和生理健康问题,其风险概率分别为36.7%、30.8%,具体如表7所示。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冲锋在战疫一线,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高强度的工作、高危险的环境,要求医务人员有着更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专业素质。受疫情影响,少数医务工作人员因亲情、健康、家庭等因素选择离开护理行业,医疗行业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同时,COVID-19传染性极强,传染源主要为COVID-19感染患者,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在接触COVID-19患者时,需严格采取二级防护[15]。防护设备的使用会造成医务人员生理上的不舒适,且医务人员身处抗疫第一线,较多接触病患群体,暴露风险大,生理健康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表7 医务人员风险分析表

(5)农民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风险为物价上涨和政策执行力低,其风险概率分别为55.0%和32.2%,具体如表8所示。疫情期间因各行各业生产活动受限,群众生活所需物品的价格普遍有所上涨,农民群体普遍工作收入较少,生活水平较低,节俭的生活习惯使其对物价的变化较为敏感,感知物价上涨的风险较其他人群更为突出。农民群体聚集性较强,科学文化素养相对欠缺,对防疫政策理解度相对较低[16],且农村地区大多较为偏僻,公职人员工作如果不够细致,政策宣传力度如果不够,农民群体很难获知政府颁布的相关防疫措施。2021年年初,河北疫情传播的暴风眼生在农村,感染人群多、传播速度快、防疫难度大,充分暴露了我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

表8 农民风险分析表

(6)自由职业者群体反映的主要风险为管控政策不当,其风险概率为40.1%,具体如表9所示。自由职业者的收入弹性较大,在疫情期间受各种管控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自由职业者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对管控政策的敏感度较高,对不当的政策反应较大。

表9 自由职业者风险分析表

4 疫情主要衍生社会风险防控建议

(1)稳定物价[17]。①严查哄抬物价行为。设置价格增长幅度,排查各地落实情况,建立举报机制,设置奖惩措施。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准确适用价格法律法规,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强化和规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秩序稳定。②加强物资运输。保障正常生活生产出行车辆通达,鼓励快递企业创新业态形式、扩大服务范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消费需求,避免造成物资短缺等情况。

(2)助力经济恢复。①针对困难群众定点提供补贴,金融机构开展延期还款安排。②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暂时无法外出的农民工投入农业生产,从事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行业[18]。开展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优先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业。

(3)加强宣传防范风险。①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持续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②及时宣传疫情防控常态化知识。物业服务企业、村委会可及时将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有关文件和疫情防控指引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宣传栏等途径广泛宣传,引导居民科学防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关注心理健康。①做好对居家隔离人员的关心关爱。物业服务企业要配合属地政府做好重点地区外来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转运和集中隔离等工作,主动帮助居家隔离人员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生活问题,有条件的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②加强对一线抗疫人员的人文关怀[19]。加大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关怀力度,为一线抗疫人员及其家属建立沟通联络渠道,避免安排双职工的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对家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的抗疫人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其兼顾家庭。

(5)提高国际影响力。充实中国话语体系内容,扩大影响力。基于实践的话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有力地反驳西方谎言,亦能更有效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智慧。

(6)助力复工复产。分批次、分时段复工复产。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市场保供的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分时段、分批次有序组织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科学合理安排企业职工返岗复工计划,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促进社会有序恢复最佳生产状态[20]。

(7)管制网络谣言。①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分辨谣言,不信谣不传谣;各地村委会平日也要加强对居民的信息传达和普及;政府部门可通过官方信息渠道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新闻媒体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疫情个人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②加强舆论监管。疫情期间,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对传播不实言论,引发群众恐慌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影响加大的舆论典型案例予以“打假”处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8)稳定人才市场。①结合医护群体的性格特质开展招聘、定岗和培养等人事工作,针对不同类型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充足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②医疗组织管理层应加大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情绪疏导等心理辅导工作,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安全感[21]。③警惕医护人才流失的潜在隐患,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助力医院留住医护人才,同时加强宣导,引导人才树立就业新观念。

(9)保障生理健康。①扩大医疗物资生产,建立完善的防护系统。建立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对名单内企业在规定限期内购买生产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等进行技术改造,扩大重点物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22]。②执行定期轮岗制度。加大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医务人员的关怀力度,制定轮岗制度,设置医务人员单次工作最长时间,保证医务人员完整充足的休息时间。

(10)提高政策执行力。①建立省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框架下,加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23],形成功能完备、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并与其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系统。②进一步落实防控责任。对本地本部门当前防控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做到防控隐患再排查、重点再明确、要求再落实,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风险管控到位,防止因局部防控不力造成的疫情反弹。③加强政策发布解读。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撰写解读文章、接受媒体采访和在线访谈等方式,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加强舆论引导,针对农民等特殊群体加大宣传力度。

(11)完善管控政策。①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根据国家立法情况,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适时制定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地方性法规或规章。②建立群众反馈机制。针对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群众反馈机制,及时根据群众反映情况对疫情管控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衍生社会风险防控过程中,要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变化性。针对不同风险影响程度的不同,政策要有不同的侧重;针对风险程度的变化,政策要随之进行动态调整,进而有力地遏制衍生社会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5 结论

(1)通过对三级地区和6类人群开展实地调研,识别出人身风险、经济风险、社会保障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信息风险、社会安全事件风险、文化风险和外部风险9大类疫情衍生的社会风险,其中人身风险和经济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2)通过进一步风险分析,发现6类人群视角反映的疫情衍生核心社会风险有物价上涨、个人经济损失、防范风险意识薄弱和心理健康问题。6类人群各有分别突出的风险,如机关单位工作者群体反映较为突出的风险为心理健康问题和国际影响力下降,企业工作者群体反映的主要风险为社会生产能力下降,学生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风险为网络谣言泛滥,疫情给医务人员带来的主要风险为人才市场动荡和生理健康问题,农民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风险为物价上涨和政策执行力低,自由职业者群体反映的主要风险为管控政策不当。

(3)本研究提供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衍生社会风险识别与分析的一般方法,有助于应急管理人员对重大疫情衍生社会风险进行识别,实现早发现、早准备、早应对。然而,不同种类的公共卫生事件或同一种类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时期,风险种类与状态不同,应根据识别出的具体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依旧不明朗,对疫情衍生社会风险的识别与防控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风险防控政策也需随之进行动态调整。

猜你喜欢

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