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思维图”在英语读写课中的运用
2021-07-15刘美芳
刘美芳
摘 要:为帮助学生理解PEP六年级新版教材读写课中的长文章,以“鱼骨思维图”形式为切入点,利用鱼骨图的特点,巧妙地展示课堂教学重难点,梳理读写文本条理,激发学生思维,实现对文本的全面剖析和有效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读写课;“鱼骨思维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20-04
小学高年级的读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尤为重要。思维导图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利用关键词、图片、符号等构建出整个文本的结构和大意,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本,并能激发学生思维,进一步概括提炼,促成新的语篇输出。笔者以思维导图板书在六年级读写课中的应用过程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鱼骨图”形式的思维图设计。
一、鱼骨图简介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又名因果图(Cause - and - Effect),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它形状像鱼的骨架,头尾间用粗细线连接,有如脊椎骨,鱼尾呈现问题或现状,鱼头代表目标,脊椎呈现的是达成过程的所有步骤与影响因素。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鱼骨图图文并茂,简洁实用,生动直观,可分为问题整理型、原因型、对策型三种类型。(如图1、图2)
仔细观察鱼骨图,我们会发现鱼骨图就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思维导图,是分析思考、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点的工具。基于其特点,我们可以将“鱼骨”进行一定的变形,将其运用到小学六年级英语读写课的板书中,能更直观生动地帮助高段学生理解剖析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鱼骨图在读写课中的探索与运用
(一)因果鱼骨图解决实际问题
因果型鱼骨体现了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鱼头表示问题,鱼骨表示原因和分原因,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能通过鱼骨按顺序一一呈现出来。对于具有因果关系的文本来说,这种思维图能清晰地将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凸显出来。
[案例1] PEP8 Unit 2 Last weekend B Read and write
文本以“酒店住宿反馈卡”和“投诉信”的形式呈现,使用一般过去式,讲述了The Wu family在入住酒店期间的不愉快经历,并填写了“不满意”反馈卡。读后设计了相关邮件书写活动。文本形式源于生活,新颖有趣,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些是不曾接触过的生活经验。因此,笔者将文本顺序进行微调,先阅读“投诉信”,再填写反馈卡。这样,就能根据原因推测出结果,利用鱼骨图(如图3)展现因果关系,呈现文本的框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笔者用上下对应的鱼骨箭头呈现了导致“不满意”结果的各种原因,最后在鱼头部分呈现出“The stay was bad.” 这样的结果。当思维图整体呈现时,学生通过这条“鱼”有条不紊地回顾了本课内容,理清了思路,总结出了“反馈表”中填写bad的原因,真正解决了问题。同时,在填写课后邮件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鱼骨思维图轻松地完成任务。鱼骨思维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长文本阅读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二)整理鱼骨图梳理知识结构
整理型鱼骨图有利于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启发学生进行有规律地分类或归纳。学生通过“鱼骨”所呈现的关键词指引,把已知信息调动出来,并及时运用,从而获得新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案例2] PEP7 Unit 5 What does he do? B Read and write
文本分三段分别讲述Hu Bin, Sarah和Robin的愛好、特长和职业理想。每小段文本之后都有Tips进行职业选择指导。短小的块状结构文本容易让学生将每一段文本割裂开来单独阅读,而缺少对整体的理解和对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挖掘。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文本整体意识,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并启发他们归纳出选择职业时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笔者在设计教案时,想到了用整理型鱼骨思维图进行板书,将三个文本联系起来,把How to choose a job?作为目标,让学生去文本中寻找职业选择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学生通过同时阅读三个分文本,归纳出Hobbies, Abilities, Work places(爱好、能力、工作地)三个关键词,并在每个分支上进行补充:Hobbies: sports, using computers, science;Abilities: play ping-pong/football/basketball, type quickly, study hard;Work places: in a gym, in an office, in a university. 这时,笔者再进一步追问:“What else should we think about when we choose a job? ”有学生说出了“性格”一词,于是鱼骨图上又添加上了第四个关键词: Features。其他同学就这一要素进行了补充:active, quiet, hard-working, careful等,逐步将鱼骨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可以轻松地根据思维图对课文进行复述,笔者在每根鱼骨左侧补充组成句子所需的要点语法词汇:likes, can, works, is, 学生完整地复述出课文是水到渠成的事。
通过这样的鱼骨思维,学生自行梳理了文本,对文本结构的了解更加深刻,可以感悟到选择职业需考虑的要素,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字面理解,更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自身的想法。在每根鱼骨分支上,学生还可以自由添加分支,也就是加上了自己的思考,激发了兴趣,运用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案例3] PEP7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B Read and write
本课围绕Ways to go to school这一话题展开,文本的认读和理解都很简单。笔者认为文化策略教学目标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目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因此设计了鱼骨思维图,旨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掌握文本的基础上更上一层,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知。笔者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分小组,利用网络和书籍记录某个国家地区学生上学的不同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与教师就“How to go to school?”这一主干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一起把鱼骨图画得更加充实。在小组合作预习和课堂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交通工具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对国家和城市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有了感悟,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对策鱼骨图激发学生思维
读写课中的写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输出附带自身思考成分的文本。对策型鱼骨图能有效地呈现出问题所在以及相应对策,能激发学生思维,为写作的输出适当地搭建“支架”。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思考对策,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信息,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依据遇到的问题想出有效的对策,并能通过书面形式相对准确地表达出来。
[案例4] PEP8 Unit 3 Where did you go?B Read and write
吴一凡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家人在一天中发生的三件好事和两件坏事。写的部分是一个有意义的语用书写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好事、一件坏事和相应的对策。本课向学生传达了“凡事都有两面性,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把坏事转化为好事”的观点。基于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将鱼骨图进行了变形,将它变成“双向鱼骨图”,将Good和Bad写于两个鱼头,利用鱼骨展现Bad things,也用鱼骨展示对策,为学生写的环节打下基础。
上下对应的对策鱼骨图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下转第28页)(上接第22页)思维,促使学生结合实际主动思考:如何将坏事变成好事?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下面是其中一段学生输出的文本:
Today was a bad day but a good day for me.
First, it was a bad day. I broke my new pencil-box.
But what did I do then? I fixed it and made some flowers on it. It was so beautiful.
So it was also a good day.
As the saying goes, “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通過学习课文和观察鱼骨图,学生能有条理、有逻辑地写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和坏事,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已经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鱼骨图也充分发挥了写作支架的作用。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鱼骨思维图在解决问题、梳理知识、激发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鱼骨图并不适用于所有读写文本,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教师在处理不同读写文本时,要先将教材分析透彻,摸清作者思路,再使用创新的方法设计科学的思维图。今后,教师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其他形式图文并茂的思维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吉桂凤.应用思维导图训练小学生的英语发散性思维[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8).