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山楂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2021-07-15刘军霞韩海珍

关键词: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农村小学

刘军霞 韩海珍

摘   要:以学校的“方圆文化”核心理念为出发点,围绕育人目标,从学科融合、“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特色社团活动三个维度,开发出具有方圆特色的农村学校山楂树校本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丰富绿色课程育人的途径,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文化核心理念;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04-03

方村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建校之初就种植了山楂林,由有务农种植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经过调查发现,山楂林、红红的糖葫芦是学生最难忘记的童年记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尝试借助开发山楂树校本课程,丰富绿色育人体系,满足学校内涵发展的不断需求。

一、山楂树校本课程的理念

(一)学校文化理念解读

学校深刻挖掘地域文化、解读校名,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根基,提出以“方圆文化”为主题引领内涵发展。“方”,为规矩、规则、规律、原则等,亦解读为品行端正。“圆”,为圆满、知识、智慧、智谋等,亦解读为雄才大略。人生方圆,方是目标,圆是路径。方圆相融,随方就圆,在方中做人做事,在圆中自在归真。

学校要用课程健全人格体系,以课堂模式改革构建能力“立方”,以综合活动实践彰显智慧人生。学校要在启发智慧的同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行动自立、学习自觉的“三自”能力,不断丰富提高生命质量、锻造生存能力、改善生活状态的“三生”内涵,最终培养出志存高远、素养全面、特长突出、品行方正的新时代少年。

(二)山楂树内涵解读

山楂树的生长环境普通,但浑身是宝,除果实外,叶、花、枝、根、树皮、种子等皆可入药。校园中的山楂林枝繁叶茂、花多果盛,是风景,更是育人资源。人们赋予山楂花“克服所有困难、守护”的花语。“从容岁月带微笑,淡泊人生酸果花”,僧人知一在《吟山楂》中吟咏其平凡、朴实的生活态度。师生更是在养护山楂树的过程中,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希望如山楂花一样内心方正、坚强,品格高洁;如圆圆的、红彤彤的山楂果一般充满生命活力,拥有圆满人生。山楂树承载了历届师生的美好愿望,山楂树校本课程开发亦体现出方圆文化内涵。

二、山楂树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学校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多元的课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校本课程是多元課程中的一角,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力补充。依托校园山楂林,学校开发出了一套适切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学科融合性课程

把山楂树资源带入学科教学,与语文、数学、美术、综合实践、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例如:语文教师以《山楂文化与写作》为课程主题,从山楂的传说、古诗词到观察山楂的方法,再到组织学生以《山楂树的自画像》为题写作文。科学和综合实践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植物,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如:如何让山楂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呢?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发现山楂树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疏松、透气,否则就会造成生长不良;还要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学生还在种植养护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果实膨胀前期追肥,所产的果实要比不施肥的产量多、品质好。学生还学会了及时除草、浇水、防治虫害等,通过学习山楂养护技术,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然生命的珍贵,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以及责任担当意识。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山楂树、花、果,巧妙地练习了儿童画、水粉画、素描画中的技法;通过开展“山颜楂色”美术作品竞赛,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产生热爱校园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课程

以二十四节气为纵轴,将山楂树体验活动与德育紧密结合。通过“果果讲堂”形式,以吉祥物山楂“果果”的口吻介绍节气的气候特征,有关节气的习俗、古诗、谚语以及山楂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生长规律。如:“芒种”节气,五年级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所认领的山楂树进行锄草、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养护活动,从劳动中深切感悟到了“芒种”的深厚文化内涵。既让学生积累了植物培育知识,掌握了植物培育技能,又让学生了解到了民间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更加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生还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出一道道符合芒种时节特点的菜品,体会到节气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二十四节气系列主题活动课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学习情境,撑起了实践性学习的支点,使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发现、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特色社团课程

摄影社团在每个节气中组织开展摄影活动,目前已经收集了一百余张照片。绘画社团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展开绘画学习,向全校发出“征集令”,征求方村小学形象大使,经过征集、讨论、投票,最终以山楂果为原型,设计出“果果”作为学校吉祥物,并制作出“果果”小奖章。园林社团开展了果树的修剪与养护、山楂果的采集、山楂酱的制作、糖葫芦的加工等实践活动……

三、山楂树校本课程的评价

学校以山楂树资源为依托,初步编写了《我与山楂共成长》校本教材,包括山楂树种类介绍篇、山楂树的管理篇、山楂的功效篇、山楂节展示篇(画山楂、赏山楂、采山楂、制山楂、品山楂、赞山楂)等四个篇章。教材主要以学科融合、节气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三大课程为实施通道。学生评价方面,设计了校本课程实施学生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结合起来,从参与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获得的体验(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学会学习(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评价时,注意及时性、鼓励性原则,平时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多做肯定的评价。学生有权向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这些建议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为学校评级提供参考。对课程的自身评价重在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促进新型课程体系的建构,通过评价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点,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的系统程度。

山楂树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空间,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科研水平,开拓了学校课程育人的德育思维,推动学校重构全新的文化理念系统。加强课程构建理论学习,以山楂树校本课程为起点,挖掘学校绿色资源,以点带面,进一步开发出更丰富的校园绿植课程资源,以“树”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的建构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更加完善的学校课程育人体系,将是未来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杨海燕.学校课程新样态[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8.

[2]李志宏.体验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黄星虞.语文校本课程的思考与开发[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农村小学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